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探讨议题之五

探讨议题之五

2011-04-14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梁淼 阅读:1354
0 200

    探讨议题之五:

   部分人认为保障房因为要控制好成本,可以省略室内装饰设计环节,您是否认同?如不认同您认为保障房的设计应注重那些方面?保障房特别是公共租赁房要求是成品房,那您认为过去几年中我们积累的精装修方面的经验能够给保障房成品房建设什么借鉴?

   下面这个问题请问来自于清尚博尼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现培,请问陈总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因为我也听到一些言论,因为保障房由于成本的问题,由于成本要控制的问题,不需要设计,您同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陈现培:我非常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住宅这一块的设计,我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我从事住宅的设计已经有15年的时间,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非常的忧虑,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中国的住宅应该走向何方。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家到北京或者任何一个城市周边去走去看垃圾场,80%的垃圾是建筑垃圾,为什么?实际上和我们整体住宅的建设和设计以及整个项目的管理有密切关系。由于我们建筑设计长期以来流行的设计方式全部是做毛坯房交房,给我们的家装市场留有很大的空间,自由家装,对所有的住宅进行拆改,为什么要拆改呢?这和我们的设计有密切的相关。在我们提出住宅要实现低碳、绿色和环保的时候,如何实现低碳?并不是说在后期高科技实现低碳,实际上我们在前期的建筑设计完全可以做到实现低碳。

    我们在通州做一个项目,原来是毛坯房,后来甲方有100万平米做精装修的设计,我们进行测算,107套房子进行装修,测算到底通过精装修能实现多少成本的优化?测算以后很简单,我就告诉他,这个房子由于前期建筑设计没有到位,也就是户型设计不合理,设备专业不到位,导致对后期的建筑拆改每平米增加成本200块钱,加上前期施工产生的浪费也是200块钱,加一起是400块钱,大家认为400块钱无所谓,对于100万平米的楼盘是多少损失呢?我们测算完之后,整整损失4个亿。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可以说我们周边所有的建筑垃圾基本上是因为建筑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最近我们和龙湖、万科、金地和阳光100谈精装修设计如何做的时候,发现几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做到位。一是设计流程出现问题,传统的建筑设计从规划、建筑、深化,建筑开始了才去找室内设计单位做室内设计,其实所有的设备专业已经到位,建筑已经完成,已经晚了,我们看到很多的家装公司对整个建筑进行大范围的拆改,不能实现整个工程量成本的节约,对于我们保障房的建设来说,我们的建筑设计能做到什么合理的层面?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优秀的建筑设计或者住宅的室内空间设计。我在2007年、2008年在万科,整个精装修标准化制定设计研究,整整做了两年,参与万科的全系统工作,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很多房子进门以后没有玄关和鞋帽柜,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三口之家,进门之后,要最少不低于45双鞋的存放量,包括风衣的挂放、雨伞的挂放以及拖鞋的摆放,所有的存量是不够的。包括从客厅到卫浴、厨房、餐厅所有空间的细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包括厨房和餐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小户型。一出现厨房和卫浴相并列的时候,它的轴线距离是非常有限的,而小户型的住宅80%的可能厨房、餐厅的距离轴线的尺寸是2.8到3米,我们减到轴线尺寸,净尺寸可能只有2.7米、2.8米,摆完餐桌以后交通有限,行动起来极其不方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尺度是达到合理的状态,卫浴空间需不需要干湿分区,我们的生活状态除了正常的客厅、餐厅和主卧室的空间以外,我们的生活阳台怎么解决,洗衣阳台怎么解决等一系列非常精细化的地方没有做到。正因为这么多的细节没有做到,才导致我们的住宅进行大量的拆改,我们的保障性住房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首先是户型优化必须一步到位。

    胡亚男:我先打断一下,陈总提到很多细节,因为今天的细节今天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讲完,他提出一个点就是保障房是需要设计。因为保障房大部分是小户型,如果想保证小户型日后实用功能的完善性,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而且设计需要在土建的时候进行深入。

    陈现培:如果做保障性住房,室内设计一定要在建筑的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完成,而不是报批完以后再做。在报批之前,室内设计必须全部完成。第一步是户型优化,第二步是设备优化,所有的上下水、通风管道、开关插座、电视,设备专业的末端要在报批之前提前完成。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到位,使我们老百姓买到满意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更需要设计,因为它将来可能大面积的进行精装修,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胡亚男:刚才说的我们已经非常明白,陈总在过去的几年当中都在精装修的领域当中有很深的造诣,您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就保障房来讲,过去我们的精装修经验给当前的保障房实施建设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陈现培:这一块我们的感受还是非常深的,最近跟我们合作的开发商有40多家,跟我们建立长期的关系大概有200多家,我是专门给开发商讲精装修设计流程管理的一个讲师,我的学生大概有1000多家开发商,我们跟开发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保障性住房,我有几个建议:

