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隋代透光白瓷杯
展览名称:《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3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说起邢窑,人们眼前浮现的首先是它烧造的白瓷。陆羽曾有“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之语。唐大中初年,有位善调音律的郭道源,“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以白瓷、青瓷为击打乐器,声音曼妙。其时,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已形成“南青北白”局面。
邢窑创烧于北朝,历经隋朝,到唐朝达到兴盛,经五代、宋、金、元、明各代,窑火不断,延绵千年,是我国古代生产白瓷最早的窑场和中心。不过,除了白瓷以外,邢窑的其他釉色瓷器另有千秋。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与河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北京艺术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邢窑博物馆联合承办,分为“银装素裹”的白瓷和“五彩缤纷”的其他釉瓷两个部分,共计瓷器200余件。
“银装素裹”主要展示唐代白瓷,那时邢窑细白瓷已成为主流产品,不仅产品质量上乘,烧造规模也十分庞大,造型品种更加丰富。碗、盘、杯、钵、盆、壶、罐、瓶等实用器占主导地位,唾盂、净瓶、佛珠等高级奢侈品、佛教用品也应运而生。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计有印花、划花、刻剔花、镂空、捏雕等方法。唐代邢窑白瓷的艺术追求仍然是造型艺术的不断升华,口、颈、肩、腹及底的线条处理十分讲究,极富韵律,做工也更加精细,干净利落,成为我国陶瓷造型艺术的典范。
“五彩缤纷”主要展出的,是邢窑大量烧制的青釉、黑釉、黄釉、酱釉、绿釉、褐釉、三彩釉及白陶(彩绘陶)等。这为观众开拓视野,增长收藏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全面了解邢窑大有帮助。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