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知名陶企及其经销商被罚12.8万!这种行业乱象要整治了

知名陶企及其经销商被罚12.8万!这种行业乱象要整治了

2025-10-09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刘思桃 阅读:1451
26

最近,有行业媒体发布了一则题为“知名品牌厂商因为耐磨性被业主告了法院判罚12万多”的消息:

福建漳州中级人民法院于近日发布一则民事判决书,市民陈某新房装修完毕后,入住一段时间发现已铺设的广东某知名陶企瓷砖出现划痕,耐磨度与购买时商家承诺的不一致,遂就瓷砖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送到相关部门鉴定并将瓷砖厂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法院判决的鉴定意见显示:案涉瓷砖耐磨性检测结果为2级,根据《陶瓷砖》GB/T4100-2015附录中的要求,不适用于家中客厅、厨房、入口,耐磨性检测结果与出厂检测报告中4级不一致。

▲网图,图文无关

综上,福建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陈某的上诉请求成立,判决该陶企及其经销商支付赔偿款共计128438元。

多位知情人士称,该消费者购买瓷砖总共花费了6900多元,鉴定费高达7.6万元。

在陶瓷行业整体质量下行、消费投诉层出不穷的当下,这一案件颇为典型,它不仅揭示了部分陶企在产品质量管控与宣传承诺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更折射出消费者维权过程中面临的高额成本困境。

从案件细节来看,消费者仅花费6900多元购买的瓷砖,却需要承担7.6万元的鉴定费用,这一数字对比足以让许多遭遇类似问题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即便最终胜诉,漫长的维权周期和高昂的成本(时间和金钱)投入,也让维权之路充满艰辛。事实上,该消费者也曾在网络平台上表示,“此事给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这已经不是赔多赔少的问题了”。

▲网图,侵删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年初,陶瓷行业就曾出现过“生产厂家涉嫌伪造检验结果被罚款”的案件,当时生产厂家按照三倍以下的罚款赔偿给消费者,案件才算了结。

这些判罚或许只是个案,但却暴露出的整个陶瓷行业许多隐蔽的“猫腻”,例如检测报告造假、性能参数虚标、产品以次充好(一级品假冒优等品)、包装箱造假等等。

一方面,部分陶企质量标准执行不到位、品控体系存在漏洞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整改,一旦出现市场投诉,不仅会损害品牌信誉,还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另一方面,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终端,许多经销商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时,理应对产品的性能参数、适用场景等信息进行准确传达,而非简单依赖厂家提供的宣传资料或口头承诺,甚至因为急于成单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产品性能、误导消费的行为,那么其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更会因失信行为失去当地市场的消费者口碑。

▲网图,侵删

事实上,在终端市场许多瓷砖相关的消费纠纷中,经销商往往扮演着“信息传递者”与“责任缓冲带”的双重角色,其专业素养和诚信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与维权难易程度。此次判罚也给广大瓷砖经销商敲响了警钟:在追求销售业绩的同时,必须将产品信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置于首位,避免因短期利益而葬送长期合作的根基。

或许在某些陶瓷人看来,被罚款的陶企和经销商很“冤”,是消费者要求太高、太难伺候了,被许多网络视频带偏了,既要价格低还要质量好,其实6000多买到的瓷砖质量大约就是这种水平,没必要较真。

但反过来看,现在生意难做,消费者谨慎,也许正是因为业内“吹过头”的风气太盛了。

大家不妨想想,现在的消费者在走进门店前,会看多少测评视频、种草笔记?他们带着一肚子“理论知识”来,其中有多少是被各种夸张、片面的宣传灌输甚至误导的?

问题根源之一,就在于我们行业里许多习以为常的“过度宣传”“夸大其词”。 尤其是很多中小陶企和经销商,为了快速脱颖而出,把话都说满了,说绝了。

▲小红书上的消费投诉

最典型的,就是最近两年来说烂了的水波纹、R角问题。

为了推自己的新产品,一些销售话术直接走向极端——“我们品牌的瓷砖绝对平整,没有一点水波纹!”“××承诺金丝绒柔光砖零R角、零辊棒印!”这么一对比,让消费者觉得,但凡有一点水波纹、R角不够完美的,就是劣质产品,就是厂家不行。

这其实是在人为制造焦虑,扭曲正常的消费认知。瓷砖是工业化产品,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存在微小的变形是正常的物理现象。把部分产品的“完美无瑕”当成普遍标准来宣传,本身就是不专业、不负责的。

再比如,测试柔光砖耐污抗污效果,需要用油性笔往砖面上画,然后一擦,干干净净,这就证明柔光砖抗污效果好。本来是正常的产品测试举动,但被部分人慢慢带偏,变成油性笔擦不掉就是质量不好。消费者转头也自己测试其他瓷砖,擦不掉就立刻断定:这砖质量不行。

可没有人告诉过消费者,柔光砖污渍好不好擦洗跟釉面工艺相关,也不等于产品的防污等级,与瓷砖整体的强度、耐磨度、坯体质量并非完全一回事。简单的“绝招”最易传播,于是整个市场的认知就被带偏了。

▲网图,侵删

说到底,很多消费者其实是被陶瓷行业里这种“过度宣传”的风气给带偏、带节奏了。当整个环境都在夸大其词时,说实话、摆数据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了。

那么,该怎么办?

做生意,诚信是底线。不要把所有消费者都当成不会思考的“小白”。为了快速成单,就去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甚至伪造数据,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一旦出事,就像前文的案例一样,赔上的是真金白银和多年积累的口碑。

引导客户,而不是忽悠客户。专业的经销商应该是一个“顾问”。要用事实、数据和标准来说服客户。国家标准(国标)是什么?我们产品的检测报告数据如何?不同工艺(亮光、柔光、哑光)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把真实情况告诉客户,帮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学会筛选客户,有些生意可以不做。如果遇到那种无论你怎么摆事实、讲道理,都完全听不进去,只坚信自己从网上看来的片面知识的客户,其实大可不必强求。服务好认可你专业度和诚信的客户,才能真正做得长久。

当前,整个陶瓷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前有检测报告造假,后有宣传承诺翻车。每一次这样的案例,都是在消耗整个行业的信誉。

是时候回归“真实”了。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扎实,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在宣传前掂量清楚。别再“吹过头”了,因为吹破的牛皮,最终都要吹牛的人自己来买单。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