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1/5
2006-02-22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责任编辑:士杰
阅读:1849
出口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1/5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发展陷入瓶颈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CHINA”既是中国,也是陶瓷。中国从古代就以陶瓷制造闻名于世。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按照海关的统计
数据,2005年1~11月,我国出口陶瓷金额为45.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2%;其中,卫生陶瓷出口4.26亿美元,同比增长46.86%;建筑陶瓷出口11.26亿美元,同比增长43.78%。
在一般人眼里,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可算是大好事一件。但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看来,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外行人只看到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发展的高速度,但是行业内的问题远不是通过出口所能够解决的。”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收集的数据,2005年,我国约出口建筑陶瓷4.2亿平方米,均价是每平方米2.86美元,仅为我国进口建筑陶瓷价格的1/4;2005年,卫生陶瓷出口3885万件,平均每件11.14美元,仅为我国进口卫生陶瓷价格的1/5。
价格之所以如此低,原因之一是很多小企业靠极低的价格来打开市场,有的甚至赔本赚吆喝;另一原因是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秩序不规范,企业小、散、乱,鱼龙混杂。丁卫东举了个例子,2005年,韩国对我国出口到韩国的建筑陶瓷实行反倾销调查,发现向韩国出口的200多个中国企业中,只有小部分是规模较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剩下大部分都是“不搭界”的外贸公司,比如畜产品外贸公司、食品外贸公司等。“这些外贸公司都是采购那些最便宜的陶瓷,然后赚出口退税的钱。说到底,这样的出口赚的都是中国人自己的钱。”
价格普遍低廉,使得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始终徘徊在中低档,影响了中国陶瓷产品的声誉。这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国陶瓷品牌的发展空间。据了解,目前,我国80%以上的建筑卫生陶瓷都是贴牌产品,真正用自己商标出口的企业少之又少。特别是近几年来,TOTO、ROCA等国际知名品牌看中了中国低廉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纷纷加大在我国的投资,更加剧了我国陶瓷“无牌出口”的窘境。
“出口不是为了赚自己人的钱,更不是为了砸自己的招牌。”因此,丁卫东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家应逐步取消出口补贴政策,实行出口配额等措施,整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秩序。他认为,一旦实施这些措施,绝大部分出口企业将无法生存,这样才能为“正牌军”走出去腾出市场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