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近些月日,为了百年史一书的汇稿,经常会借机到一些新老陶瓷产区看行业会老友。每每回到小屋未曾下笔,心头便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挥之不去,这是一种悟道的心境。
湖南陶瓷犹似春风吹又生,有闻名的釉下五彩,更创新发展了出口遍及全球的彩釉炻瓷。江西还是靠景德镇千年瓷都出名。河北唐山的骨灰瓷产品水平连英国人也表示赞叹。山东陶瓷还在淄博,广东陶瓷还是在佛山潮州等等等等。纵览当代的中国传统陶瓷,尽管产区遍及全国,规模、产量、产值做到世界最大,但中国陶瓷的根基本未变。老产区就像是几间已经息业的老学校,可是走到哪里都能见到从这几所学校出去的陶瓷人。今人已经不识古时月了,但是此月曾经照古人。
行程中晤谈了很多尚健在的老总、总工、所长、院长、教授、学者、名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陶瓷发展是作过贡献的,对行业还是一往情深,即便是现在也还是陶瓷行业中一股宝贝的资源,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被冷落了。他们中有一些人当年退休时积蓄不多,又不逢时,现在身体虚弱、个人生活经济有困难。我由然想起并想呼吁:众多的企业家们,不要忽略这一种资源利用;同时,已经富有亿万身家的陶瓷企业家们,不要忘记当年的开拓者和“老师”们,能否建立一种合法的基金,为行业曾经的功臣们提供某种帮助,体现一个源远流长文化深邃的陶瓷行业的博爱精神。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