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层出不穷,又是陶瓷废浆填平十亩鱼塘,埋下污染隐患。昨日,《佛山日报》报道,南海丹灶上尧村民小组疑假借填土租给花场之名,招揽泥头车倾倒陶瓷废浆,两个月来,废浆已堆积如山,渗出的黑水夜以继日流入周边农地。
难将鲁迅先生当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喟用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但有时候,现实却令人痛心。譬如那上尧村,在环保警钟日益响亮的今天,怎还会为增加一点集体收入,就把污染引入自家门?好在有少数村民举报,好在传媒为村民投诉提供了一种可能,上尧村乱倒陶瓷废浆现象终于浮出水面。
而除却这个个案,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陶瓷基地佛山,乱倒陶瓷废浆渣问题为何屡禁不绝、久治不愈?尽管明文规定陶瓷废浆渣倾倒前须经无害化处理,尽管相关部门偶有开展专项检查行动,日常监管也是发现一起整治一起,非法倾倒陶瓷废浆行为却仍频频曝光。近几年来,岗头村、白藤村、凤果村、中坊村,加上现在的上尧村,村居成陶瓷废浆渣非法倾倒点的新闻,接连见诸报端。被曝光的尚且数不胜数,隐藏在镜头背后的陶浆塘、陶渣堆恐怕更难以计数。
怎能轻率苛责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面对环境污染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相信他们不敢也未曾掉以轻心。陶瓷废浆倾倒乱象根治之难,的确令其“心有余而力不逮”。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倾倒固体垃圾行为违法成本太低,一点罚款,不足以震慑利益关联方。
诚然,对成千上万吨陶瓷废浆进行无害化处理,成本巨大;偷排到村里填鱼塘,即使运气不好被发现查处,按照法律规定,也只是交罚款3千元至5万元,多么划算的买卖。难怪倾倒者有恃无恐,有的村居也心甘情愿接受排污,分取其中的“差额利润”。
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要让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有部门曾经放过“狠话”:将令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乱倒陶瓷废浆的个案惩处,当然不能与“倾家荡产、人头落地”同日而语,但面对屡禁不绝的违法乱象,面对同样关乎百姓生命健康的污染问题,重典治乱的精神同样需要被彰显和弘扬,甚至同样是除弊治病唯一的出路!
修改现行法条是国家层面的事,就地方部门而言,“一次罚5万,十次罚50万,一百次罚500万”,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陶瓷废浆非法倾倒行为露头就打。如此,也是“重典治乱”题中之义。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