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博物院高仿瓷器在苏展出
2006-12-20
来源:新华报业网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2784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所有文物,都是1949年国民党当局从大陆迁往台湾时精挑细选后带走的,是中国清朝历代皇帝所搜罗的近千年来最珍贵的文物典藏精品。台北“故宫”中到底都珍藏了哪些国宝?这些“国宝中的国宝”到底是什么样?珍贵到何种程度?正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展出的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国宝珍瓷高仿品,为人们揭开了这一充满魅力的悬念。
一宫文物分两岸
故宫博物院从创办开始,历经了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经费困难等多方面的困难。到了20世纪30年代,正当故宫博物院各种工作正常开展时,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为了保护国宝,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从1933年到1944年,故宫1.3万多箱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图书历经11年,行程万余里,一迁上海、二迁南京、三迁西南大后方,在日寇侵华期间,全中国文物损失惨重,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都无大的损失。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鉴于当时的政局,在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间,分三次将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迁移至台湾,从此中华瑰宝被迫天各一方,造成了“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局面。至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布成立,也正是从那天起,中国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
“有宫无宝”与“有宝无宫”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对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无数国宝奇珍,不得其详。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这种说法尽管不无偏颇,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形象地说明了台北“故宫”所藏珍宝之多,级别之高。当时全程参与文物南迁的那志良先生在日记中写道:“迁台文物以数量计,自然仅有南迁箱数的四分之一;但若以质计,则南迁文物中的精华,都已运来台湾了。”以瓷器为例,迁至台湾的数量是17934件,数量虽然不多,但每一件都是同类中的极品,国宝中的国宝。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后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过去在史料中、课本中了解到的,却未曾谋面的艺术珍品,比如:宋代定窑的婴儿枕、清代极品名瓷珐琅彩……
代表中国瓷器最高水准
此次发行的国宝瓷器高仿品共有20种,文物原件有14件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6件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两岸的故宫博物院所选的20种瓷器能代表目前中国瓷器收藏的最高水准,其中有17种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清代乾隆时期的精品文物,另外3种为目前海内外收藏界视为至宝的元、明、清青花瓷器,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以及珐琅彩构成了其中的两大亮点。
国宝珍瓷的高仿品中,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原件每一件都有着奇巧优美的器形和精美的纹饰图案,这些器形和纹饰在台湾绝少露面,在大陆更是从来无人见过。比如:清乾隆粉彩八仙渡海图八角瓶,高45.2厘米,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器形雄硕,工艺精湛,就造型而言,这种八棱均分、工整稳健的形态也是中国历代瓷器中所少见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