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学问三境界

学问三境界

2014-10-06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 阅读:2492
0 0

 

   说到学问三境界,大家一定会想到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开卷篇,王国维先生这样描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先生用三首著名宋词《蝶恋花》(晏殊)、《凤栖梧》(柳永)、《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中的词句描述学问三种境界。大致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追求,登高望远,了解事物概貌,明确目标与方向;再而坚定不移,艰苦磨练,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甚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下足功夫,专心致志,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国维先生的学问三境界展现了做学问过程中立志、磨炼和顿悟三个层面。

    对于王国维先生这个学问三境界,后人大多推崇备至。我最早接触到这个学问三境界的提法,大概是在1983年1984年的一次春晚上提到这三段词句,记得父亲就与我兄弟俩解读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开卷篇。当时我刚刚在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踌躇满志,幻想着一条做学问的道路即将开始,有境界自成高格,也跑去新华书店购了一本《人间词话》。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几年下来,整个社会体脑倒挂,高等学府内明争暗斗,多少“有志”知识青年再也坐不住了,纷纷“下海”,放弃他们的“学问”理想。大概在1992年,我的母校陶瓷学院,一天40多名青年教师辞职投奔佛山陶瓷(也因此现在佛山陶瓷拥有了一批“学院派”的陶瓷企业家),以至学校某些课程的正常开设都有难处。1995年我也彻底放弃了所谓“学问”理想,一只脚踩在海里,一只脚留在岸上。回想起来,周围多少学者专家,真正体会了这“学问三境界”,功成名就者大有人在,又有谁真有“顿悟”,发现她在“灯火阑珊处”。细细推敲,王国维先生已经说过了那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圣人知识分子”的学问三境界,吾等“凡人知识分子”未必与此有缘。

    9月底,前往意大利参观三大展会:博洛尼亚瓷砖卫浴产品展、里米尼陶瓷装备化工技术展与维罗纳石材展。途中偶遇景德镇陶院靓女博士教授,聊到所谓学问,谈及《论语》的开卷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几十年来我们对此的理解与现今百度百科的解译基本相同。百度百科这样解释这段开卷篇: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而她却说:在“学而时习之”中“习”字的实质意义应该是“应用、使用”,有点类似英文“practice”的含义。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译,细细体会之后,觉得颇有见地。暂时忘记一下“读书学习要经常温习”(类似还有“温故而知新”)的教诲,《论语》开卷篇的含义与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读书学习,知识积累,学以致用,当然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啊;即使没有学以致用,有往来朋友相互交流切磋也不错(可能碰思想的火花),所谓:谈笑有鸿儒。即使没有学以致用,也缺乏朋友交流,曲高和寡,没有人们理解,空谷回音,没有相应回应,也不用生气,君子坦荡荡嘛。

    不管怎样看,《论语》开卷篇更是一个学问三境界,一个淡定的学问三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世之作《论语》的思想境界。这样,我们读一点书,学一点知识,学以致用也好,谈笑有鸿儒也好,君子坦荡荡也好,闲情淡定,清静优雅,这才是美丽人生。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