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近几天来,国内抵制日货浪潮汹涌,日本商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纷纷受到打击。央视调查称9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日本产品。数据显示,日本品牌汽车、彩电等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近期纷纷下降。但也有人对中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并不看好,认为当前中国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底气。那到底我们的底气何在呢?
在全球产业链中,日本仍占据链主地位,而中国仍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在中日经济互相依存方面,实际上很难衡量谁更需要对方。若没有日本技术,中国的多数产业也将无法开动机器。中国是目前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对象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1年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在制裁日本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经济的发展。如果非要分出胜负,貌似日本经济受到的打击更大一些,也更容易受到“伤害”。不过,如果中国政府要运用经济工具作为反制,作为惩罚,作为威慑,一般来说,是政府发动的经济制裁。那么到今天为止,中国政府没有就这一轮钓鱼岛事件中宣布发动经济制裁。出于中国的利益考虑,经济制裁也是一种选择。近期内,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支持中国政府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部分网友还认为,经济制裁也是一种武器,并且能达到反制的效果。
目前中国至少有两张牌可以打:一是减少从日本进口商品。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而日本只是中国的第四贸易出口国。况且,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很多产品本身就是日资企业生产的。中国从日本买的东西,从欧美都可以买到。只要欧美能得到一定好处,他们对中日的贸战争就会持观望态度。与日本打贸易战,中国有不少胜算。二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近几年来,日本的金融,造船、电器、半导体等几大产业已是日落西山,唯有在华的日本汽车、机械、化妆品等制造企业,其利润占其总利润60%左右。如果中国在税收、环保方面对日企进行调查,必然会查出不少问题。2011年中日贸易额就达34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预计2012年将达3500亿美元。从中日经济实力对比中会发现,日本对中国市场依赖性越来越大,中国发起经济制裁的话,日本的损失将更大。日本自2002年开始,已连续8年对华保持贸易盈余,累计达2000亿美元之巨,而今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故此中国一旦严控日本货物进口,对处于衰退边缘挣扎的日本经济将是雪上加霜。其实,如果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态度,那我们使用经济制裁的例子,那一定会比现在多好多倍。在当前国际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中国采取经济制裁战术应该是很有杀伤力。当然,这主要看中方是否愿意做,或者有信心去做。
钓鱼岛争端事件不断升级,两国经贸关系受到负面冲击的同时,也牵动着A股市场的神经。投资者现在最为关心的是,此次钓鱼岛事件将如何演绎,一旦中日之间开战,将会对A股有怎样的影响? 战争之所以会对股市造成冲击,关键因素还在于信心。战争固然会对股市造成影响,但是其对股市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截然不同。战争会在短期内给股市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从长期看,决定股票价格的最终因素还是在于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而且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一旦战争来临,投资者应当保持平稳的投资心态。现阶段,投资者分析股市、做出投资决策,更多的是以分析宏观经济、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为基础。从近两日市场的表现看,不少相关板块已经受到了此次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其中,军工股表现不俗,例如特钢、船舶、飞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类等和战争密切相关的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而那些日资占股、对日出口业务占比大的上市公司成则成为资金抛售的对象,同时,受到国内抵制日货浪潮愈演愈烈的影响,国产家电和国产车则形成短期利好效应。首先,航天军工板块在近一周成为市场中一大热点,航天军工板块中的个股上周周涨幅均在10%以上。该板块个股之所以表现强劲,一方面是经过前期下跌后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另一方面,受到钓鱼岛事件不断升级、区域安全局势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军工板块进入相对活跃期。其次,受到国内抵制日货浪潮的影响,短期内对家电板块个股形成利好效应。一是,中日合资企业或有合作关系的,如广汽集团、广日股份等;二是,日本企业持有部分股份的上市公司,如东睦股份、黄河旋风等;三是,对日软件外包行业个股受到冲击,如海隆软件、东软集团等。双方更加体现出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站在双边的角度看中日的关系和处理,我们有这样的底气,但是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