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在中国陶瓷业,背负江西产区“多个第一”盛名的金牛陶瓷,历经十年的发展,产品结构从单一到多元化,生产规模位居产区前列,其以佛山陶瓷的思想、江西产区本土化企业运作的模式为业内熟知。在该企业迎来“十周年庆”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金牛陶瓷的“掌舵人”李平,他坦诚地分享了金牛陶瓷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十年发展之路,也真诚地道出了“泛高安”新兴产区迈向传统产区所需思考的问题。
金牛陶瓷的多个“第一”
记者: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很难定义金牛陶瓷集团,他们觉得既有佛山陶瓷企业的性格,而公司又身处江西,作为公司“掌舵人”,您如何定义金牛陶瓷?
李平:我觉得,金牛陶瓷集团是“带着佛山陶瓷的思想的江西产区本土化企业”,对金牛陶瓷熟悉的朋友知道,我们的经营管理思路、产品等等更像本地的企业,但是在大的经营方向、产品定位、企业愿景等又有佛山的影子。
金牛陶瓷这十年,为什么这么多产品总是先人一步,而往往“第一”意味着风险。比如我们的300×450(mm)的瓷片在整个产区绝对是第一家,但是我们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本地原材料能不能做。还有我们也是江西较早做西瓦的企业之一,这个产品看似简单,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业内对产品模具没有足够认识,特别是好的西瓦产品也涉及到原材料。现在看来,西瓦做出来比较简单,但是金牛陶瓷第一家做的时候碰到的技术难题非常多,例如开裂、长短、颜色不好看、强度不够等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都有,事实证明,我们走过来了,而且带出了几十条同类产品生产线,成为江西产区的特色产品。
记者:从江西产区的第一片大规格瓷片,到第一家把西瓦产品引入市场,金牛陶瓷激发了整个市场的发展空间,带动江西陶瓷的发展。后来,为什么转战到萍乡那边去设生产基地呢?
李平:我们更多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市场布局的角度来考虑。首先,企业要发展、要做强,完善产品体系是必须做的探索之一,在萍乡设厂大大完善了金牛陶瓷的产品结构,也为金牛陶瓷赢得现在发展局面奠定了基础。第二个也比较关键,从消费能力来讲,湖南要比江西强许多,湖南市场也是江西产区的重点覆盖市场,而萍乡离湖南较近,在运输成本上占有优势。可能你还不知道,我们现在跟湖南的一家西瓦企业达成了合作,我们租赁了他们两条线。
“金牛陶瓷模式”
记者:金牛陶瓷产品结构已经涉及西瓦、瓷片、仿古砖等三大领域,在江西产区乃至华中产区与之比美的都不多,那金牛陶瓷有没有打算做抛光砖?
李平:现在实在不想再弄抛光砖了,关键是全抛砖这一跨界产品使我们不再觉得产品品类有缺失了。
记者:那么金牛陶瓷更愿意把重点放在这三大品类里面,也就是您之前提到的“大船带小船”,做大西瓦、瓷片,做强仿古砖?
李平:金牛陶瓷的仿古砖主要还是做全抛釉,现在方向非常清晰了。事实上,现在仿古砖分两个类别,一个是普通釉面的仿古砖,一个是我们讲的全抛釉。全抛釉是一个跨界产品,它不能完全算是仿古砖,因为它是用了仿古砖的供应技术制造了一种跨界的产品:跨仿古砖与跨瓷片,它的效果跟瓷片没有什么差距,跨界到地砖,这跟抛光砖相比,那么就是升级换代的产品,像有些江西产区的企业已在做这个准备,明年一定会上全抛釉,包括佛山很多企业的砖坯厂已经大量在改了。
实际上,全抛釉随着产品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而且这个产品已经具备了跟抛光砖进行竞争的能力,“寻常百姓家”也可以用得上。因为这种产品和石材相比非常逼真,这点抛光砖根本没法跟它比,现在很多人担心它的耐磨性,而全抛釉的耐磨性跟抛光砖的耐磨性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记者:做“第一”有风险,但是金牛陶瓷做了,现在看来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从上高到萍乡,金牛陶瓷的生产实力由弱变强;从西瓦、瓷片到仿古砖,金牛陶瓷的产品结构丰富程度产区内鲜有对手。这十年,是金牛陶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十年,相信,这一路走来肯定不容易,您怎么看?
