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一、天然气供应必须审慎
【新闻背景】今年初,晋江市政府发文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引导全市陶瓷企业淘汰水煤气。按照进度表,晋江第一批40家(集中在磁灶镇)必须在2011年底前使用天然气;第二批约90家,期限为2012年底前;其他约40家陶瓷企业,须在2013年底前执行。
资料还显示,作为晋江当地唯一天然气企业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成为政府指定的供气公司。泉州陶瓷行业的天然气价格在2008年9月是2.8元/立方米,2010年10月提高到3.1元/立方米,今年9月则提高到3.6元/立方米。
晋江市磁灶(镇)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两次提价后,地板砖成本增加了1.9元/平方米。一位陶瓷老板则算道:一条窑炉平均每天生产10000平方米陶瓷,每年则要增加至少450万元成本,晋江全市400多条窑炉一年要因此多支出20个亿。
不少企业指出,3.6元/立方米的燃气价已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生存底线。
“经过仔细测算,3.1元/立方米价格是底线。”磁灶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陶瓷业本来就是微利经营,其提价不及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幅度快,加上当前国家调控房地产业、人民币升值,导致产品出口难以及业内竞争等,将削弱晋江建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这则来自东南网的消息显示,晋江130余家陶瓷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联名上书政府,邀求对天然气供应价格进行重新定位。
11月17日,我在江西高安。这个近三年中国发展最快的建筑陶瓷产区内,所有人讨论最多的有两个话题,一个是同类生产线盲目扩张,市场萧条导致竞争加剧,传统渗花抛光砖普遍呈无利可图现状,且这一趋势开始蔓延至常规仿古砖产品。第二个被讨论的话题,就是关于高安陶瓷企业2012年将陆续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消息。和晋江陶瓷企业一样,高安的老板开始担心天然气的供应会带来一系列后续发展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生产成本的急剧增长,在当前产能暴增、产品普遍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大战虽未将企业推进穷途,但若天然气的统一供应一旦实行,或将部分企业逼上末路。
因为天然气和煤制气的综合成本相比,前者将超过后者的2倍。
按1立方米天然气热值8000大卡计算,前期价格约为3元/立方米。现有煤制气数据显示,2公斤煤2.2元成本,可制造8000大卡热值。直接成本可节约26%,这其中还不包括煤制气产生的附属产品(煤焦油、煤渣)的价值。江西新景象陶瓷有限公司老板喻国光向记者表述了他的担忧,如果统一改建天然气供应体系,每条生产线将产生近百万元建设成本,而此前建设的煤制气系统所花费的巨额资金,将变为无利可获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担心天然气能否真正满足高安200多条生产线的稳定需求,如若不能,生产将面临间断,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喻国光说。
同样的担心还来自高安园区内的大部分企业。他们普遍认为,除去供应稳定无法保障之外,垄断型供应将使企业丧失话语权,导致天然气成本和价格不透明,这对于全年燃料成本和生产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风险。
【小结】客观上说,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对于节能减排具有其重要价值,可减少酚水和含硫物质的排放。但是西气东输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民用天然气,如果在满足民用需求之后,它能否确保长期稳定地供应给陶瓷工业,这是一个值得政府、供应商及陶瓷企业多方探讨并谨慎对待的问题。关于价格,亦需要在政府的引导甚至指导下,确保科学合理。
二、陶瓷产业转移或提升的政策不可照搬
【新闻背景】2007年,中国建陶第一产区佛山开始加大力度对陶瓷产业实施转移和淘汰政策,至今4年,当地80%陶瓷生产线已经离开佛山,远走他乡。余下的20%左右,在政府的引导下提升和优化。近来,山东淄博和福建泉州亦加大对建筑陶瓷产业的转移力度,且措施强硬和力度之大不亚于佛山。淄博更是发文称于今年底前关停或转移50%的陶瓷生产线。而全国各地新兴产区(如临湘、岳阳、当阳、高安等地),在经过成功招商引入企业之后,此前的热情开始显现消退迹象,个别产区政府甚至有不闻不问及淡漠处理的现象。
我们不排除上述决策当中有政府新一轮发展规划的需要,比如城市建设,发展第三产业或者其他发展重点项目。但最终,上述这些产区毕竟无法和沿海地区的佛山相提并论,佛山的传统产业不仅有陶瓷,还有家电、家居、纺织、服装等众多产业,且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数百万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30多年来消费的无限奇迹,当地的第三产业甚至包括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攀升,都有赖于上述传统产业数百万工人的巨额消费来拉动。
2009年,我曾撰文建言陶瓷产区政府,不要一味盯住陶瓷产业落户带来的政绩,不要一味通过文件资料和工作报告来满足自己有限的政绩需求。要知道,真正的大政绩还在后面。以高安陶瓷产业200条生产线计算,至少有7万产业工人,加之配套产业从业人员,起码超过10万就业人员,这些人当中,以最底层工人1400元月薪起,技工及管理层工人4000元月薪起,他们的平均收入起码高达20000元/年。按照每人每年在高安境内消费10000元,10万从业人员每年将为当地贡献10亿元消费GDP。
比如当前在高安,宾馆和饭店的接待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陶瓷产业人群的消费需求。物流产业的车辆调度亦经常捉襟见肘。可见经济发展后劲与提升空间。
按照上述计算公式,湖南岳阳和山东临沂均多达6万陶瓷产业工人,这些人群亦将每年至少为当地贡献6亿元消费额。山东淄博300多条生产线,直接产业工人90000人的年消费量亦是令人震惊的数据。
【小结】地方经济发展没有规模型传统产业带来的大就业,就无法造就大消费,就无法举一反三产生蝴蝶效应。再大再宏伟的地产经济雄心和城市建设规划,都将是贫血的美女,中看却无底气和内蕴。传统产业升级是全国普遍性发展趋势,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个人建议不要照搬,当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科学决策,有堵有疏。关键在于协助、扶持企业提升节能减排和社会责任,打造科技创新、品牌升级、具有市场竞争力、差异发展的企业集群,实现工业大繁荣。在大就业促进大消费的浪潮中,实现城市或者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应重视“企业民生”
【新闻背景】到湖南某地投资的广东陶瓷企业,曾借资数千万给地方政府修路,协议称将从税收中以抵扣形式逐步偿还。但结果在操作执行过程中遭遇“太极”。还是该企业,当地某有关单位公职人员的亲戚前往企业买砖,获得了企业特批优惠,但最终发现库存没有该批次产品,强悍的“亲戚”同志竟要求企业将展厅装饰好的展示品拆下来给他。
种种诸如上述故事,我到各地产区都有所耳闻,企业亦都谨慎应对。但凡事情都有一个尺度,“亲戚”同志固然刁蛮,但有关人员不给企业“打招呼”,或者慎用“打招呼”,亦不至于闹出如此荒唐的笑话。
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的公民,它们亦和社会民生中的群众一样,需要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需要获得合理、公平、相对自由的法治内权利。政府必须像重视社会民生为民服务那样,重视“企业民生”,为经济发展谋福祉。
因为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都面临着未知的风险。当市场萧条和内耗加剧双重压力同时显现的时候,某一个无心的不科学决策,都有可能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公民同样需要政府给予关注和扶持。
【小结】大局观,前瞻视野,科学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