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从广交会、陶交会、上海卫浴展等陶瓷市场“晴雨表”反馈的信息看,陶瓷市场在后危机时代已经开始复苏,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呈现出喜人的迹象,特别是外销市场。
据佛山市外经贸局与佛山海关联合发布的《佛山市进出口公平贸易简报》显示,今年1-2月广东出口瓷砖达7884万平方米,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58.5%,出口规模也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 年同期扩大了30.1%。
据最新的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陶瓷砖出口9.77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卫生陶瓷出口2.05亿美元,同比增长4.2%,建筑卫生陶瓷出口额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而陶瓷生产也吃呈现出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国陶瓷砖产量14.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6%;卫生陶瓷产量为3009万件,同比增长14.5%。
目前,我国经济V型反转态势已基本确立,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国内需求稳步走高,出口贸易持续改善,但出口压力依然较大。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钟山4月26日表示,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外需出现复苏势头,我国对外贸易开始恢复性增长。当前,外需不足仍是突出问题,今年出口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同时,出口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出口利润空间将进一步收窄,贸易摩擦形势也将更为严峻。有关人士称,陶瓷产品的出口盈利能力非常弱,但为争抢市场不惜竞相降价,外销利润几乎归零。
可见,国际陶瓷市场的复苏确能拉动陶瓷企业的胃口,但外销的羸弱,也让陶瓷企业举步维艰。对此,陶瓷企业还需转变观念,苦练内功。
外销的羸弱,表现为没有品牌,利润几近没有,高质低价却屡遭反倾销的光顾。消化产能,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等为借口的外销只是自欺欺人,白白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牺牲企业利益的外销,不可能振兴中国陶瓷业,更不会让中国陶瓷跻身陶瓷强国之列。所以,中国陶瓷的外销,还应抛弃眼前的短利而应谋求做强品牌、做强企业的长利。自欺欺人的借口,是“皇帝的新装”,但外销的雄起,需要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靠新出强,打造“两高一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产业,实现陶瓷业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实现陶瓷产品由中国价格向中国价值的演变。
外销的雄起,需要陶瓷企业不断苦练内功,用创新强身健体,用创新做强做大。对于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创新行动,都将推进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能力,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发展质量等方面实现提升。做强品牌需要时间,做强做大企业也需要时间,时间的推移,是基础的夯实,是实力的聚集,是文化的凝练,是品牌的磨砺。因此,陶瓷企业要在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补漏洞,切不可在遭到“寒流”和“暴风雨”时束手无策,望天兴叹,无力回天。
国际陶瓷市场的复苏是件好事,但透视这一利好,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