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最近,由于笔者工作的原因,接到几个陶瓷企业老板关于“上市”话题的交流。其实,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前夜,当前股市跌破2000点的心理关口,大家已经见怪不惊,已经麻木了。不过对于起步没多久的中国资本市场,了解其中的门道和症结,预测未来的走向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那我们就也来谈谈资本市场吧!
从中国自身实践来看,救市不是今天才有的话题,救市传统三招在过去屡试不爽:“第一招”——发社论,如2006年6月7日,新华社发表《锻造牛市的基础任重道远》,随后A股迎来最大一轮牛市;“第二招”——汇金增持,08年9月19日,汇金宣布增持工、中、建三行的股票,大盘翌日随即大涨9.45%;“第三招”——监管高层发号施令,99年5月19日,时任主席正庆同志发表讲话放出“救市”信号,股市随即大涨。但是,看似百试百灵的传统救市三招本次却铩羽而归。新华社连发社论作舆论影响——9月26日《股民应打起精神应对2000点A股不值得绝望》和9月27日《全球皆涨A股独跌拯救A股声音愈发强烈》,汇金一再增持造市场利好,现任证监会郭主席力挺蓝筹,高层积极信号频现,可大盘却始终难见起色,往往是稍稍反弹后就再度下跌,甚至创下新低。可见,传统救市模式虽能暂时缓和股市的低迷,但却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只会令股民彻底丧失信心,并终将危及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2011年GDP增速为9.2%,2012年虽有下滑,但预计仍在7.8%左右。此外,上市公司质量也不差。但就2012年上半年,我国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达到1.1万亿元。因此,以上三个因素都无法解释股市的不振,政策的影响自然成为股市持续下跌的关键,而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中国股市低迷的最重要原因是监管政策的内在制度性缺陷。中国股市低迷的“病根”是公平与效率的缺失,而发行体制的制度性缺陷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因。
首先,监管部门集审批和监管于一身,热衷于替投资人“选美”审批,而非抓“坏人”的监管。同时,审批有效性也有待商榷。以创业板上市门槛为例,监管部门规定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供申请上市企业选择:一是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企业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但是,许多企业上市后业绩却不断下滑,使得创业板“高增长”有名无实。据统计,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达到223家,占比63%,其中同比下滑超过50%的有71家,占比20%。11家公司前三季度亏损,是创业板历史上单一报告期末录得亏损家数最多的一次。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后,谁来负责?发行部,保荐人,保荐代表人,还是券商?发行审批部门和发审委只要发审权力,保荐人和承销商只要利益,出了问题谁都不愿承担责任,而是推给股民“风险自负”,责权利不统一。
其次,在审批环节上,监管部门实行实质性审核,“一夫当关,万夫难过”,搞“饥饿”发行,形成虚假供求,使股市价值发现功能瘫痪,致使市场丧失了公平与效率。以创业板为例,创业板企业IPO出现了严重的超募“三高”现象,355家企业总共募集资金井喷到2000个亿,发行市盈率高达72倍,IPO超募比高达200%,造就990个亿级富翁,130多个十亿级富翁家族;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民损失惨重,创业板股指也从当初的1000点大跌到现在的700点,还有600多个中小板企业目前等待上市,财富分配如此的不合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制度性伤害,也伤害了大量后续上市的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
要重塑股市公平效率还得从制度入手,改革发行制度。具体而言:
第一,监审分离,下放发审,保留备案。首先,应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发行监管部门应该舍得放权,不再进行公司投资价值判断,而是回归监管要义,负责证券市场的行业监管和问责处罚事宜。其次,应将审批权下放到交易所。交易所成为发行审批的责任主体,发行部进行程序性和真实性的核准,只要公司上市申请资料符合真实条件,就不能否定其上市资格。从而,让资源自由地进行有效配置,让股市充分发挥价值发现功能,让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投资,优胜劣汰。
第二,做实保荐,连带券商,真实供求。对证券发行媒介来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应该成为证券监管部门的问责对象,若发现问题立即归档问责。同时在当前的中国国情下,不允许券商进行直投。另外,将保荐人、保荐代表人和券商按其保荐的上市公司一年实现业绩为标准分成3级:第一,实际业绩低于预测值超过30%,即对其警告;第二,超过50%,即对其罚款;第三,超过100%时,就应“大刑伺候”——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罚款加吊销职业执照,券商交出全部承销费,有更严重的情况或者违法行为应该提起刑事诉讼。
在上述明确发行环节的监管部门和发行媒介的责权利后,还要通过IPO打包发行,一方面形成股市的真实供求,让市场自由有效地配置资源,另一方面降低发行成本和价格,将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压到20倍以下,也能避免当前IPO价格过高、二级市场价格暴跌的情况,为二级市场的价格涨跌留有弹性空间,为日后的自由退市制度做好铺垫。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