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淮
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2012年年会上,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博士就当下城镇化改革的问题将对中国陶瓷洁具发展展示强大潜力等问题做出预测,2012年即将过去,2013年即将到来,影响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改革。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相当大的部分,或者说主体部分是民营企业,十八大之后我们执政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即将接任总理的李克强先生,到目前为止在公开场合主要说两句话,一是改革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动力,二是城镇化仍然是我们发展最大的潜力,我们先从这两个问题说起,第一个问题是改革。从今年末到明年初有必要冷静、认真、观察推动四个方面。
第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改革与否、成功与否、往前走了没有,第一个标志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在2012年稳增长中,国家在建大型建设项目,用预调、微调的政策支持,他们该做的都做了,人们住的保障房建设财政出钱,该花的都花了,什么地方还没能调动起来呢?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改革走到今天每一步发展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联系在一起,从来改革就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措施,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没有联产责任制,没有农村改革的成功,没有多种所有制并存没有今天的繁荣局面,没有经济特区引进外资调动积极性的稳定,没有长三角、珠三角作为国民经济带头的地位,对外开放的窗口地位,改革实验区的地位。如果说改革真的是发展的红利,第一个标志是需要在调动民营企业市场化力量、积极参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上的作用,不然中国的稳增长可能就变成救增长,第一个标志调动民营企业。
第二、能否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在过去一些年我们在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公平竞争上,在要素的市场化上,比如土地、资金等方面走得并不快、不远,甚至改革甚至是寸步未进,比如说在房地产领域说了十年以上,从接近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到今天我们也没在这个方面上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房地产仍然依靠于银行这一单一保守的渠道融资,市场经济制度是否进一步趋于完善恐怕是我们改革是否推进的第二各标志。
第三、垄断是否进一步被打破?如果我们继续一个大家都感觉和认识到的国际垄断,说经济的活动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进行充分涌流这样一个目标恐怕难实现。改革改的就是市场化,市场化的最大魅力所在就是竞争和优胜劣汰,排他性的、垄断性的、非竞争化的一直导致腐败、导致停止、导致技术进步的延迟、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社会人群的不平等。
第四、政府的权力是否受到了进一步的制约?市场经济从来不是依靠于政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政府,不是依靠于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领导人,战无不胜的某种思想来实现的,人都是人,政府永远是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调动各种经济因素的基础上,调整市场发展的不足,满足社会发展的公共利益。二十世纪全世界有两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一个是大家熟悉的凯恩斯,以他为代表不只他一个人发明、创造出了所谓的宏观经济,人们说的宏观经济、宏观调控由此而来,人们在总结市场完全自发竞争导致各种各样的灾难之后,供和求的反复交替,导致社会的浪费之后,特别提出了政府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防治大严重的普遍性供大于求危机。
希望新一届领导人在改革上要比前十年迈出大步,第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第二市场经济的大规模推进和完善;第三挖掘垄断部门;第四约束政府权力。他认为2013年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势,首先不是货币和财政政策,政府准备怎么调控,而是改革;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化、城镇化。最近中央政治局也就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核心开会讨论了关于如何治党的一些规定,也同时考虑了2012年经济回顾以及2013年经济部署,也就是为即将召开的年末的中央工作会定了基本的论调,虽然很短,但是大约的基本判断已经清晰可见,如同李总理说,在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城市化,通告里讲到了城市化,第一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二特别强调要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第三,有序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也就是说2013年仍然是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进展的重点之年。毫无疑问,不管是盖房子还是卫浴工业、陶瓷都和城市固定资产大规模形成建设密切相关。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已经刚刚拉开帷幕远没到收尾阶段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坦率说我们在座的这代人,哪怕是最年轻的企业家和你儿子那一代人,这两代人给我们的国家、社会、历史和民族完成一件不可推卸的重托,什么重托呢?就在这两代人中,人们把大多数人住乡下的民族转变为大多数人住城里的民族,人们已经拉开帷幕了,还远远不够,仅仅是2013年短期经济部署就已经强烈提出我们要积极稳妥把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作为工作之一。
中国正处在十亿人用马桶的阶段,数亿人口的转变阶段,这个行业的辉煌期不是简单的扩张,而是包括行业发展的重点,比如说房地产业的发展,过去十年低利率水平是过去30年的历史低点,不可能比过去10年平均利率水平低,特别是去年最低的利率水平还打7折优惠,这样依靠过渡宽松的货币环境来迅速扩张房地产业,不管是按揭贷款还是老百姓宽松贷款,这种环境是不存在了。还有过渡占有需求、投机性需求甚至是恐慌性支撑的房地产业过去了,别问什么时候取消限购,是否取消限购,抑制投机性需求,这将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一个长期性的、稳定的政策取向。如果取消了限购,一定是有更严厉、更妥善、更完善的制度来约束这些投机性需求。
第三个问题是依赖于不断涨价才能繁荣的房地产业那个时代过了。在未来5-10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建筑开工量以及需求量仍然是全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如果在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快的市场开发商不能活下去,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简单说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城镇化,我们在这个专题下也有四个要点。