    一是改变我们的设计流程,从前期的建筑、规划、景观以及到室内设计这个流程要改变,这是非常重要的,室内设计必须前期进入。

     二是我们做保障性住房要做三大优化设计,1、户型优化设计;2、设备优化设计;3、精细化设计。对待所有的厨房、卫浴,每一个空间要达到最具人性化的合理化设计,做到人文关怀设计,还有包括无障碍的一些。

    三是成本,如何做到成本控制,实际上所有的成本控制和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刚才下面我们也在聊,设计可以做到很好的成本控制,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我们有一套体系来完成。保障性住房所有的设计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这是一个基础,现在我们很多设计单位在给开发商做设计的时候都是以概念或者风格设计为核心,我不考虑成本,只考虑设计的风格能不能达到设计师的理想和要求。而对于精装修和保障性住房来讲,成本控制是设计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不要做精装修整体的设计。

    以往我们做的20多年以来的房地产开发都是做毛坯房的概念,使我们建设设计单位弱化了室内设计的功能,但我们很多的家装设计单位习惯于个性化的设计,对于从毛坯房走向成品房的过程,实际上走向产品化的时代。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得实现技术的革命,这个技术的革命就是如何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施工的标准、材料的标准化以及所有空间和技术的模块化设计。

     胡亚男:这不就实现住宅的产业化?

    陈现培:最终要实现房地产开发产业化的发展,这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是非常难受的阶段。第一,我们没有产业化的设计思想,虽然有产业化的规划思想,但目前为止在中国是没有产业化的工人,它的施工流程和管理流程和我们做一个酒店以及做一个家装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一点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最近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培养一批优秀的产业化设计师或者产业化的工人,我们是希望将来中国要想使住宅走向产业化必须把设计产业化和工程管理的施工人员的产业化这一块要提上去。对于精装修和未来我们保障性住房来说,还有关于综合采购和成本控制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座有很多材料供应商,最近找我的人非常多。

     胡亚男:这个问题留一会儿,我们一会儿可以做专门的探讨。刚才陈总提到一些过去我们精装修对于当前保障房的一些能够借鉴的已经成形的经验,他提到其实实现住宅产业化对于我们材料企业来讲从整个发展背景来讲是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因为我是在中装协厨卫工程委员会,我接触的橱和卫这两个领域当中的材料商现在困惑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建筑之间的配套问题、衔接问题,也就是因为我们工程的流程、设计本身没有实现标准化,导致我们材料商在这方面无论是橱柜的非标产品现状,还是卫浴洁具的305、400这样不同规格的马桶的库存都导致大量的问题,如果住宅呈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广大的材料商来讲前景是非常广阔。刚才陈总提到其实在保障性住房,就目前来讲应该说明确一点是公共廉租房肯定要实现成品房,不能说是精装修,因为我认为精装修其实是房屋档次的标准,成品房是房屋成品化的标准,因为公共廉租房是要我们拎包入住的,所以要求公共廉租房本身就要成为成品房,也就是说我们的卫浴、厨房等等设备和材料要应用进去,从盖房子的时候要应用进去。就这一块承建方面由大的资深的装饰公司来做,坐在我身边的是来自于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的总设计师,也是工装行业非常资深的高级室内建设师张静先生,张静先生在以往的工作当中,在酒店、饭店的设计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请问现在整个大的装饰公司对当前保障房的项目有没有关注?从您的领域出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静:非常感谢行业协会又给我们创造大家在一起互相去抨击的机会,我认为这是非常非常好的状态。在我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表一个态,我认为非常赞同刚才陈总提到的东西,我觉得跟他有很深的共鸣,这种共鸣,我认为来源于几个方面,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一个思维的话题,一种新的思维,也不算是很新,至少有一两年的概念,也就是说现在在整个经济社会上非常推崇的思想方式是“蓝海战略”,为什么提到这个呢?刚才提到我们今天的主题说到保障房的问题,保障房国家抛出这块重磅砖头砸在桌面上,我相信会招来一大群的供应商、制作商、设计师方方面面的人,包括平头老百姓的关注,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市场摆在这里,我们所有的供应商、所有关注它的人都会绞尽脑汁、拼着性命想办法拿到这一块蛋糕、分到这杯羹,势必造成一个新的局面,刚才提到的蓝海战略。现在很多市场竞争状态,包括平时耳闻目染的一些市场竞争的状态,我认为是一种“红海战略”的状态,你死我活,血淋淋的,就这么一块蛋糕,你分到了,他就分不到,你吃多了,他就少吃一口。“蓝海战略”的概念跟我们今天的主题非常吻合,跨界思维,跨界合作大家才能吃到自己想吃到的东西。

