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价格内卷,是当前建陶行业人人痛恨但个个难逃的一种行为。
为了争夺日渐稀薄的市场,建陶厂家和经销商竞相“断臂求生”,以近乎无底线的降价换取片刻喘息。然而,饮鸩止渴地“卷”价格非但未能打开新局,反而让很多陶企和经销商加速了自身利润的蒸发、产品质量的妥协与建陶行业价值链的崩塌。它如同一条看得见的死胡同,在恶性循环中将整个行业拖向更深的泥潭。
当线下传统渠道日渐式微,不少建陶人将焦虑的目光转向了线上。
“你为什么不拍视频?”“你为什么不做直播?”“你为什么不打造个人IP?”新媒体仿佛成为了建陶行业的救命稻草。一时之间,建陶江湖风起云涌,众声喧哗于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
但是,一些投身于自媒体的建陶人却表示“深受其害,乐在其中”,可谓五味杂陈。其中甚至有人将新媒体比作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那部邪门的“辟邪剑谱”——林平之一人练就或可称雄武林,若整个江湖竞相“自宫”追逐流量,则是一场“断子绝孙”的集体悲剧。
对此,笔者虽不敢苟同,却也认为建陶人“卷”新媒体产生了两大负面影响:一是对价格内卷推波助澜,使得价格战从线下打到了线上;二是传播正能量作用不大,传播伪科普和负面信息却是一把好手。
那么,建陶行业“卷”新媒体是否等同于走向另一个深渊?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
对于建陶人而言,拥抱新媒体已是时代洪流下无可回避的必由之路,做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一定是死路一条,你不做别人会做。大家对新媒体要有一分为二的清醒认知,既要看到线上渠道重构消费者决策路径的不可逆趋势,也要警惕在转型过程中重蹈覆辙,陷入流量至上、虚假繁荣的新陷阱。
将“卷”新媒体”简单等同于“卷”价格,是对时代变迁的根本性误判。
陶企和经销商“卷”价格,付出的代价一定是牺牲瓷砖本身和服务的品质;陶企和经销商“卷”新媒体,则客观上一定会促进自身能力提升。
消费者决策路径早已悄然改变。设计师的灵感不再局限于厚重的产品图册,年轻业主对家的想象始于小红书上的“装修灵感库”;纹理的质感、铺贴的效果、空间的氛围,乃至品牌的专业口碑,越来越多地在抖音的沉浸式视频中被感知和评判。当信息获取与信任构建的主阵地转移至线上,固守线下无异于自绝于未来。新媒体并非点缀,而是已经成为维系生存、连接用户的“生命线”。
不少陶企和经销商早已在“卷”新媒体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自然也就抢得了先机;而还有很多陶企和经销商依然对新媒体持不积极态度,就算是已经投入了,依然是敷衍了事。这两种对“卷”新媒体状态截然不同的陶企和经销商,得到的结果必然大相径庭。
当然,承认“卷”新媒体”的必要性,绝不意味着对新媒体传播乱象的纵容。在建陶人“卷”新媒体”的过程中,两股危险的暗流正在将建陶行业拖入漩涡。
其一,是虚假宣传对诚信根基的蛀蚀。为了引流和促进成交,很多陶企和经销商作出了“广东制造,假一赔十”“工厂直营、击穿底价”等种种浮夸的承诺,如同劣质砖胚上的廉价釉彩,初看炫目,实则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们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短期内或能收割流量,但当消费者收到与宣传严重不符的产品并经历糟糕的售后时,引发的信任崩塌是毁灭性的。
其二,是无节操流量对专业价值的消解。这主要体现在建陶行业企业创始人IP打造方面,一些陶企创始人在这条路上误入了歧途:要么不惜让瓷砖在低俗剧情中沦为背景道具,以浮夸表演吸引眼球;要么一味追热点评时事,以偏激观点博取流量;要么完全脱离实际包装自己,以虚假形象骗取粉丝。此等“卷”法,无异于将品牌格调与行业尊严拱手让出。健康的个人IP,应如优质瓷砖一样以专业为底胚,以真诚为釉面,在持久输出价值中赢得尊重与影响力。
建陶人究竟该如何“卷”新媒体,才能在这条新航道上破浪前行?
正道的“卷”,应该将矛头精准指向自己的客户和潜在客户,依靠新媒体和专业能力打通消费者线上心动与线下行动的闭环,并且自始至终保持敬畏之心和真诚之态。
新媒体浪潮正重塑建陶行业的竞争格局,“卷”新媒体是这个转型时代的宿命。卷向何方,是沉溺于价格战的血色残阳,追逐虚假流量透支诚信,抑或在深耕内容、锻造服务、构建融合体验的征途上全力竞逐?这关乎陶企和经销商能否在价格内卷愈演愈烈的当下赢得尊重与持久生命力。
当潮水退去,唯有以卓越产品为基石,以清醒的头脑、专业的精神、诚信的操守和丰富的内容建立深厚信任,并通过无界融合持续创造价值的品牌,才能在新媒体重塑的建陶版图上“卷”出新生。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