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随着行业的发展,将产品做好已不是难事,难的是做出一个能促进产品销售的品牌。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持续去做,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怎样让品牌文化、品牌理念产生价值,说俗一点儿,就是怎样让虚的东西“变现”?这应该是一切做品牌的企业都想搞明白的问题。
品牌管理专家叶茂中说过“品牌是屁”,我们可以换个雅点儿的说法“品牌是风”。意思都一样,即品牌是虚幻无形的东西,但它又真实存在。能够将这种虚幻的东西传达到位,价值自然就产生了。
现在,我们经常谈“品牌传播”,笔者以为,应该换个词,提一下“品牌传达”。
意识到“品牌制胜”,是种进步。但目前不少企业在做品牌传播的时候,就真的像是飞机播种一样的传播,只管把自以为具有吸引力的精神和文化,以自以为最有影响力的方式撒出去,也不管哪里有适合“种子”成长的土壤。
能够将品牌文化、品牌精神精准传达给消费者,并为消费者所接受,品牌传播才算成功,否则,再好的理念、文化都只能是自娱自乐,一切传播工作都白搭,品牌的发展也将处于“OFF”状态。
笔者想举两个在品牌传达方面做得比较有意思,也算比较成功的例子:一个是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一个是长沙的小吃店“熊猫姨鸡爪”。
Zara产品价格属于中档,但产品质量和设计怎样?逛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跟街市上普通服装店的产品差别不大。Zara在广告方面的投入也并不算多,但这个品牌的产品就是很受消费者喜爱。有相关专家分析认为,Zara最大的成功秘诀,就是让消费者花中档的价格,买很一般的产品,却能够有高档的逛店感受。
Zara所选择的店面,必定是高端商圈,店面的装修也力求“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Zara的每个店面,都是一个品牌传播的窗口。而其广告传达和活动推广,也都按照高端品牌来操作,用文化和理念提升品牌的高度。此外,导购员的素质,以及品牌领导的魅力,也为Zara加分不少。其清晰的品牌定位,以及一以贯之的对自身高端形象的塑造,成功地将品牌文化渗透到消费者脑海心头。也因此,让Zara在西班牙成为富可敌国的品牌。
以上案例,可以说是抓住消费者“心”的需求,进行品牌操作的国际经典。在长沙,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同样也是以满足“心”的需求取胜。
这家小店,叫“熊猫姨鸡爪”,店面在非常不起眼的一条街道上,很难找到。但有很多人慕名前去。笔者也试过“熊猫姨鸡爪”的味道,确实不错。但单凭“鸡爪”,让那么多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慕名寻觅,似乎有点儿说不通。最吸引消费者的,应该是会编故事的“熊猫姨”。这个来自四川的女人,给每款饮料及小吃都编上个小故事,勾起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产品本身往往会被忽略,留给消费者印象的,是故事。讲动人的故事,是最好的传播方式。“熊猫姨鸡爪”的品牌能够口耳相传,然后被媒体关注,为更多准消费者认识,大部分,都应该归功于故事。
看完这两个案例,可能有人会疑惑;“你在讲什么?这跟我们行业有关系吗?”常听业内人士说,陶瓷行业是低关注度行业,这跟行业做品牌跟服装、餐饮不一样。其实,能有多少不一样?目标客户不都是人么?用品牌推产品,不都是要在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基础上,再满足 “人心”的需求么?
从Zara和“熊猫姨鸡爪”身上,至少分别有一点品牌传达方式可为陶瓷行业所借鉴。前者是,将品牌的“窗口”修整漂亮,用气质吸引消费者,这种气质,包括店面的气质以及店面中导购人员的气质。后者是,打造简单、易传播、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品牌文化,即“讲个简单的小故事”,不仅厂家做传播,让商家、导购、消费者都能接受并消化这种文化,大家一起来传播。
资讯、广告泛滥的时代,做品牌的传播,也需要“KISS原则”,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也就是简而美,别让自己的传播对象受累。模棱两可、冗长繁琐、故作高深,在品牌传达过程中,都是致命的缺陷。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