    刚才主持人提到大的装饰公司是否关注这块蛋糕的问题,只要它是市场,不分公司的大小,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关注它,但是切入点和关注点相信是不同的。我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应该去认认真真反思一下自己。首先从家装市场上反思一下我们所有的设计师,在家装行业设计师,用我自己个人的一句话,我把它定位叫做设计师成灾,为什么?历次论坛上我都提到一点,什么叫做设计师?设计师,我自己的观点设计师不等于匠人、画家,设计师等于“你+我”,设计师是一种合作的概念和市场定位的概念。现在我们很多大量的家装设计师,我认为可能和我们所有的供应商产生一个误区,刚才在底下跟陈总聊天的时候也提到这个问题,现在大量的家装行业的设计师已经成为众多材料厂家变相的业务员,只要选用我的产品,设计我的材料,你就可以拿到相应的报酬,比如说回扣。真正高端的设计师去看一看,哪一个高端的设计师真正是在拿材料商的回扣,有吗?很少,我不敢说没有,我相信会有,至少我不拿,我认为如果我去拿了材料商的回扣,我不可能搞出好的设计。我要去了解整个材料市场大块的让我感兴趣的材料,而不是某一家、某一个材料商给我的回扣高地来看,而是我认为它的材料的的确确适合我的设计,我会去选择,一定是这样的。

     这里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不管是家装行业的设计师还是工装行业的设计师,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跨界。什么叫做跨界?很多的材料厂家有大量的自己的研发人员,研发了很多的新型材料,貌似新型材料或者从国外干脆拿来一些新型材料拿到市场上来,得到的效果又是什么样呢?可能不一定被市场所接受,不一定被设计师所接受,为什么?因为和设计师已然脱节,貌似和设计师紧密合作仅仅是经济上合作,而不是深度上、思想上的合作。

    回过头来讲,假如所有的厂家把你的研发人员精简一下,把你的能力和思维、机会和这些真正有设计价值的设计师进行合作,深度合作去研发你的材料,一定是跟着市场紧密结合到一起的,绝不可能说你去脱离开设计师的思维研发你认为很好的产品,拿到市场上来,可能不被市场所接受。这就像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要出嫁一样,你家里有一个千金,她很漂亮,但是没有到社会上让大家认知,可能她长得很漂亮,但是在其他方面会有欠缺,我相信当大家了解这个产品之后不一定会选择。我有一个亲身经历,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选择,一个很好的产品,我不能认为这个产品不好,也许它某种生产环节上出了问题,也许它后期服务上出了问题,导致我们的用户而且是很高端的用户对这个产品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号,那这个问号带来这个品牌在这个市场上,在他身边的圈子可能就是没有任何机会了,甚至于机会已经退到20名以外。对于这个市场显然就没有机会了。

    我说这么多主要的目的就是厂家和设计师应该有一个深度、更紧密贴近的合作,而是一个产品研发的合作。街谈巷说,进行跨界思维的不管是小公司的设计师还是大公司的设计师,一切都离不开市场,而这个市场无论怎样,它永远是一个大家彼此之间合作的市场,就是刚才一开始提到的“蓝海战略”,就是要大家保持一种跨界思维的概念。谢谢。

    胡亚男:谢谢张总。我觉得张总刚才的讲话对在座的材料商的确给予一定的指导,首先他说只要是市场,无论是大的装饰公司还是小的装饰公司都会关注。第二,作为材料商来讲,是不是应该在跨界合作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研发本身或者是需求上,而不是仅仅放在建立渠道上。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今天我们在座的还有一位设计师是来自于北京何镇强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山,何总监您就刚才陈总、张总的看法,有没有自己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你有没有自己的一些补充?

     何山:谢谢主持人,我觉得刚才两位设计师,包括前面几位老总说的我都很赞同。因为刚才林总也突然间说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很多细节,包括我们真正做到保障房里面的瓷砖和洁具里面的具体做法,是否我们已经做到产业化,或者是横向的跟国际的,跟德国的、日本的产业化能否相比,这都是一个问题。

    刚才两位资深的设计师也提到作为保障房产业链的问题,还有供应商和设计师的关系。其实我对这一点感触非常深,我记得在2004年的时候,郑州有个设计师节,我当时讲了一个PPT,其中我的感触就是讲了等于搬用意大利一套愉快的设计系统,实际上把设计师和业主、产品的供应商作为良性的圈,可以说在世界上打得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所向披靡,因为有很永久的欧洲文化和现代的时尚设计,这就证明它这一套愉快的设计系统是非常棒的,我们的设计师其实在这一套系统当中,在很久以前我们看到,通过这些年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设计水平和产品水平和我们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幅的提高,但是通过我们又在国际上参观很多的地方,从住宅产业化、模块化的效果上,我们离日本还差得非常远,这其实也是国家从战略上讲,抛出这么大的蛋糕,其实也是在促进我们行业的发展。

