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陶企的十字路口

陶企的十字路口

2010-09-11 来源:《兴邦陶瓷》 责任编辑:张琳 阅读:1632
0 200
    目前,我国建陶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酝酿变局,全国新兴陶瓷产区一波又一波的产业冲击把北方瓷都淄博逼到了不进则退的局面,淄博的陶瓷企业要想在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必须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产品品质,走品牌化道路。

  陶企走向两极分化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些年来,淄博陶瓷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狮王、耿瓷、统一、雅迪、恒岳、金卡、新博、锦昊、城东等一大批较有实力的本土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规模优势明显,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淄博陶瓷产品在业内被认为是二流产品,无法形成良好口碑和强势品牌的劣势,产品附加值逐年提高,在市场中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例如淄博狮王陶瓷有限公司正在从生产到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方面不断改善,在售后服务、营销中的市场保护、品牌推广等问题上提升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营销渠道方面,狮王在管理好原有700多家代理商的基础上,采用密集分销、挖掘三线和四线城市、将在全国设立6个中转仓、全力推行销售分公司模式等办法,极大地扩大狮王陶瓷品牌知名度。

  在国内陶瓷格局改变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淄博陶瓷企业开始走向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经营模式亟待提升  

  淄博陶瓷的营销模式较为单调,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营销模式,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坐商”的阶段,活动范围囿于淄博市内。淄博的建筑陶瓷企业所生产的瓷砖,相当一部分是为广东等地的企业贴牌的,成品出了工厂以后很少涉及营销环节。

  其它的建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淄川建材城批发。淄川建材城的2000多家商户,大多为夫妻店或家庭式经营。大部分的商铺,店面和仓库连成一体,各地的采购商在店内现货交易,现场装车。稍有实力的商家,会在邻近的陶瓷财富城等市场租用一个档次较高的店面,展示产品。

  总体来说,淄博当地的企业和商户对于采购商的背景知之甚少,营销停留在简单的“买”和“卖”层面。商户没有为采购商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也不能够提供任何售后服务,更别说采取“区域代理制”、“专卖店”等先进的营销手段。

  淄博建陶企业的宣传手段也非常单一,大部分都只是依赖国道两旁的户外广告牌。部分企业甚至连最简单的广告也免了,只运用纯人际传播方式,如长期业务关系以及广大货车司机的口头宣传。此种方式虽然成本低,但不利于企业形象的长期构建。

  人才缺失成企业心病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竞争最终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淄博企业的管理者知识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合理。由于淄博的陶瓷企业大部分是村办企业或家族式企业。企业的领导和经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经验,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管理者中“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不少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另外许多企业不重视人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天天招聘人才,天天有人辞职”的现象,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淄博陶瓷企业不仅缺乏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而且缺乏有效运作市场的营销人才,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等。因此,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企业十分迫切的任务。在引入人才的过程中,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放宽引进人才的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要大胆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原则;鼓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以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薪的柔性引进人才机制。

  淄博陶企“外迁时代”来临  

  近年来,淄博市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地区优势工业、不断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实力,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助长了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环境保护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进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成为淄博市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明确规定:到2012年,淄博建陶的年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也就是说将有半数建陶企业在这次行业大整顿中被关停。

  在淄博陶瓷界人士看来,淄博陶瓷产业转移、外迁是一种必然,或为淄博陶瓷产业升级提供空间。

  淄博陶瓷资源逐步枯竭及环保压力日益加大,淄博市从2008年1月1日起不再批准新上建陶生产线,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面对如此严峻的投资形势,部分建陶投资者已无法实现在淄博建厂或扩大规模的愿望。“与淄博相比,辽宁、江西等陶瓷资源省份具有土地成本、人力资源等优势。”淄博市经贸委一负责人表示,这些对淄博陶瓷产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而淄博陶瓷产业的外迁或将为淄博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也将有效缓解淄博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保压力。

  在该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占的比重最大,占了总成本32%的比重;燃料其次,占了28%,两者合计占生产成本的60%;水电费占了18%,人工和房租比重较小,分别占总成本的7%和6%。与其它地区的生产成本相比,淄博原料成本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淄博陶瓷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需要从烟台莱阳等地远道运来,导致运输成本较大。原料、能源的成本居高不下,迫使淄博陶企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