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之下,“环保、低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进入今年以来,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给全球陶瓷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近段时间,我国许多省份出现“电荒”,以高能耗为特色的陶瓷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湖南停产一半以上,江西大部分产区的企业停产1/3以上。
在陶瓷装备业,一直有句俗话,生于压机,死于窑炉。作为陶瓷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多的环节——窑炉,一直是所有陶瓷企业的生命线。如何环保节能,窑炉制造企业必须走在整个行业的前面,事实上,我们也一直在为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生产方式竭力探索。早在90年代末期我国陶机装备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陶机装备的核心技术,陶机装备技术也几乎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以陶瓷窑炉设备为例,在脱硫、脱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陶瓷生产的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及窑炉延长设备寿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中国占据了世界陶瓷生产的绝大份额,在制造规模上与其他陶瓷生产先进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国外陶瓷企业大多采用“小线”模式,而中国陶瓷生产线则以产能巨大而闻名。在这种实际的状况下,如何制造出产能高、质量稳定、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的设备,成了当务之急。因此,宽体窑的研制开发成为了中国窑炉的未来发展主流方向。仅以中窑的超级节能辊道窑为例,就使煤耗降低了21﹪、电耗降低了19%、产能提高33﹪以上。值得指出的是,宽体窑不但节能降耗,还从提高陶瓷行业的土地利用率方面,缓解了陶瓷产业用地压力。
5月25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窑炉暨节能技术装备分会在佛山正式宣布成立。这也是中国窑炉企业们团结起来,共同积极研究行业的节能减排课题,并承担组织相关培训帮助下游企业完善热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的一个开始。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