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大黄啊,为人实在,诚实信用,没有架子。”凡是和黄骥声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评价。人们提起大黄陶瓷,许多人都懂得,这是北流市人大代表、大黄建材品牌创建者黄骥声的产品。他由一名下岗司机自强创业,凭着诚信守法经营,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发展成拥有18家直营店,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民营企业,并成为领跑北流陶瓷销售行业的领军人物。
“铁饭碗”被打碎自谋生路
黄骥声出生在北流市新丰镇,家中有五兄弟,当时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环境恶劣,兄弟几个常常穿不暖、吃不饱,他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大,并学会了驾驶汽车这门技术,经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北流市第二瓷厂当司机“吃皇粮”。黄骥声回忆,他当时也确实很风光,天天开着汽车出入,每月按时领工资,全家衣食住行无忧无虑,不知令多少人羡慕。
可好景不长,在1994年北流市第二瓷厂停产,40岁正壮年的他很无奈地下岗了。“刚下岗的那段时间,我真的很迷茫,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对黄骥声来说,失去了北流市第二瓷厂司机的“铁饭碗”,不仅对他个人是沉重的打击,更让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工作虽然没了,可生活还得继续。面对着严竣的现实,下岗后情绪曾一度低落的黄骥声最终做出了决择——创业。为了维持生计,1994年,黄骥声租用北流市第二瓷厂门口破破烂烂的单车棚,拿出家里仅有的1000元积蓄,并向亲朋戚友借了3000多元,勉强办起了一家切割瓷砖小店,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终领跑行业
创业伊始,困难重重。当时他凭着4000多元钱,购买一台别人废弃的二手瓷砖切割机,聘请6名下岗困难工人,加工次品瓷砖卖,由于不了解市场,没有经营经验,周转资金短缺,不到一年时间就赔本了。面对残酷的创业失败,他也曾想放弃,但已无路可走,因此坚持了下来。他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第二年赢亏打成了平手,虽然赚不到钱,但让他看到了希望和充满了信心。
创业第三年,他改变了经营方式,批零兼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降低成本,代理销售知名品牌的瓷砖,制定便宜的销售价格,对困难顾客放佘销售,并在当地该行业首次向顾客诚恳地承诺售后“三包”服务。黄骥声回忆,当时为了节约成本,他既当老板又当伙计,凡事亲力亲为。特别是进货,他前一晚就联系好货车跟车下广东佛山,第二天进好了瓷砖又跟车回来,卸了砖,又跟车下去,如此来回连续18天都跟车进货。就这样,他披星戴月,起早贪黑,辛苦经营,小店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他认为创业是个长久的事情,诚信尤其重要,顾客认可你,你才有生存的可能。因此他做生意,坚持三条原则:货真价实,售后三包;文明服务,送货上门;童叟无欺,顾客是上帝。就这样,他的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小店的初步成功让黄骥声尝到了创业的甜头,随着建筑业的逐渐兴起,更让他看到了里面蕴藏的无限商机。因此他不断投入资金扩大销售网点,生意越做越大。
随着2011年大黄陶瓷在位于玉林市一环北路建材市场对面扩建达7000多平方米的“玉林大黄建材营销中心”开张试业,大黄陶瓷营销中心已成为玉林地区陶瓷销售行业翘楚,分别在玉林、北流、容县有超千平方米陶瓷卖场并拥有7000多平方米的陶瓷物流仓库和大型加工厂;在贵港、博白、陆川等地设有营销机构,网点遍布城乡,以“不求厚利,但愿多销售”为经营理念,创建了庞大的销售网络,优秀的销售团队,完善的售后服务。
目前,他正在规划筹建的凭祥市出口批发仓、防城港、百色、河池、隆林、贵州兴义等大黄建材商贸城即将开工。年内将在玉林、北流、陆川、容县等增加50多间乡镇直营店。
致富后感恩社会回报群众
“真想不到,我来大黄建材的一家店铺里购买一扇门,他们竟然送我两扇同样的门,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等他们把门送到我家时,果然是三扇门。”北流市新丰镇困难群众黄茂柏心情激动地对记者说。
黄骥声创业成功了,成为北流一名响当当的民营企业家。然而,他从不摆款显阔,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儿子的本色。他经常说:“我是一名下岗工人,是党的政策让我先富起来,我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多年来,黄骥声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回报社会的诺言。
经历过下岗之苦的他能理解下岗职工的疾苦,他说他不想看到自己以前的痛苦同样地发生在别人身上,为此他经营的卖场尽量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同时经常选送员工到南宁、桂林、佛山、张家界、上海商学院等学习经营管理和做人的道德礼仪。他支持和扶持员工自主创业,至目前,他扶持和培养员工出来当老板的就有15人。
十几年来,从家乡修建学校、铺桥、修路、建公园到举办运动会等各类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到救灾,再到资助贫困学子,一件件好事实事,造福桑梓,惠及百姓。他因此被选为北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企业被授予玉林“诚信经营企业”、获评为北流市老百姓最喜爱的装饰品牌等荣誉称号。(文/罗雁铭 覃丽)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