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在西化中走向文明
2010-10-01
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张琳
阅读:1254
厕,肮脏者;浴,通欲也。自古以来,无论卫、浴都难登大雅之堂。经历过马桶、木桶、陶瓷、如今舶来的西式马桶和浴缸成为国人卫浴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更环保的整体卫浴也蔚然成风。几千年来,国人的卫浴文化在尴尬中沿袭传统,在西化中走向文明。
徘徊在文明之外的往昔
长期以来卫浴文化似乎徘徊在中华文明之外。从秦汉起,家庭里必备的一种如厕工具——马桶,在其前端,会有一个布帘或屏风,称为马桶巷,用现代的文字表述来说,就是卫生间。而帝王将相为了体现身份,马桶的设计非常考究,造型如皇家太师椅,马桶的两侧还镶刻着显示身份的凤仪。
洗浴方面则一直沿用木制桶,放入适宜的温水,进行洗泡。还有一种就是边洗边加温的洗浴用具——地锅,铁制成品,在锅下用木柴取火,保证了热水的温度。直到现在,一些边远的地区还沿用这种古老的洗浴方式。
保健香艳的木桶浴
温泉水滑洗凝脂,指的就是木桶浴。这种唐朝时就盛行的洗浴用具和方式,是一种有利身心的沐浴文化。在木桶里放一些药粉用来泡澡、泡脚、让木桶的过热效应来激发经脉使之畅通气血,药粉才能更渗入穴位,被皮肤吸收,达到舒经治病的效果。
至明代中后期,大澡堂的兴起,成为人们洗浴方面的又一种形式,作为大众化的洗浴场所,人们更多的是看中它的方便、舒适、娱乐性,因而一直保留至今。南京中华门外据说是有明代留存至今的澡堂,三山街的三山池等等,都是中国卫浴文化的缩影,同时也证明了国人的卫生习惯。南京有句老话"早上皮泡水、晚上水泡皮"的后半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飞入百姓家的西式卫浴
到了近代,西式的卫浴开始走入中国大门。解放前期,国外大使馆都从自己国内进口卫浴设备,这些舶来品也被国人所用。在南京中山陵纪念馆美龄宫,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裙边浴缸,产地来自美国美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批的国外卫浴产品进入,带动了中国卫浴的发展,水泥制造、亚克力、铁制等卫浴产品都打上了中国制造,但由于经验与技术的落后,仅能满足普通家庭的使用。相比国外美标、TOTO等等卫浴名品,当时国内的卫浴产品常被称作“潮州货”。
到了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浴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工艺性、按摩功能、享受性、节能性的卫浴产品层出不穷,使得中国卫浴舞台变得丰富多彩。而一次成型、非常环保的“整体卫浴”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者所接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