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生产技术与企业经营理念决定行业差距
佛山市简一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林
十几年来,我每年都会去意大利,基本没间断过,如果单从产品角度去说,今年的展会没有什么特别革命性的技术和产品出现,当然这个并不是每年都有,它需要灵感和时机。但是今年的展会还是有新的发展趋势出现,那么我的简单的谈以下几点:
一、大规格产品是本届展会的一个特点。以前欧洲的厂家800×800(mm)的砖都很少见,但在本届展会上已经有1米×1米,1米×1.2米,还有我见过一个大的,是1×800的。那么欧洲之前只做小规格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与欧洲的劳动保护、装备和施工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中国产品去欧盟的税率出来以后,在小规格上基本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有的比欧洲国家生产的还贵,或者是接近他们的水平。没有价格优势,品牌也不如他们。当然,大规格的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们做得比较少。如果他们大规格的再出来,我们就不乐观了。我看到了他们也有做大规格的趋势,以前他们在大规格上有弱势,现在把短处弥补过来。从小规格做到大规格,他们主要的工艺调整是装备,包括压机、窑炉等。只要他们想做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从产品的表现形式来看,仿石和仿木总是每届的主流。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家里装饰材料使用得最多的就是石头和木头,因为瓷砖是装饰材料。石头和瓷砖是同类的东西,仿石和仿木永远是主体。
二、工艺技术的差距。有一个细节,在展会上我无意中了解到,国内的一家企业让外国的一个企业设计了款模具砖,但是这块砖拿回国后,图案雕模的技术达不到产品无法做出来。这就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展会上很多产品看上去很漂亮,但拿回中国想把它原样复制是很难的,因为在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有很多配套的东西,如果不具备这个装备条件,就很难做出来。从企业角度来说,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而从行业来说,其实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三、开发理念的差距。很多时候我们的产品之所以没有意大利做得好,是因为从原料配比、原料精细度、烧成时间强度等方面,都比不上意大利。能不能做精致,从技术上讲不存在任何难度,基础技术上也没有差别。人家是做精致,我们是做量大,追求把产品做便宜,我想这才是根本的原因。经营思路和企业价值观念的不同,所以走的道路和别人有很大差别。现在差距不是基础技术问题,以产品开发为例,不去原创,模仿人家就很容易长一个样子,譬如喷墨,确实是个好东西,应该好好用,现在国内跟意大利的差距还是在开发的理念上,不是技术本身。
四、通过博洛尼亚展和维罗纳石材展观察到,欧洲市场的产品与国内风格很大的不同是,中国企业推出的仿石新品基本上仿的都是名贵石材,能够仿玉绝不防石。而西方所仿的石头和木头都是很普通的材质,他们更善于把所仿产品的细节凸显出来,这是两者的差距。如仿玉石产品,在展会的新品中并不多见,这也与欧洲的整个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关系。玉石的使用在天然石头里面更多是用于点缀,本身石头贵,大面积应用的不是很多,欧洲人对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不大喜欢。
五、展会差距。因为现在简一每年都会参加世界各类的石材展,所以在展会方面也做一个对比。维罗纳石材展为什么号称世界第一?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配套性做得更好,它不仅仅是展示产品本身,而是成为一个集行业的发展、技术、信息的交流平台,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来定义这个展会。我们更多的是基于生意的角度,定位不一样,肯定配套的东西也不一样。我们中国陶瓷界与国外陶瓷界的交流更多的只是在贸易方面,真正在商务合作或技术理念方面的交流非常少。
中国企业缺少与欧洲行业深层次的交流。
我首先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前几年,欧洲一个国家主管陶瓷的政府官员计划来佛山参观考察,我们知道,欧洲人做事讲究计划,所以在安排行程前,我们找到国内本地政府的相关官员对接,而这个行程是安排在两三个月之后,最后由于本地官员无法确定时间,本次交流考察取消。从这个实例说明,一是我们做事缺少计划性,其次是政府和协会需要在与国外同行业交流中做更多工作。从目前的事实情况来看,国内陶瓷企业极少与国外同行交流,就算有类似的沟通,也都是很浅层次的,不够深入。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