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每个游子,都有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都有与岁月相伴的难忘故事。我的胞弟应为平,在万里之遥的美利坚从事绘画逾20载。他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和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家庭紧密相连。如今,他置身西方文化营垒,却依然保持中国人的艺术情怀,其文心睿智、形色图像,成全游子执著的人生追求。
为平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上海,少年懵懂中承蒙着家庭的笔韵书香,生性聪明,反应灵敏,自觉喜欢上了绘画。作为兄长,常带他访师求教,天长日久,他的艺术感觉反映在图画中。1977年恢复高考,为平有幸迈入高校,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油画。同时父亲的渊博家学及文化资源对他的学习、创作有着深远影响。1980年,他创作油画《酒泉的传说》,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寻求》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四年的本科研习,使他的艺术发生蜕变,34岁就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高点。
天籁 · 雪域系列 《大美雪域》
90年代初,为平漂洋过海定居美国,成为纽约的新移民,包裹在西方文化中,为了追寻艺术的梦想,整天在自己的工作室画画,在中国大学学到的扎实基本功,为在异国他乡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超常努力,在纽约这个当代艺术中心一直固守职业画家的身份,经过十几年奋斗,2007年8月,R.N.约瑟夫艺术画廊展出Yings Studio瓷盘画作品十多幅。2008年7月AQA艺术中心为应为平举办《藏族风情》绘画展,展出瓷板画和布上油画作品,并成为该中心终身会员。2008年10月瓷板肖像画和布面油画《藏族风情》在中国北京雅尚艺术馆展出。2008年12月参加“第三届中国文化艺术博览会”。2009年6月在ARTYOURS画廊展出。
“西藏组画”瓷板画正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展示高原生活的原生态,彰显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时代气息。在他的画作中,只要看到描绘在脸上的皱纹,就能够感知中国西部人生活坚强隐忍的一切;透过饱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集成的场景,图像中分明流露出中国元素的内在“意指”。可以说,为平的瓷板画透显的视觉张力与观赏效果已然带来双重愉悦。他通过亲和可感的人物形象,宏阔壮美的神山圣水,不仅拓展自身的创作阈限,而且希望观者品味图式呈现的生活内容,释读其内涵的审美意蕴。
天籁 · 雪域系列 《 金色的巅峰》
《天籁·大美》画册是为平几年来创作的一次汇总,其收录的作品浓缩了他对雪域高原的诠释,图像展现了高原子民的顽强意志,雪线上下的风景奇观。因为这些人物和场景,触动他的感知,开启他的视野,在那片离天最近的净土,仿佛可以从高山仰止的珠穆朗玛引出一根心线系在地球的两端,连接着东方与西方,从此梦萦魂牵,描绘不止。在那片净土,他找到了自己创作的原点,还是在那片净土,他安顿了自己曾经彷徨的心。现在为平每年在景德镇停留一段时间,创作西藏题材的瓷板画,以手中的画笔表现着游子行在路上的精神皈依。
天籁 · 雪域系列 《高原的春天》
为平描写的高原风情瓷画,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图式精致,气象澄明。然而他心里清楚,在瓷器上作画并非易事,工艺流程复杂。尤其是用瓷画颜料涂绘在瓷板表面,更具难度,要先绘好图,然后置于窑中烧制,待达到一定火候停火待冷却后取出,方能完成一件作品,但瓷板画往往有风险,烧制不当开炉后瓷板爆裂一切前功尽弃。2008年为平经冯杰推荐,到江西景德镇望龙陶瓷艺术研究院进行瓷上绘画艺术的学习创作与交流,于2010年在景德镇创建“为平东西瓷画艺术工作室”,良好的氛围驱使他锲而不舍地探索,为之付出极大辛劳,以期形成独到的艺术表现语言。
为平虽然长期客居美国,然血浓于水的文化基因和中国传统习俗相互交织,须臾难分,并没有被纷纭繁复的西方主流文化同化。他的油画色彩响亮、质感厚重,不仅具有深沉的高原情结,又透露出东方意象的况味,还散发浓郁的中国西部民族情愫。他绘画基因中的文化元素始终是中国的、民族的,“藏区风情”系列就是最好的例证。(文/应一平)
人物简介
应为平,旅美油画家、瓷画家。祖籍浙江宁波,出生在上海,长在大西北甘肃兰州,当过知青插过队、做过工人,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大学毕业漂到广东深圳,发起过“85浪潮”深圳街头大展《零》展。
90年代初漂到美国,旅居美国已20多年,曾受聘美国10多家画廊、基金会从事绘画创作和名画修复工作。从事油画超过35年,从事陶瓷绘画10年,其绘画作品曾获得国内、国际多项大奖,油画、瓷板画作品被欧美、亚太地区艺术基金会、博物馆、画廊及收藏家所收藏。
其父应中逸是享誉国内外中国画梅花、书法、篆刻及诗词大师,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主席。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