    还有一块,最开始提到的低碳环保问题。我觉得是整个的世界发展和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并不是说我们整个的多少亿平米的数量上去了,老百姓感觉上有房住,生活品质没有提高,反而更差。说一个笑话,大家现在都知道日本核污染都漂过来,说有尘埃,我说这个尘埃放大一千倍,如果你抱着20平方厘米的大芯板睡一晚上,受的害比核辐射大得多。其实我们在很多的装饰材料里,随说出厂的材料都没有问题,都符合国家的标准,因为国家的标准也有微量的弹性,八大门类,24个小分类的装饰材料,搁在一个小空间里,每一项超一点,累加在一块就超标了,再加上我们所有人生活在相对来说被污染的高密度的城市里,我们的房子是新装修的,我们的办公室是新装修的,车也是新买的,可以说都是在一个有污染的区域里。我们新建的房子是不是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光是改建老房子的问题,我们要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健康体系,不能说几年以后建了几亿平米的保障住房,然后又产生新的住宅污染,像刚才说的建筑垃圾非常多,建筑污染其实也是非常多,我觉得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有这种社会责任感,一是要深入了解每一种材料到底它在空间里如何用是最合理的,如何用是性价比最好的,如何为大家做到最好的效果,这是我们设计师应该做的,也就是今天我们在跨界的范围内需要更多的交流。谢谢。

    胡亚男:也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今天我们台上还有一位是流通渠道的,是我们集美家居建材有限公司总裁赵建国先生。这个问题问赵先生,作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大面积实施,您认为我们家装卖场应该做什么工作?这是第一个问题,我确实个人认为家居卖场在这个领域其实参与度不是很高,我想请您就您这个领域给我们说一说成品房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家居卖场在应对这一新时代的到来有什么样的新的举措?虽然这个问题与我们不挂钩,但相信对在座的建材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谢谢。

    赵建国:刚才几位台上的老总都谈到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关系,作为我们卖场怎么配合我们的材料供应商,我们的设计师做好我们的工作。我最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比如现在卖场和我们的材料商在某种程度来说有一种非常不和谐的声音,卖场总希望场租越高越好,而材料商总希望场租越低越好。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卖场越开越多,厂商跟着去也不合适,不跟着也不合适。再一个,现在这么大量的农村需要我们建材下乡,可是大家又没法儿去,还有的卖场几家打架,这样相互制约,把商户夹在中间非常难受,跟着走也不合适,不跟着走也不合适,怎么化解这些矛盾?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我在想作为卖场最关键的是要了解我们的商铺在想什么,了解我们的建材供应商们想什么,了解我们的员工在想什么。所以我觉得要解开建材下乡的矛盾非常简单,就是把我们有能力的、有条件的、有意愿的商户和卖场组建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大家都出一定的股份,我们一块儿共进退,也就是把卖场变成我们材料商的前沿阵地,变成销售部。如果我们卖场成为我们材料供应商的销售部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好做了。因为我们真正做到形成一体,大家形成一体化的团队,大家共同出股份,透明管理,场租高了,你能够从场租的回报里得到企业想得到的那一部分。场租低了,你也划算。当你成为股东的时候,不管怎么说,你所拿到的都是最低的成本,是原始价,这里有你的一份。我想什么时候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管是商品房也好,农村的用房也好,还是经济适用房也好,都无关紧要,毕竟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我们现在就算是暂时调整,也只是在高速行驶的道路上点点刹车,让你别跑得太快,但是依然在高速的发展过程当中。如果看清这样的形势,它就是国家怎么调整都没有关系,刚性需求是永恒的,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的。谢谢。

     胡亚男:我觉得赵总的参与空间非常大,赵总一不留神就说出新的商业地产的模式。

     下面我们进行下一个话题的探讨,就是刚才陈总欲言又止的就是材料采购方面的问题,相信今天大部分的材料商对这个问题也是格外关注。其实我们这个论坛开得非常及时,虽然规模并不是十分大,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平台发出我们的声音。其实当前保障房目前来讲从政府层面把关注点关注在资金到位和分配合理的这两个角度,今天我们的丁会长和缪斌秘书长和高世彦秘书长都在座,我们保障房强调保障两个字,由于保障房的成品控制,由于保障房承建方面的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对于中端性价比高的建材的储备不足,又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如果说未来我们的保障房要是用一两年以后我们的材料就出现跑冒滴漏的问题,不仅仅说保障房没有完成保障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么大范围规模的建设保障房,如果出现这个问题会上升到国家形象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论坛借助这个平台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非常希望在保障房的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关注材料的采购。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