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在刚刚闭幕的第112届广交会上,采购商数量与成交额均呈下滑态势,而抢购“洋品牌”则成为交易会上的一个亮点。报道称,有位出售出租意大利老品牌的意大利商人,在15天里共接待了近800位中国商人,达成品牌购买或租赁意向超过100个。
随着贴牌生产黄金时代的结束,国内制造企业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买一个洋品牌为自己产品“贴金”成为许多企业主的新选择,但是,中国制造业需要认真审视品牌建设问题,国际知名品牌的魅力在于其源源不断的创意及产品背后的文化底蕴,盲目推崇洋品牌“外壳”很可能陷入东施效颦的尴尬。
国内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然终结、国际需求市场萎靡,中国制造业依靠代工生产创富的脚步踯躅不前。本届广交会趋冷预示着来年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制造企业不得不为这个“冬季”绸缪御寒之策。从参展商的业绩看来,品牌企业仍然具有相对优势。据统计,每家品牌企业平均获得的订单数是非品牌企业的3倍,平均成交额是非品牌企业的6.2倍。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埋头于来样订制、简单加工的企业而言,市场大门正在关闭,只有与时俱进地做好品牌营销功课才可能不被市场淘汰。恰因此,一些企业不惜重金租赁或购买国际品牌,希望借他人之名为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交易会上部分品牌的交易价格推高到了十万甚至百万欧元以上。
事实上,利用“洋品牌”为自己产品开路的营销策略在内地市场早已有之。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数年前在各大城市迅速扩容的加州牛肉面,无论是“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还是“李先生加州牛肉面馆”,都因其名字所蕴含的异国风味而吸引了众多食客“尝鲜”。在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情结下,加州面馆生意一度火爆。随后有新闻曝光称,加州牛肉面老板均是华侨身份,美国并没有所谓的本土牛肉面,这些面馆的真实面目才被食客所了解。而更让消费者大呼上当的,还有“老人头”皮鞋。这个曾经自诩名牌的品牌被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认定为“伪意大利品牌”。对于洋品牌泛滥的市场现状,有网友戏称:诺贝尔瓷砖、马可波罗瓷砖、梵高瓷砖都是国产的,吉野家和日本吉野家不是一家,法国合生元、美国施恩奶粉、法国卡姿兰都是地道广东货,卡尔丹顿纯正深圳货,乔丹运动鞋跟乔丹没关系……由此,消费者对于真假难辨的洋品牌信任度大减,而企业却仍然对“披一件洋品牌外衣”的做法乐此不疲,其原因就在于:如果连名字都不洋气,那就更没有人气了。
不可否认,时下欧洲经济不景气,国际品牌购买价格相对便宜;而培育自有品牌投入高、历时长、失败风险大,一些企业会选择“傍洋品牌”作为转型捷径。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即便有真实的洋品牌在手,也并不能保证一本万利。国际大品牌固然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但通过复制让其在本土拥有高认可度也并非易事。
其实,从笃信实物品质到重视无形价值是制造企业转型的关键,但却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打造品牌价值,否则很可能走向欲速不达、拔苗助长的路径。纵览海外,美、日、韩等国或通过财税金融支持、或推出品牌战略、或采取分类指导等方式,积极鼓励企业创新研发,进而打造本土知名品牌。就此而言,国内也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向本土企业倾斜、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企业产品“走出去”营造良好条件等方式,对国内品牌进行培育。而与此同时,本土品牌被国际市场认可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强势宣传之旅,可谓国家形象与企业品牌的共赢。
知名品牌不仅意味着高品质产品,而且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是企业长久生命力的本源。培育自主品牌是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企业需要防止因短视而剑走偏锋。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