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业评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业评选?

2011-09-23 来源:《陶城报》 责任编辑:张芙蓉 阅读:1159
0 230

  记得前几期的陶城报,杜均在“火中花”专栏中写过一篇《必也正名乎》,对于行业中的评选乱象进行了评述,记得当时看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是发出会心一笑的。

  若问,现在行业里面什么活动最多?答曰:评选多,论坛多,颁奖多。

  这“三多”,细察之是属三位一体的:评选是为了颁奖,办个标榜如何如何高端的论坛,往往也只是个铺垫,目的也是为了颁奖。如同现在的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淖中不能自拨一样,当下的评选也完全赤裸裸地同质化了,———一般地,媒体拉上个协会,或者协会拉上个媒体,请上几个在行业中混得有头有脸的人,再找个时髦的评选噱头,最后把奖项接二连三地卖出去。操作的套路,简言之就是协会搭台、媒体唱戏、领导捧场、企业买单。

  协会搭台,是因为协会在行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协会出面办的事情,也就具有了行业的高度;媒体唱戏,因为现在的媒体都市场化了,市场化的媒体白脸黑脸都得唱,要自己去赚票房,赚人气;领导捧场,可以去收红包,去散心,去发言;企业买单,将那些奖牌搬回来放在展厅里撑撑面子,给经销商和消费者看看,也能印证一下自己的实力。这样看起来其乐融融,皆大欢喜,也没碍着谁。但什么事都得有个度,当下评选活动泛滥成灾,有时一接电话就让人能闻到一地鸡毛的味道。所以说,很多的评选到最后都演变为一场圈钱和博傻的游戏。前不久,还有人在质疑某个评奖是否有失公允,———这反倒让人觉得好笑,现在还居然还能找到这么认真的人!

  记得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提到,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他在《立此存照》一文中也提到,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时至今日,在当下的行业当中,这种“自欺”和“欺人”的现象仍不少见。

  这让人不禁想起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当下的评选组织方其实就是在织一件新衣,媒体和协会就像是那两个会“编织新衣的骗子”,而请来的领导和嘉宾就像是皇帝身边那些总是拍他马屁赞美他的大臣,而穿着那件新衣的皇帝,无疑就是企业的老板了,露着屁股招摇过市却不知羞。而我们举目四顾,却找不到那个敢讲出真话的小孩子,这是行业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种评选注定就像是打了鸡血的狂欢,让人们直观地看到行业中诚信的集体沦陷、道德的全线滑坡、公平的大面积坍塌,而失去理性的堰塞湖随时等待瞬间决堤。走向混乱和无序的评选,注定会像失控的动车一样,迟早会遭遇追尾撞车的恶运,而那时,很多人就会唾弃地说,这是一个缺乏诚信、没有信仰的行业。

  我们不禁要问,一份荣誉的取得,真的就是那么容易的吗?我们的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评选?

  记得安徒生还写过一个叫《豌豆公主》的童话。一位王子想找一位真正的公主结婚,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因为想当公主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个淋雨的女孩子前来避雨,她说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老皇后为了测验她是否说谎,在她睡觉时,特意在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并在上面铺了二十张床垫子,想想还不放心,又在垫子上放了二十床鸭绒被。结果公主整夜没合上眼,那粒豌豆烙得她全身发青发紫。后来,王子就娶她为妻了。

  我想,我们的行业协会也好,媒体也好,如果带着挑剔的,甚至于近乎苛刻的条件去评选,去打分,就像带着一颗去甄选公主的心,而不是以去编织一件皇帝的新衣的心态去组织评选,颁发奖牌,才能评选出真正有说服力也能树立起行业信誉的奖项。而这样的评选对于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和繁荣,对于做大做强中国建陶产业,则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文/孙春云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