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浠水兰溪镇鲇鱼尾村,现代化生态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通村入组、一排排欧式小楼错落有致,湾前屋后清洁开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鲇鱼尾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关键就是有一个好的‘女当家’。”浠水县兰溪镇党委书记甘世保深有感慨地说。
鲇鱼尾村位于浠水县兰溪镇东北部,辖12个村民小组,2661人。该村曾是远近有名的人口大村、经济穷村、管理乱村。今天的鲇鱼尾村已成为全市闻名的陶瓷产业园集中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200多元。因工作业绩突出,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岑春华被表彰为黄冈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抓拆迁解放思想 服务群众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如何引领发展一直是困扰村“两委”班子的头等大事。2008年2月,正当岑春华苦于寻找发展对策之时,浠水县投资逾60亿元的生态陶瓷产业园项目将落户兰溪,要在鲇鱼尾村征地2340亩。
这一消息传来,村子里立马炸开了锅。“岑书记,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搞,农民没有田地,怎么过日子?”“岑书记,我的房屋是去年刚做的,县里的补偿标准很低,拆迁划不来,我们不同意拆!”村民们纷纷找到岑春华讨要说法。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岑春华敏锐地认识到,县委、县政府在兰溪建设生态陶瓷产业园是件大事,对于鲇鱼尾的发展来说更是件好事!部分群众暂时不理解,只是思想还没有转过弯,我们不能因眼前的小利益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说干就干,她先找班子成员谈,再找党员群众代表谈,挨家挨户向他们讲述陶瓷产业园落户给村里带来的好处,慢慢的,抵触的声音少了。
“千难万难,拆屋移坟最难。”原村妇女主任冯桂兰,从58年开始在村里当干部,一干就是44年,在村里很有威信。冯主任家是第一批拆迁户,很多人去做工作都碰了“钉子”。站在她家的门口,岑春华迟迟不敢进门:“一来她家的房子花了十几万刚刚建好,二来是她培养春华入党,推荐当的妇女主任。”知道春华的来意,冯主任并没有给她好脸色。岑书记硬着头皮说,师傅,好好的房子要拆迁,谁都不愿意,您待我像女儿一样,现在工作非常困难,您一定要支持我!在她家整整泡了三天,冯主任终于松了口。
“抓拆迁、抓项目建设,就是要有一股虎劲。”2011年7月,陶瓷产业园入园路项目正式开工,短短7天,鲇鱼尾村拆迁了22户。9月30日支部换届选书记,9月29日岑春华又带队拆迁7户。10月8日选举村委会主任,头天下午岑春华又带队拆迁了5户。实绩是最好的证明,到目前为止,为支持陶瓷产业园项目建设,鲇鱼尾村共计完成征地2340亩,拆迁房屋136户,迁坟1620座,所有补偿资金全部分配到户。
惠及民生 统筹发展
能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把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是党组织带头人的责任。02年岑春华接任书记时,村里尚欠外债180多万元。这些年,随着陶瓷产业园落户,村里的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加强,老百姓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民生是发展之本,解决民生问题等于抓了发展,就能凝聚人心。”以岑春华为“班长”的“一班人”有了这样的共识。村里的集体收入40%用于继续发展产业,40%的搞民生工程建设,20%的还历史老债。坚持在惠及民生中统筹发展,在岑春华的带领下,主要做了“老、中、幼、路、楼”等五件实事:一是“老”,即建起了“老人互助养老中心”。依托村部大楼,投资13万元,建起了集老人餐厅、休闲客房和棋牌娱乐于一体的“老人互助养老中心”,积极开展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老人活动,解决了30多位“空巢老人”和“五保户”的实际问题。