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对中国建陶博物馆建在东莞的看法

对中国建陶博物馆建在东莞的看法

2006-08-13 来源:陶瓷信息报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2867
0 200
    《陶城报》今年7月28日A1版、8月4日A2版连续两期发表了刘小明先生关于在东莞唯美建造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长篇评论,两篇文章都对这件事情非议颇多,而我对这两篇文章则有不同看法。 

     第一,第一篇文章《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建在东莞合理吗?》一文说:“因为现代建筑陶瓷的鼻祖不在中国,但起码我们也已经发展了近20年,历史的脉络也该梳理一下……”错了,中国的建陶至少有80多年的历史了,墙地砖和洁具都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如果把琉璃瓦算进来,至少会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中国建陶博物馆不应该是仅仅展示现代建陶,而应该展示历代建陶。现代建陶即使从1984年耐酸陶瓷厂引进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算起,也有22年,而不是“近20年”。 

     第二,第一篇文章还说:“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现代建筑陶瓷的发祥地在佛山石湾。佛山或者说是佛山石湾一直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研发、生产、销售中心”。不对,中国第一块墙地砖诞生于上海,第一件卫生洁具诞生于唐山,古代的琉璃瓦也不是诞生于石湾,故宫的琉璃瓦就不是石湾造的。石湾主要是率先引进了全自动化生产线。而在此之前,景德镇已经引进了第一台萨克米压砖机。为什么就不考虑其他老大哥的历史功绩呢?至于说佛山一直是当今中国最大最重要的研发、生产、销售中心,也与历史不符。佛山建陶崛起于80年代中后期,此前墙地砖生产中心在江西,洁具生产中心在唐山。80年代曾有“南有景陶,北有唐陶”之说。1987年石湾最重要的陶瓷厂——石湾建国陶瓷厂厂长吴细彬还亲自带队去景德镇陶瓷厂学习,还亲自在景陶深入生产一线。 

     第三,第二篇文章说:“两年前陶瓷工业协会因为授予福建德化‘中国瓷都’而陷入‘封都门’,虽然‘封都事件’最后以景德镇封‘千年瓷都’不了了之……”这里又有两处常识性错误,一是封都事件指的是授予潮州的中国瓷都称号,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其二是有关机构在封都事件后,希望通过授予国务院确认的中国瓷都景德镇为“千年瓷都”而平息人们的不满,然而景德镇方面拒绝了“千年瓷都”的封号,事情并非因此不了了之。 

     如果细究这两篇文章,可能还有其他常识性的问题。我不想让人说我抓小辫子(非要说也没办法),但两篇文章都出现了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它的可信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又因为这两篇文章出现在行业“主流媒体”的领导之手,我就不得不提出来探讨,以正视听。 

     我对这两篇文章的主题也不敢苟同。 

     第一篇文章《“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建在东莞合理吗?》认为该馆应该建在佛山或者在佛山陶瓷企业中出现,因为“佛山或者泛佛山地区一直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我认为该博物馆未必一定要建在这个生产、研发、销售中心。 

     首先这个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60年代的温州、70至80年代中前期的江西是我国墙地砖生产中心,唐山则在半个世纪左右都是我国卫生陶瓷的生产中心,至今还和佛山分庭抗礼。而佛山原来主要在石湾产建陶,10年功夫,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海的南庄和小塘等地去了。原来佛山建陶的概念指的是狭义的佛山,不包含南海等地。如果把南庄和小塘都划到佛山或者泛佛山的话,现在佛山建陶业又在往更远的肇庆、清远转移了,石湾的建陶产量早已无关紧要,佛山这个生产中心要维持多久?连当地政府也不好说。 

     第二,美国人也没有把首都放到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纽约,而是放到没有什么中心地位和城市规模的华盛顿。我们建个博物馆为什么就要那么讲究“中心”?至于是否只应该出现在佛山的陶瓷企业中,我认为,只要有企业愿意站出来把博物馆办得真像个样子,也未尝不可,至于是佛山还是东莞的企业,都不重要。 