李平:前面几年打基础,也是找感觉的阶段,真正的发展是到了2007年之后,金牛陶瓷的发展开始齐头并进、奋起直追,这整个过程贯穿了一条主线,那就是“敢为人先”,这是金牛一直以来都做到的,包括我们还是产区内第一家用辊筒印花做瓷片的企业,第一家批量生产不透水瓷片。
经过金牛陶瓷的十年发展,我觉得,作为企业来讲,还是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我们可以有天马行空一般的思想,但是还得脚踏实地,因为你在哪个山头就要唱哪个山头的歌,我们既然已经本土化了,那么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唱好本地化这首歌。
记者:您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东陶西移南陶北上“的企业如何定位自己、赢得更多发展的一个问题,我觉得”金牛陶瓷模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李平:不同产区有不同产区的难处。在我们来看,泛高安产区整体的条件尚有上升空间,包括技术、营销、配套等等还远远不够。此外可能还有一个,产区的辐射能力,这是“泛高安”产区不得不必须面对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现在只能走两条路:一条铁路,一条公路。
记者:水运弱势明显。
李平:没有办法去走通水运,泛高安产区就没有强大的对外辐射力,比如在广东、福建,当然福建没做起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现实逼迫我们这些企业认真去思考这些事情,当然,有些企业,走得还是可以,他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是他又坚持了佛山陶瓷很多东西,他在某些坚持的方面甚至比我们金牛陶瓷做得更到位,我们还是要服气的。产区的企业真正要做好,关键是我们的人不能浮躁,下面的人也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
记者:您道出了目前产区内有些老板跟职业经理人之间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平:很多时候像一个企业有很多人才,当然,我们讲优胜劣汰,这个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搞成走马灯似的,一家两三年的企业而厂长就换了十几个人。当然,老板也确实急,然而,这有急有不能急的问题。目前来说,产区的竞争压力较大,本质上讲是因为整个产区企业的附加值太低,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兢兢业业去做,老板及员工都不能松懈。
记者:金牛陶瓷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李平:我们该坚持、贯彻的主线还是会贯彻,虽然很辛苦。新产品的开发、引进这个主线不会丢,我们誓死都会推出在这个产区里面有震撼的东西出来,这是肯定的,这点不会丢掉。除此之外,实际上企业再往前走,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可能一个企业的特点由老板决定的,前段时间也跟高管说了,在这里十年,我跟他们做成了兄弟,兄弟有兄弟的好,也有兄弟的不好,大家都是一起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脱离大家,有的时候这个企业的管理上相对做得比较松散。往往做成兄弟也好,做成家长也好,能力弱一点的人,他比较喜欢伸手,能力强一点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看着,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需要改变的,我们管理的机制,特别是高管,现在是三个工厂、三个基地,管理、考核等等企业应该如何树立,重新进行规划,重新进行调整,因为现在这种状况,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其实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跟高安的同行们来比,我觉得我们有些地方还是有差距。
我不会避讳我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如果自己看到了都不承认,那么就叫讳疾忌医;自己没有看到,那是能力所限,目光短浅也好或者不了解企业的状况,但是怎么去改变它,让企业走向更加规范、更加吸引大家的一种管理模式包括利益分配机制等等都要做比较深刻的调整,让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每个人把责任多扛在自己的肩上,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这点是必须实现的。
另一个,高安产区的企业,包括金牛陶瓷,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可能要有一些比较合理、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即除了营销部门以外还有第二渠道,第二渠道就是售后服务,这是我们整个产区的盲点。比如说客户的投诉、网络建设、增值服务都做得不够。作为金牛陶瓷企业来讲,客户的投诉,我们从来都是正面地、积极地应对,并且会妥善地处置。
记者:是这样的,厂商关系的协调,确确实实对于江西这么一个产区,相对于它的产能规模与诸多的售后服务是不匹配的。
李平: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很多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并且有的会耍赖,客户一投诉,不去解决,而是随便换一个,这种“鸵鸟心态”去处理事情是要不得的,也会影响整个“泛高安”产区的声誉,其实,这个也需要整个业界朋友一起去努力。当然,金牛陶瓷作为一分子,从自己做起为整个企业也好,也为整个产区好。
记者:金牛陶瓷接下来会从内外部来科学、规范企业运作?
