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市场走暖,房企销售表现见好。在近期接连公布的上市房企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在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出低迷,众多房企销售额保持平稳甚至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普遍出现了下降。
“以价换量”促销致薄利
8月20日,华侨城发布2012年半年度报告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82%;实现营业利润14.89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4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4%。而8月21日,佳兆业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指,半年营业额及毛利分别约为23亿元及人民币11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38.0%及10.5%。
而合景泰富较早前公布称上半年净利润为9.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2%,营收总额46.2亿元,同比下跌10.1%。金融街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1.38亿元,同比增长11.31%;营业利润16.21亿元,同比下降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下降13.25%;另外,雅居乐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为1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若;毛利为53.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7%。
而行业龙头企业万科地产,上半年虽然净利润同比大增25%,但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5.6%、2.2%。据不完全统计,至8月中A股披露中报的38家房企中,有17家净利润出现同比下跌。分析人士指出,在衡量房企赚钱的三个指标中,净利润上涨表示盈利增加,但净利率和毛利率下跌,说明利润被摊薄。相比万科,中海地产则以67.9亿元净利蝉联最赚钱上市房企,比万科超出30.6亿元。据汇丰银行分析,中海上半年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2%,而土地成本仅占售价20%,使其达到近41%毛利率、27%净利率。
在上半年销售额领先的房企中,保利和招商同样出现了净利率都同比下跌的状况。保利上半年销售额虽然同比增27.5%,但净利润同比大跌12%至24.55亿元;招商上半年销售额大增136%至161亿元,净利润也大跌16.9%至12.2亿元。分析观点认为,由于上半年部分房企为求得快速回笼资金,降低库存,在促销时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销售均价的下跌,进而令净利润出现下降。
下半年冲刺业绩展开
由于5、6月份各地成交回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高库存及资金紧张压力,房企降价促销力度有所减缓。进入下半年的7月淡季,不少房企销售出现环比下滑。
此前已有万科、保利、世贸、华润等10余家房企公布了7月销售业绩。但是,除佳兆业等个别房企较上月持平外,多数房企7月销售业绩环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龙头房企7月下滑态势明显,如保利7月份销售额环比下降了40%左右;绿城7月份销售额环比大降54.4%,华润环比下降34.3%;万科7月环比下降11%;富力地产环比下降11.6%,龙湖环比下降32%。
在地产同业普遍出现销售额下滑的背景下,也有房企表现突出。公告显示,碧桂园前7月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20.9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62万平方米。七月单月共实现合同销售47.5亿元,比上月上升2.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4亿元升97.92%。前7月碧桂园完成全年目标51.37%。
据悉,碧桂园多个新盘及旧盘新货都集中于下半年推出。如位于广东清远的碧桂园新亚山湖城7月7日开盘,开盘首两天录得认购金额约5.4亿元人民币。位于广东顺德的新盘容桂碧桂园7月底发售,也取得不俗成绩,广州、江门、韶关等成熟大盘持续热销,碧桂园在广东大本营取得不错业绩。据了解,碧桂园下半年即将问世的有碧桂园·滨海城(天津)等6个全新项目,而碧桂园·凤凰城(广州)等全国知名的“吸金大盘”也将再度推出新货。
以碧桂园为例,从其目前市场上全新项目亮相的频率显示,这类倚重下半年实现销售暴增的房企,正抢闸冲刺业绩,提前布局“金九银十”大战。(记者 李广军)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