     第二篇文章的主题也是标题为《行业协会动用公共资源需加倍慎重》。抽象地看似乎很好,但其具体内容是批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协会决定在原东莞唯美陶瓷博物馆的基础上扩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认为这是滥用公共资源。此文还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乱封中国瓷都称号导致被动作为论据。 

     我认为这两件事情根本不是一回事。封都事件也许滥用了公共资源,而景德镇市是国务院确认的中国瓷都。行业协会另行封瓷都难免引起混乱,更何况各种协会封出来的形形色色的瓷都有6个之多,这其中包括2003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德化”、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河北唐山“中国北方瓷都”称号,2004年4月又授予广东潮州“中国瓷都”称号。除此以外,还有些地方声称或者提出了打造“××瓷都”称号,比如湖南醴陵为“自古以来的三大瓷都之一”、四川夹江为“中国西部瓷都”、沈阳法库为“中国东北瓷都”、新疆米泉为“中国西北瓷都”;还有佛山石湾、山东淄博都获得了“中国陶瓷名镇”的称号。我在和朋友聊天时说过:中国应该建一个瓷都协会了。后来有人据此写了文章发表在本报上。这种封都现象称之为滥用公共资源还有几分道理。而建博物馆之事方才开头,如果没有唯美开这个头,还不知猴年马月才有人来做这件有益于行业和社会的好事。即使这个博物馆建成营运以后,在近些年也未必会有其他企业、其他协会来做类似的事情,这不是有钱就能做得出来的事情。再退一步说,就算又有类似的博物馆出现,它和各种“瓷都”仍然不会是一回事,“瓷都”只不过是弄个封号就行,反正油多不坏菜。而建博物馆则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长期的维护。这样的苦差事大部分企业恐怕不想干,能干的企业更为鲜见,我倒是希望多出现几个类似的博物馆。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有一个问题就是博物馆太少了。南庄的华夏陶瓷博览城如果没有石湾的中国陶瓷城和它竞争,也达不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如果因为“封都事件”和可能出现博物馆大战而指责协会滥用公共资源,则未免操之过急。 

      第二篇文章批评协会滥用公共资源的另外一个依据是“国”字头的博物馆不能建在企业。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接受,我也觉得这是应该慎重些的问题,但它并不一定就不能建在企业。这里的关键在于这个企业的资质、实力、诚意和决心如何,如果企业的实力、规模、运营状况、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都一般,协会是难逃滥用公共资源罪名的。我一向认为:唯美公司不仅规模、实力、运营状况十分良好,而且创造和积累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健康状况良好,代表着行业的前进方向,是行业有希望打造百年名牌的企业之一。这次建馆行为就是企业打造百年名牌的举措之一,也是对行业的重要贡献。如果建陶协会也是这样想而不是贪图其他的话,我倒是觉得这不仅不是滥用公共资源,而且是解放思想、破除陈规陋习,还得记一功。对于建馆这件事情,我觉得除了审查企业资质、诚意以外,就是敦促它多为行业着想,办一个名副其实的行业博物馆,而不是亮红灯、吹口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唯美公司能够做出这种设想并付诸行动,值得嘉许。至少还得承认它的知识产权。如果多几个企业从不同的方面来努力的话,我们行业的进步又要加快。如果对建馆行为大喊“立定,向后转”的话,行业的进程难免推迟。至于作者提出要把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来投标的话,还得照顾一下唯美公司的知识产权和优先权。 

     第二篇文章还提出“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公共事业可以暂时搁置”。我也不同意这种观点。用鲁迅的话来说“现在是多么紧迫的时候啊”!你想想:以一份自称“主流媒体”的重点文章尚且会出现这些常识性错误,一般人士又如何去了解和把握行业脉络?这岂不是反证了建造中国建陶博物馆的紧迫性﹖否则,再过几年、十几年,行业的历史将被模糊甚至被颠倒。 

     讲了这么多,我知道这对于我自己至少是得不偿失的,但本文的言语实为由衷之言。还有一句要说的由衷之言是:我倒非常钦佩两文作者的直率和勇气。这是非常需要提倡和值得学习的,本文的探讨权作一个学习行动吧!    喻镇荣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