第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是我们进入21世纪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重心所在。上海开世博会,广州举办了亚运会,深圳举办了大运会都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条件,能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沿海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的发展差距拉大了,城市结构的不合理状态被进一步扩张了,房地产面对的问题主要的问题,第一位的还不仅仅是房价
真正解决房价问题是要实现沿海特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大规模调整城市结构,让大多数人住城里,也不能向承载力已经极其薄弱的沿海特大城市涌入,这是关于城市化、城镇化第一个要点。
第二、农民工进城要提到议事日程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到2010年末中国城市人口是6.6亿人,而且所在比例已经达到51.2%,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从最高层的领导到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51.2%城市居民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这些人群才是城市中真正没有房子的人,就在昨天公布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通稿中也低调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的一句话,妥善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中落户的问题、定居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城镇化的一个重点任务在未来包括2013年及此后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如何,包括房地产业,在中国城市建设未来十年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决定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其中最重要的筹码、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农民工进城,我们不仅要解决在城里2.34亿的农民工落户的问题,在未来10-15年还有2亿农民工要搬到城里住,解决农民工进城的问题有四个环境,一是户籍,二是就业,三是社保,四就是住房。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从茅坑转移到用冲水马桶这个阶段就是中国城市化,光建筑业就容纳了3.4亿农民工,城市中的这些农民工在哪里住着?四个地方,一个就是地下空间;第二个地方就是营业场所;第三个地方城乡结合部、农民出租屋,包括大家说的小产权、城中村,光北京一个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出租屋住着超过20玩完全流动人口,或者叫常住流动人口;第四个地方就是建筑工地。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他们在城市中定居落户的问题,再过十年可能就会出现大的问题,最近在网上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争取异地转移到城市居住的人群合法权益和他们定居落户的问题的一个局部环节而已,这个矛盾已经日益显现出来,中国城镇化的第二个趋势。
第三、改善型需求的增长,城市居民改善型需求的增长。未来3-5年房地产业最核心的是现在有房子住的城市居民,但是占比重最大的有房子住的城镇居民正在群体性、成规模的从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向改善型、舒适型需求转变。城市化是影响我们是第二个问题,而且有充分的理由乐观。
第三个,我们认为目前远不是到谈论高涨繁荣的阶段,无论谈论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国内经济过渡悲观。尽管我们不断听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包括欧洲危机,大家注意到媒体最近报道关于钓鱼岛问题,美国参议院说他们要帮着日本努力保护钓鱼岛,你别信他,十有八九是因为欠中国一笔钱要到期了。每到到期的时候,美国就说我欠的钱还不上,不但还不上还要再继续借,他的背后简单说就是他的财政问题,这就是人们面对的国际经济形势不利的方面。
在过去几年引领全球包括中国消费第一热点应该是美国苹果公司所提供的iPad,当然他现在又面临很多新的竞争对手的赶超,但是世界经济如果说13年就能够高涨繁荣,显而易见言过其实。
目前主要的选择是紧财政松货币。它面对的难题、困境主要是政府欠的钱还不上了,这两天好像媒体说有一点消息,欧盟答应借给希腊钱,欧盟能不能借给希腊钱,不在欧盟是否答应借钱给希腊,在于欧盟能不能从中国借到钱,两个月前欧盟把他们的支委,德国总理莫女士派到中国来了,说服中国买欧债,把钱借给欧盟,不然欧盟没钱救希腊,所以紧财政肯定是包括欧美的政策取向的主体之一;但另一方面他是否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有两个目的,一个刺激经济,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再一个松货币才最容易向中国等国家转嫁他国内的危机,一个刺激本人经济的增长,再通过自己的转嫁他国内的经济,在量化宽松货币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你挑一个,向中国专家危机。国外的2013年的选择是紧财政松货币。
中国2013年的政策选择恰好相反,是紧货币松财政,进一步降低利率,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不太可能成为2013年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不太可能成为抑制经济下行的主要措施。主要措施在哪里?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核心减税,和改革相结合的减税,刺激明显和市场经济的减税,抑制于2012年出口状况、恶化,比如说提高出口退税的水平等诸多减税,税可能在2013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政策景象,宏观调控指的就是一个季度、8个月到一年经济运行的情况,我们说这种状态恐怕不只是2013年,就我个人得判断恐怕在未来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增长速度维持在七上八下的区间,不外乎宏观经济的态势。
第四个问题是与企业家密切相关的问题——汇率。人们没有时间把汇率问题分开,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欧元贬值,美国要中国妥协的地方主要是四个领域,一个是中国军力的增长,第二个是十八大之后能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变;第三朝鲜、伊朗等这些需要中国携手的地方;第四人民币升值。四大问题,在中美之间中国不可能什么都不妥协,要想坚持原则是比有屈有伸,中国的军力增长以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我们不大可能向美国人作出明显妥协的,这是对我的民族振兴以及十八大说的有中国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的,如果这些无可退,要么是坚决不能退,唯一可以妥协的就和这个行业密切相关——汇率。2011年中国人民币兑美元增值超过5.1%,2012年我们估计人民币队美元的升值幅度也不会比去年低多少,而且我们现在说的在这个行内,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希望企业家们对此也有明确的心理预期。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