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当前陶瓷市场深陷困境,六大因素在“捣鬼”

当前陶瓷市场深陷困境,六大因素在“捣鬼”

2015-06-03 来源:《陶城报》 责任编辑: 阅读:5451
1 0

    忽然发现,现在的陶瓷市场和往年没有任何可比之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好似6月的天气让人捉摸不透,曾一度以为陶瓷市场因环保、降息降准会杯满则溢,但结果发现这是一个看不到底的杯。随着陶瓷市场的风云变幻、弱肉强食下,行业各方不得不欲语还羞的进入洗牌期,市场价格萎靡难振,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捣鬼”?

    一、需求一再低迷

    目前陶瓷市场的特征是,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产量却依然处于高位,终端经销、批发商家对于后市比较悲观,多数厂家库存在上百万箱的比比皆是,推销力度越大,(有的厂家竟然推出一元一片瓷砖)现货价格跌幅就越加大,因为市场需求不振,商家看空情绪加重,推销的结果是此消彼长,直接导致价格接连下滑,走进了市场库存下降愈缓慢。商家心态愈发显得悲观的恶性循环里。

    近几年陶瓷市场赌行情的情况几近消失,主动备货的情况亦大为减少,多数库存为协议量被动库存。大部分有库存的商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出货,旺季不旺让市场各类贸易商的信心遭受打击,对于当前市场价格反弹基本没有大的期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发展。

    二、“买涨不买跌”

    眼下陶瓷价格不断向年前低位“靠拢”,这对下一步的陶瓷产量释放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一再下滑,国内陶瓷企业的利润在遭受不断地蚕食,实力差的企业开工率估计会小幅下降。像四川已有企业提出,价格下行、压力增大会停产,实则是企业库存不堪重负。只有期待环保给力,供需出现一定的改善,陶瓷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就会变得有限。否则,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于成交量影响较大,目前市场需求整体偏弱,下游观望心态较强。受传统“买涨不买跌”心态影响,价格上涨成交才会小幅放量出库存,而价格下跌时,市场会出现越跌成交越差的不良局面。事实上,国家一直在为化解过剩的产能做努力。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今年一季度,全国陶瓷行业新增仅有27条生产线,大大低于往年增速,而且今年全年呈现出同比下降的态势非常清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如此,因目前部分在建产能还尚未投产,未来陶瓷产能或还有惯性上升的空间。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还存在合理的过剩,但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毫无疑问我国陶瓷行业已经远远超过合理的过剩水平,处于“历史性绝对过剩期”,买涨基础不牢。

 

    三、经销商利润严重缩水

    从市场的日成交量来看,今年瓷砖较往年成交有较明显下降,厂家、商家库存压力均较大,为促成交价格纷纷下跌。然而,商家进货后不久,市场价格就下调,导致商家较长一段时间均处于小幅亏损境地。针对目前的市场现状,笔者调研了解了市场部分经销、代理商,他们做为整个市场的亲身参与者,也都表达了自己最切身体会:

    工地A:其认为做为专门为工程、工地用户垫资的商家,其表示当前工地回款较为困难,导致资金较为紧张,在目前需求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进货、出货风险难控制,是影响目前行情的主要因素。

    经销商B:其认为资金吃紧带来的不仅是流通性不足,还有财务成本的高企,人工、广告、租金佣金、库存资金、应酬、公关等费用,现在做陶瓷经销,不仅仅是微利,相当于在给银行、厂家、税务等企业打工,高成本分流占了利润的很大一部分;

    代理商C:其认为市场发展到目前状况,关注重点已不在于价格的跌涨了,只要能与陶瓷厂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不论市场价格的跌与涨,都能赚取利润;只是多少而已。

    大型代理商D:今年公司做了5家以上陶瓷厂的代理,销售压力很大。认为主要陶瓷厂的品牌在价格战面前荡然无存,做什么厂家好像都一样,虽然今年的销量都在不断递增,但是在利润方面并没有呈现正比。

    出口贸易商E:从全年陶瓷厂家的政策来看,每次厂家都要比贸易商走在前面,退补不够,涨价追的快,跌价不跌等现象,等于直接拿走了贸易商仅剩的利润。

    四、需求进入平台期

    今年一季度,国家GDP增速为7%,创下六年新低,后期下行压力不减。作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目前房地产的需求已经步入平台期,且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与过去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拉动不同,目前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型的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对建材类的需求和消费强度远低于第二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陶瓷需求难以再有实质性的提升。

