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15:30达芬奇的外国合作伙伴开始讲话。15:50一位消费者现场质疑达芬奇不退货。15:55潘庄秀华承认有部分是国产,并泪流满面讲述辛苦的创业史。15:57记者大声质问为什么没有现场提问环节。16:10分潘庄秀华说出愿拿出20张机票给媒体去意大利考察,发布会戛然而止。在忍着笑看完了“达芬奇发布会”后,若有所思的是,合作伙伴也好,国内一级代理也罢,这个发布会是要告诉世人什么呢?是不是仍然想继续端着“达芬奇”这一文艺复兴的浪漫和复古的形象,演着“蒙拿你傻”的眼泪,试图捉住部分国人那颗崇洋媚外的心,打动脆弱而天真的神经而获取谅解呢?
说到崇洋媚外,现在回过头来看市场上的品牌,几乎60%的品牌都取了一个貌似国际大牌的洋名字,不仅是家具行业如此,服装、化妆品、建材等各行业也比比皆是。解放前中国到处是真洋鬼子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解放后又是各种“假洋鬼子”,仔细想想也真是有点悲哀。东莞、深圳、顺德、从化、成都等地的小工厂生产的家具经过洋名字、洋文化、洋理论的加工再和某国的名人、名地发生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联系就身价倍增,津津有味地向人诉说着自己来自遥远的欧美(或原材料、技术、工艺等),曾经轰动一时的“欧典地板,真的很德国”不也正是国人自导自演的国外大片吗?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其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国际上也有物美价廉的美誉,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同样品质、质量的产品,当其贴上欧美的标签后,就代表着高贵、光荣呢?
笔者觉得,实际上,真正的欧美品牌的地板、家具和欧典地板、达芬奇家具的唯一区别就在于精神感受上的区别,例如在媒体揭发真相之前,这两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要所有人不知情,买了达芬奇家具的朋友一样可以获得和购买欧美真正品牌一样的精神感受。在央视315揭发欧典地板之前,如果你买的是欧典地板,任何一个到你家做客的朋友都会把它当做“真的很德国”的欧洲品牌,获得的是和购买真正的德国知名地板一样的精神感受。而这精神感受的区别来自哪里?为什么来自德国的精神感受会远胜于中国本土呢?关键就在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上的缺失上。大部分本土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没有很好地将这些优质的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提及到“流行”、“摩登”、“高端”的定义便是:赶超美国或英国,把欧美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或者是时尚的全部,而这种定位本身就是错的。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根基的国家,为什么我们不用中式风格的深度及范围去更全面更深的触感去诠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感受呢?
香港飞杰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陈飞杰也曾经说过,时尚不属于谁,时尚必先建立在贴合自身、符合自身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的精神感受,建立在我们土生土长的国度之上不也是会更加时尚、高端、流行吗?试想一下,若干年后,在欧美的地方,“黄飞鸿”、“南风古灶”、“祖庙”等都以一种国际知名品牌诉说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之路时,不也是一幅很完美的画面吗?(文/黄汉秋)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