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近闻佛山铜鼎、佛山陶塑双双进入人民大会堂,不胜欣喜。佛山铜鼎虽则不是陶瓷,但它与我们陶瓷行业也是有关系的。在我的心目中,至少有这么三个联系点:一是陶瓷业和铸造业同为佛山引以为傲的古老而又辉煌的传统手工业,同是当年佛山“三支香”中的其中两支;二是陶塑和铸铜都是雕塑艺术,仅所用的材质不同而已,彼此的成就均可彰显佛山雕塑的非凡水平;三是佛山铜鼎、佛山陶塑近期先后进入人民大会堂之际,亦正值中国陶协和本报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卫浴行业高峰论坛即节水论坛本月也会进入人民大会堂,真可谓是三喜临门可喜可贺。
据悉2010年人民大会堂重新改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时,会议厅前拟摆放“人民万岁鼎”,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为此向全国招标征集方案,佛山的岭南青铜艺术制造厂从全国候选的8家青铜铸造企业中脱颖而出。出生于雕塑世家的佛山雕塑家梁汝南耗时一年零八个月,投入了数百万元设计制作成功青铜铸造的“人民万岁鼎”。该鼎总高度1954mm,寓意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总重1.3吨有余,寓意代表全国13亿多人口。宝鼎上方正中所刻“人民万岁”印章以及鼎内壁铭刻的95字金文,均由师承著名岭南学者容庚、商承祚的著名古文字学家、暨南大学陈初生教授书写。权威专家认为此鼎的铸造工艺可以媲美西周古法,代表了当今铸造业的最高水平。
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拟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专门组织、挑选一批代表岭南特色的装饰摆设,石湾陶艺这一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随即映入了设计团队的眼帘。经多次讨论审核,新美陶公司承接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装饰工程项目。最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创作的《牧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霍家荣创作的《千里共婵娟》,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霍然均创作的《丰收在望》、《丰硕成果》等11件作品入选。前段时间笔者造访霍然均兄的工作室,也看到他正为此加班加点地操劳着。目前这11件石湾陶艺珍品,已经运抵北京并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记得上世纪60年代,当年的石湾美术陶瓷厂就曾应邀创作了《湖水绿大花瓶》,被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收藏,此次是第二次受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石湾陶艺了。我们可以说这是佛山的自豪,也是佛山陶瓷人的骄傲。
据了解佛山铸造业起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明清,近代与陶瓷、纺织并称为“古镇三宝”。清光绪张心泰在《粤中小识》中称:“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明清时期佛山铸造业享誉全国,产品遍及海内外,故有“佛山之冶遍天下”之美称。铁线、铁锅、铁镬、铁钉、铁链、铁砧、铁针、农具、军器和钟鼎等产品以其质量上乘而畅销全国各地,其总体规模、产品种类、销售区域等方面均跻身国内首位。而令佛山铸造威震海内外的,当数鸦片战争中的佛山大炮:如今东莞林则徐抗英纪念馆、虎门炮台旧址、佛山祖庙、广州历史博物馆、新会崖门炮台等地仍可看到200多年前佛山大炮的身影。佛山当年名列“天下四大聚”和“中国四大镇”之列,其支柱产业——铸造业是功不可没的。
这次“人民万岁鼎”除大鼎永久摆放在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厅之外,同时还制作了260个小鼎定为国宝,作为国家领导人互访的礼品。这是佛山雕塑界的荣耀,也是380万佛山人的荣耀。作为姐妹行业的佛山陶瓷人,在高兴之余亦不妨多作一些思考。记得今年8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一个研讨会上,首都的专家学者曾指出石湾陶塑就是真正的中国雕塑,未来要以“中国雕塑代表”为核心,向外推广佛山石湾的传统陶瓷文化。笔者亦就此在敝专栏上写了《贺“中国雕塑”概念横空出世》一文,但发表后则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种是叫好,另一种则说“你把石湾陶塑说大了”。愚以为业内有不同声音是大好事,如果大家都漠然视之才是可怕的。尽管这次石湾陶艺昂首进入了人民大会堂,但我仍始终坚持一个观点:石湾陶塑要真正代表中国雕塑,未来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许学峰)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