    陶瓷产能过剩这一概念并非近两年才出现,产能处于历史性的过剩期,这点也成为业内共识,随着陶瓷需求平台期的到来,产能过剩问题在这几年尤为突出。自2013年之后,陶瓷的产能利用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因之前经济增长太快,掩盖了这一问题,数据显示,陶瓷行业的产能扩张在2010-2013年有增无减,直到2014年才出现新增产能规模的收缩,真正意义上存量规模的去产能更是远未出现。随着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愈加凸显。在产能严重过剩的供需失衡下,陶瓷价格一路向下就不足为怪了。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可能会有一部分产能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被迫退出市场。目前产能去化的程度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具体地说,当前去产能化只体现在增量方面,存量方面尚未见到缩减,因此只能视作去产能的开始而非结束。

 

    五、“僵尸企业”的恶性竞争

    来自环境、市场等压力导致陶瓷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市场的活力、驱动力会由投资转向消费和服务,这也就意味着传统高耗能的陶瓷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较大的企业一般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规范的管理以及较为固定的销售渠道,资产规模越大,企业对价格波动和下游需求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越高,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更明显,资产规模的大小还隐含着国家对企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程度;从长远的环保政策看,遵纪守法的大中型陶企,在未来必定会分享政策带来的红利。

    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数据,今年一季度,大中型企业亏损面近50%,陶瓷业已成中国“最不赚钱”的行业之一。但行业优胜劣汰并未因此顺利展开,更有可能的是,一小部分中小企业成为新的‘陶瓷僵尸’。需求显著下滑,综合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的特性,会使部分陶瓷僵尸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环保政策、市场压力紧一紧就背过气了,松一松就缓过气来,继续在市场上生存,假冒伪劣的产品对行业造成了危害性的冲击,不仅会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加剧产能过剩的现状。只要有利润,中端产品低端卖,低端产品打包卖,最坏无非停产嘛,因此形成了无序、无底线的恶意价格竞争。毫不夸张的说,‘陶瓷僵尸’的存在,也是陶瓷价格下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个别骗子再现江湖

    与企业举步维艰相比,很多中小经销商目前面临的困境则是诚信危机,诚信面临考验,原因是个别骗子的出现,给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开发市场压力,这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举几例有代表性的:

    A:天津陶瓷经销商吴XX,之前代理X品牌,现欠佛山多家厂家货款,一直拖欠着未还,听说近期此客户下来广东找品牌,又谈厂家授信支持,请行业兄弟品牌谨慎对待。

    B:品牌【X】,店面位于瓷海国际C座X号X一X店面,老板叫李XX,他老婆叫潘XX。卷款跑路。同时提醒行业和经销商朋友,莫贪便宜,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最好在付大额货款之前能够看到货才付款。

    C:这是一些上当受骗的兄弟的一些转账截屏:此人:陈XX公司名:四川XX商贸有限公司把公司所有的产品包括仓库、店铺全部转卖给了别人,欠款潜逃。

    D:重庆XX代理商童XX,欠款2000万跑路。

    陶瓷行业挣钱不易,粒粒皆辛苦,这些骗子铤而走险在身败名裂的同时,必定还要接受良心的谴责。

    钟旭们何时登场?

    综合看来,目前处于内忧外患局势下的国内陶瓷业,厂家、商家在市场份额、利润分配、流通等环节中都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必须看到,行业对发展迷茫的恐惧更大于对未来的担忧。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其实也不必过分悲观,应该说,陶瓷行业还远远没到那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内的建材陶瓷类需求短期内也不会快速回落,生意难做不代表没得做。

    最新房地产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不仅不少城市楼盘成交量迅速放大,整体房价也微幅上扬。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环比全涨。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如何互利共赢、趋利避害才是各方需要思考的当务之急。总体而言,在新常态的格局下,商家与厂家之间更应充分的理解,保持沟通,共渡困境。同时还要顺应市场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建立好舆论危机预警处理机制,绝对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并勇于尝试新的销售模式。

作者系山东瑞达陶瓷企宣部部长黄传强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1楼
游客1 来自 223.99.193.72
钟旭?
2016-03-30 16:25:45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