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12月17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窑炉暨节能技术装备分会2011年年会在佛山市禅城区佛山宾馆召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分会理事长缪斌,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管火金,佛山市中窑窑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分会副理事长柳丹,创新陶业社长、分会副理事长乔富东,科达机电工程师、分会技术顾问李振中,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任德利以及10余家窑炉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上,缪斌秘书长做了行业形势分析的报告。他在报告指出,行业本年走势整体上不及前两年,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行业形势均不乐观,但由于中国产业结构不平整,部分地区呈现出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发展态势。宏观形势决定行业发展,为此,缪斌进一步解读了今后可能的行业调整。“十二五规划”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提出“立足满足国内需求”的新趋向,政策方面鼓励“多进少出”,出口将不再是鼓励方向,“甚至降低为零”。缪斌建议依赖出口外销的企业,“当尽早调整市场定位以适应行业发展”。
节能减排成为“十二五”的一项重大议题。建筑卫生陶瓷作为传统“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行业,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落实行业之一。为此,缪斌向与会人士传达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四个宏观方向,主要为:控制总量,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与《陶瓷信息》报社联合主办的“陶业长征”产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建筑瓷砖总年产能已愈百亿平米。产能如此之大,存在资源浪费可想而知,控制总量势在必行;东部沿海地区总量控制,适度调整。缪斌透露,此处适度调整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东部陶企总数“只减不增”;中部地区在提高产品档次的情况下承接东部转移工程,做好产业升级及节能减排工作,限制低水平大量重复建设;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应“有选择转移”。
缪斌强调,十二五规划把“节能减排”列为重要议题,要求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其中10%的目标由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内扩利润空间实现,而另外的10%,则是要实实在在降低单位产品资源能耗10%以上。由此,瓷砖减薄工艺便列入了“十二五”指标中。而创意、环保、功能性新产品,原材料标准化,“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成为“十二五”扶持鼓励的三个方向。
随后,由管火金梳理了分会在成立以来半年中的主要工作,并对下年的工作展开做整体要求。此外,与会人士也提出窑炉生产行业存在的“内部管理水平低”、“恶性竞争”等问题。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企业转型势在必行,窑炉设备生产企业经历“阵痛期”也在预料之中,因此有人呼吁务必正视上述问题,对行业由“暴利时代”转向“微利时代”有一个清醒认识。(记者/申长伟)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