李平:这个产区一直在习惯“跟风”,跟了以后大家一起挤。第一个跑的人很辛苦,后面的那些人也辛苦,因为那条路只有这么大,都在那儿挤,而不是大家各出奇思,不断创新,开拓出更宽阔的路来,大家一起往前走,那样多好啊!像佛山,你做全抛釉,他也做全抛釉,但是产品之间还是有差别,你的坯体是白的,他的胚体是通体的等等,这个叫拓宽路,大家往前走。
记者:所以您说的所指的是“走差异化”?
李平:是的,大家做出自己的差异化,做出自己的特色、创新点,需要有这种勇气去做,如果不去做,一点都不去改变的话,谁开了一条路,大家一窝蜂就上去了,很难有更大的发展,最终企业乃至整个产区都只有“被挤掉”的份儿。
理性看待“城镇化”机遇
记者:“十八”召开后,“城镇化”被屡屡提及,站在您做企业对市场的挖掘来讲,您怎么看待“城镇化”对于陶瓷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影响?而有人认为,“城镇化”并非“城市化”,“泛高安”产区的产品刚好属于“城乡”相接的市场,“城镇化”将为其带来更多机遇?您认同吗?
李平:“城镇化”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件很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我只能说部分认同这个说法。事实上,“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现在国家到底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导向怎么样,其实比较模糊。“城镇化”,房子肯定要盖,其它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真不太清楚,不管怎么样,国家肯定会启动新一轮经济的发展,整个中国经济的“蛋糕”肯定要做大,“蛋糕“的做大做小取决于大家,比如说“泛高安”产区的产能扩大,一旦出现像前两三年产能的扩张速度,大家还是一样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事实上,现在中国搞宏观调控也慢慢学乖了,不会一下子给你,比如说今天病人只应该输盐水500CC,他给你输5000CC,你是什么感觉,一下子胖了一圈。中国经济承受不了过度刺激。
记者:这就是可持续性的问题。
李平:对,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所以,我觉得大家在平稳当中来看机遇,平稳当中看待将来的方向,这样才能做出比较稳定的决策。
“奔驰300”不是噱头
记者:谈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想了解一下金牛陶瓷今年的重头戏,就是金牛集团的“十周年庆”。事实上,对于“年会”这个概念,你怎么看的?有的企业多搞,有些不搞,有些少搞。
李平: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年会是在每到年底、年初这段时间。对于企业老板而言,是需要一个跟经销商进行一次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或平台,因为往往老板不一定有很多的时间去跟进,特别是小一点的客户。那么,有些企业可能是一年下来“真情需要回馈“,确确实实需要回馈给经销商,像我们金牛陶瓷十年也该要回馈了,客户确实也有这个心声。
记者:金牛陶瓷“十周年庆”之所以这么引人关注:第一,一直没有做这个活动,但是今年一做就是大手笔,包括您刚刚也说过,跑到佛山订了一部奔驰S300,金牛陶瓷这次拿一部价值上百万的S300来“真情回馈”,是为了一个企业的噱头还是要站在经销商的角度来给他们一个真正的感恩?
李平:十年风雨,同舟共济,企业常怀的感恩之心,非常需要用这个庆典活动来表达,来与各界朋友们畅述。况且,金牛陶瓷这十年走来,在经销商团队里面确实也有几个也算是做得比较大,大的经销商有些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有的一年做到两个多亿,像赣州的严春伶先生,在整个江西、湖南的经销商界很出名。
至于“奔驰300”谁都不会认为它是一个噱头,如果它成为了一个噱头,这是我们不想要的结果,我们想要的是经销商真正地能够开开心心,因为我们还有不同档次的大礼回馈给大家。做这些,其实只是希望“十年庆典”能够把金牛诚恳、专业、踏实发展理念,老老实实做事、做人的准则表达给大家;希望通过总结,让大家一起分享作为一个佛山来的本土化企业辛辛苦苦走过来的发展成果与喜悦。刚才,我也跟你说过,金牛陶瓷企业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前面的挑战也非常多,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那么这个时候总结一下,之后再往前走。我们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把其他企业优秀的思想及非常好的方式、方法、思路提供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多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
最后,我们坚信,以我们“敢为人先”的思想和勇气,诚恳专业的工作作风,必将进一步赢得广大经销商朋友的鼎力相助,进一步获得各界朋友们的全力支持,真正使金牛陶瓷已有的八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三大门类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使金牛陶瓷集团成为高安产区名副其实的巨型陶瓷航母企业。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