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陶瓷音乐人西桐木:我的生活一直与艺术为邻

陶瓷音乐人西桐木:我的生活一直与艺术为邻

2012-11-10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陈少霞 阅读:2027
1 0


陈平(西桐木)

    2012年6月6日11:15,@西桐木 发了一条微博:“我在#5sing#发布了歌曲《在榴苑路守候我的春天》http://t.cn/zOk6oNX 。榴苑路,对于佛山陶瓷卫浴行业人来说,那里是一个难忘...http://t.cn/zOk6oNa。”

    随即,这条微博被转发多次,@学徒马俊武 评论说“聆听陶卫人的辛路心声歌曲-《在榴苑路守候我的春天》,和大家一起去体会陶卫人在榴苑路的纯真生活。”@粤E明人在转发时直接写道:“异乡人在佛山的奋斗生活写照 《在榴苑路守候我的春天》。”也有人感叹:“感动,怀念!”

    很多人认为,西桐木之所以谱出了一曲《在榴苑路守候我的春天》,一定是与榴苑路和陶瓷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首歌感情充沛,故事性和回忆性很强,可以想象西桐木一边弹着吉他,一边诉说心旅历程的模样。

    打动人的作品要先打动自己。究竟西桐木有怎样的经历才能写出这般动情的作品?

    我们先看看他的履历表——

    西桐木,男,原名陈平,出生于1980年12月28日,广东茂名电白人,毕业于大连翻译职业技术学院。独立音乐人,电白涯话原创流行音乐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有《菇稔花开》《月光光》《在榴苑路守候我的春天》等,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现今经营着“郎音乐工作室”和“一点墨香书画轩”。喜爱文学,著有诗集《远方》《你的温柔寂寞了我的青春》,散文集《郁比金香》。曾举办个人义卖画展帮助一位好友,现居佛山,担任佛山伽蓝洁具有限公司一名策划师。

    孩提时代:外公充当艺术启蒙师

    西桐木不仅是音乐人,他还擅长书画,这得益于自小在艺术环境中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开始和外公学习书法和绘画,外公充当了我的启蒙老师,这给我种下了文艺的种子,一直到现在,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谈谈吉他写写书法,许多年来从未间断。”从市侩嘈杂的俗世生活回到浪漫纯净的理想家园,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而陈平轻描淡写似的说:“这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文艺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现在,这种情结已流淌在他的血液当中。

    青葱时代:十年情劫磨砺心智

    我们都向往爱情,文艺青年自然也如此,而且丘比特的箭似乎也更容易射中他们。“我有过两次恋爱经历,第一次维持了六年,第二次维持了四年,都是不堪分隔两地的考验而结束。”

    恋爱的话题是陈平和我们聊得最久的,陈平打开了话头:“我和她是从初三开始的,一直到大二结束,高中三年我们在一个高中,后来我考到了东北,她留在广东。起初,我们每天一个电话,数不清的短信,一周至少三封信件来来往往,直到大二,我们通信的次数越来越少,语气也越来越冷漠,于是有一天我询问她是否已有了新的男朋友,她说是,我祝福了她,就这样分手了。”年轻的心免不了躁动,多年之后回想当初也许会觉得自己傻透了,但青春就是这样。

    陈平接着说:“第二段恋爱是我毕业之后,那时我还在大连,和一个朋友合租着,朋友有一个妹妹,我很诧异为什么他们兄妹俩的关系竟然形同路人,谁也不理谁,更别提互相照顾了,于是我每天多煮一个人的饭菜,反正是顺便,久而久之她竟动了情,有一天她向我表白,说从没有人对她这样好过,在家里她总是看到爸爸妈妈哥哥之间相互争吵,很少感受到温暖。”

    陈平的恻隐之心为自己带来一场缘分,但陈平说:“我开始远离她,甚至搬到另一个朋友的住处。直到有一天,我关机后打开手机,里面都是她的短信和未接来电,我打电话过去,她说她没带钥匙,进不去房间,我立刻给她哥哥电话,她哥哥只是说‘不用管她,我这边要上通宵,钱我都交了。’没办法,晚上十一点我打的去给她开门,到了之后看到她缩在门口直哆嗦,我心里很酸,问她吃饭没有也没吃,我就煮了碗面条给她。后来有一天,我们在雪地里玩游戏,游戏的赌注的答应对方的一个要求,结果我输了……”

    是啊,大连的冬天多冷啊!谁都想有一个怀抱互相取暖吧!后来,陈平的那个女孩出国留学了,而且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加开始失却很多浪漫的东西,于是他们分手,女孩继续光明的留学生活,陈平则回到了广东。


陈平近期书法

    青年时代:工作和爱好相依相偎

    到广东之后,陈平在佛山的榴苑路住了小半年,这期间的经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那首道出许多陶瓷人心声的《在榴苑路守候我的春天》的素材,这首歌纪录了那段时间陈平的困窘、忧伤和迷惘,最重要的,是内心依然保有对春天的向往,对希望的憧憬。

    “到了佛山后,我的心境也发生了改变,我开始走温暖路线,哈哈哈哈……”陈平的笑声很感染人,直接而爽朗,甚至有些突兀,但那一口好牙和大张的嘴巴,不由得令旁人也咧开嘴来。生活总在继续,为了生计,陈平四处奔波,“我当时是在招聘会上遇到我的老板的,我把我以前的绘画和诗集作品编成册子给他看,就这样,我进入了心海伽蓝。进来之后发现,这里的气氛十分融洽,人与人之间很友好,哪怕是上下级之间,都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关系,我觉得这里充满了人文气息,这是最吸引我的一点,于是我留了下来。”2010年到现在,陈平已经在心海伽蓝工作了三年时光。

    “在这三年里,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尊重,比如说吧,我为公司谱写了一首宣传企业文化的歌曲,是我自愿而为的,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工作,况且这又是我的喜好,没有想过会有什么报酬,但是公司很体恤,给了我奖金,这让我非常感动。”采访过程中,心海伽蓝的市场总监陈松兵先生进来与我们闲谈,除了口头上的称呼,这两位陈先生完全像朋友一样,谈聊之间屡次发出爽朗的笑声,这样的氛围让人感到很轻松,工作似乎都变得轻松了。

    记者手记:

    在心海伽蓝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陈平的书法作品,他已经将爱好和自己的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但陈平说:“如果有机会,等时机成熟了,我还是会重拾自己默默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理想,也就是重新回到文艺中去遨游。”记者反问:“但您说心海伽蓝给了您家庭般的温暖,您怎么割舍这一份日益加深着的情谊呢?”陈平的回答很简要:“那没办法,只有舍小爱取大爱。”

    笔者认为,爱无大小之分轻重之别,有时候“鱼与熊掌也可以得兼”,像陈平现在这样,白天上班,把爱献给公司,晚上下班,把爱献给文艺,如此充实而丰满的生活,也不愧来这世间走了一遭!祝福心海伽蓝!祝福陈平!祝福所有为了梦想而活在现实中的你们!(文/中国陶瓷网记者 梁淼 杨章程)

 注:凡注明来源为“中国陶瓷网的网页作品,如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延伸内容,版权拘束于中国陶瓷网所有,欢迎其他媒体转载借用,但必须注明出处为 中国陶瓷网 如有原创记者著名的,也须标明原创记者的名字。本网站一经发现其他,媒体违反了以上版权声明,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1楼
游客1 来自 119.145.129.42
老师 你真棒!
2012-11-13 17:59:54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