二是“中”,即全力解决村里的中青年人就业。借雄陶、澳晟、汇星3家首批入园企业开工之机,积极鼓励村里的中青年人回乡就业,扶持有实力的村民“能人”兴办配套项目,实现了3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年工资收入达900多万元。三是“幼”,即争取了镇中心幼儿园项目落户。鲇鱼尾是一个大村,竟然没有一所学校,200多个学生在周边的4所学校读书。得知镇中心幼儿园国家拨款项目可能落户兰溪,经村支部党员大会研究,该村无偿提供7.2亩土地用于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村里又拿出4万多元对土地进行了平整,方便了孩子们就近入学。目前,这一项目正抓紧建设,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四是“路”,即多方筹资130万元,修通了5.8公里村组公路,方便了群众出行。五是“楼”,即新建了6000平方米“五务合一”综合服务大楼,仅一、二层门面年租金收益可达12万元。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大集体时代的鲇鱼尾曾是全县的一面红旗,在前些年渐渐走了下坡路,13年时间换了7任书记。刚当书记时,别人曾善意的提醒岑春华,鲇鱼尾这个家不好当。鲇鱼尾是个大村,陶瓷产业园建设是个大项目,能不能以身作则,做到不伸手、不放纵、不忘本,是伸直腰杆做事的前提。
2011年3月,鲇鱼尾村167户拆迁还建房项目启动,一个村民找到鲇鱼尾说:“岑书记,要拆我们的屋我们拆了,要征我们的地我们给了,我这儿的工程我们要做,不然别个莫想开工。这是一点小心意,等事成之后再来感谢!”说完就将一个厚厚的红包塞到岑春华的手中。岑书记严辞拒绝道:“你们要接工程村里支持,但必须公平公正的参与竞标,竞标成功没人能拦得住你,竞标不成功谁也帮不了你。红包你不拿走,我就交到镇纪委去。”那位村民,摔门而出。5月份,趁村里的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之际,岑春华家的亲戚李道兵不知从哪里搞来图纸,带着一帮人在还建点放线开始挖桩。得到消息,在家留守值班的岑春华,立即赶到现场予以制止。在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岑春华站在挖机铁铲下坚定的说,“若你要挖桩,就让挖机从我身上碾过去。”李道兵生气的说,我把你这个女人没解!气冲冲的带着挖机走了。从此,两家也断了来往。
印地头、量屋头、数坟头,是拆迁补偿的核心,稍有偏颇就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
2012年8月的一天晚上,三婶找到岑春华:“华儿,屋我原本是不打算拆的,是你多次上门做工作,明天村里要来量面积,我那后面搭的2个棚子你要给我算到正屋里去,明天一量完我立即把屋拆了,没有人会知道。再说,这个钱又不要你个人出,你干部又搞不了一生,你以后下了我那不念你?”都是乡里乡亲,岑春华也想帮他,但原则不能犯,帮了他一家,就对不起大家。在征地拆迁、修路移坟、青苗补偿、挖土填方等敏感事务方面,岑春华没有打一个招呼,没有插手一项工程建设,全部向社会公开竞标,赢得了群众的信服和赞誉。
在外,岑春华是个村书记,在家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不是个好媳妇,更不是一个好母亲。进入徐家当媳妇25年,当村书记11年,除了婆婆生病岑春华没有侍候过一天;嫁给徐双南25年,岑春华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每到换届徐双南就特别希望岑春华落选,那样就可以陪他过向往的夫唱妇随的普通生活;岑春华也不是一个好母亲,儿子常说:“妈妈的心里只有鲇鱼尾,没有这个家。若要是将来分家,我宁肯要奶奶也不要我妈!”妹妹一家在广东开工厂,一直想让岑春华过去帮忙,岑春华说村里太忙抽不开身。妹妹说,姐姐你起早贪黑的,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春华笑着说,每年工资全部发齐10600元。妹妹说,我每年给你十万,你来帮我做事。
“钱,谁都爱,可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我们一家富了不算什么,我要让鲇鱼尾全村的人都富起来!”岑春华平静的回答道。
这就是一个“女当家”给群众最朴实的承诺。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