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寒暑春秋十九载,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成人成才,一个企业的产品从无人问津到远销世界各地……新明珠,十九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起家,到如今敢高调放出“资产过双百亿”为未来目标的豪言壮语,这个企业的气魄,仿佛有了吞吐日月的气势。
在佛山陶瓷行业这条浩瀚流淌的大河里,近三十年的变化可谓是惊人的,在里面沉沉浮浮的企业,如浩淼星空里的繁星,明明灭灭,飘飘摇摇。一闪而过的流星每年都有许多颗,有的,甚至尚未闪耀过就已经陨落。但新明珠,这颗璀璨的明珠,却越来越明亮,并最终成为繁星万点中最亮的星星之一。究竟这颗明珠大放异彩的背后是什么特殊的力量在支撑?记者专访了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简润桐先生。
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简润桐先生
十几载风雨路情深意切
牵手新明珠,十九载风雨路,情深意切。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新明珠度过。新明珠的前途,是简润桐最关注的,看到期待的数据提上去了,就是新明珠这位产品主管领导最好的减压方式。
记者:请问简总在新明珠集团任职多久了?
简润桐:19年。93年新明珠创办之初我就在了,我是从最基层做起的,最初三班倒的基层工作我就做了4年。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企业一路19年的发展历程,从一厂到二厂再到后来的三厂四厂直到今天企业集团旗下有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广东萨米特陶瓷集团、江西新明珠陶瓷集团三个子集团,共有员工20000多人。其中,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辖9个分公司和1个技术中心、1个工业园;广东萨米特陶瓷集团辖4个子公司和1个工业园;江西新明珠建材集团辖4个子公司和1个工业园。
记者:在一个企业一干就是19年而且还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其实人生能有多少个19年呢,简总您对这个企业的感情应该是很深的吧?
简润桐:是的,19年的时间在一家企业工作,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这个企业里度过,自然是有风雨同舟的情深意切的。当然会与这个企业感情很深,为企业分忧为企业的未来筹划,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这个企业的前途,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为企业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记者:作为一个如此巨大企业的领导,压力一定很大吧,请问压力主要来自哪里?业余有什么爱好,怎样解压?
简润桐:压力肯定是有的,但说道压力大肯定还是数老板的压力大了(笑)。压力主要是来自外界,新明珠内部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轻松的,像当前我们最怕就是拉闸限电了,一停电我们的损失就好大。
至于说业余和减压,我基本上生活中的时间都与工作相关,业余不业余都谈不上吧,解压呢,看到期待的数据上去了,压力就解除了,这就是最好的解压方式。
大手笔的创新
为了真正做到产品的绝对创新,连制造该产品的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布料机的研发人员就有50人之众,创行业佳话。
记者:我了解到在新明珠的企业方针里还有企业精神里以及经营理念中都出现了“创新”一词,简总能具体谈谈新明珠在创新方面的具体方针和措施吗?
简润桐:创新是新明珠立业之本,成功之源。
首先,我们的创新是真正的自主创新,为了达到这种产品真正的自主创新,杜绝市场雷同化,新明珠从产品的源头设备的创新做起。我们在抛光砖方面有专门的创新队伍,设备有专门的研发团队,我们有专门的技术中心进行脱产研发。市场上很多瓷砖产品都无法自主的从设备上来做到自主创新,也因此,新品都是许多企业同时一拥而上的,这家有,那家也有,都大同小异,差异不大。因为他们的设备都是来自同一家设备公司,那就很可能在这家能做的,在那家也能做了。但我们的产品就不一样了,设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外面买不到,那产品自然外界无法模仿复制。这种思路还有模式在业内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我们的研发团队很大。比如单是布料机,我们就拥有一个5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行业内许多以布料机为产品的陶机设备公司都无法相比。业内目前为止没有其他企业在创新上肯像我们这样下功夫的,也因此,我们生产出来的拥有国家创新专利的产品———明珠玉市场反响很好,也是我们新明珠价位最高的一款产品,产品上市一年多,其产量占了整个新明珠产值的20%。
第三,我们有创新绿色通道,基本上,有了创新的思路,写了申请提交,只要可行,那么第二天就可以实施了,相关的购买资金都会随之下放。对于创新的申报和审批程序会快许多。
第四,我们在创新的激励奖金方面也是很丰厚的,奖金直接与销售额挂钩,将销售额的3%作为激励奖金,这个数目是很惊人的。
记者:请问简总,新明珠每年投入在创新中的资金大约占到年销售额的几个点,可以透露吗?
简润桐:这个资金是很大的,以千万来计算。你想啊,我们要测算产品的产量数据,所以,在试验的时候我们是真正开了生产线来试验的,上线试验,这一开一停的损失就非常大了。初步估算,每年创新方面的投入资金占销售额的大约3%。
记者:创新都有风险,请问新明珠是怎样规避风险的?
简润桐:我们对新品的推广非常慎重,一般都会请客户、设计师、经销商、空间策划设计师等众多专业人士一起来进行评审,对市场的定位还有色彩纹理来进行评价,然后决定是在那个厂投产、在哪个区重点推广等等。总体来说,我们创新都遵循以下原则:
一、产品是否市场接受,使用范围怎样。
二、投入的研发整体价格成本是多少。
三、做产品的总体成本又是多少,在哪里先生产比较合适,成本更低等等。
因此,经过这些严格的评审和周全的考虑之后,再投产推向市场,一般风险都能估算清楚,在掌控之内。
企业内部提早进入标准化
用数据作为决策的严格依据标准,才有今天新明珠深入人心的形象。
记者:新明珠对外宣传“人才是新明珠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新明珠的人才战略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管理人员无功便是过”,人才观是“本心、本性”,请问具体在企业内是怎样表现的?
简润桐:人才管理方面,新明珠推行“适岗的就是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因材而用,分工明细,让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才能发挥人最大的作用。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我们会为人才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我们经常性的开交流会议,让大家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我们来进行引导,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有的人已经思路非常清晰了,具备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我们就考虑将其放在一个位置上,让他去做个小组长之类的,再观察锻炼一段时间,可以的话就提升了。基本上,我们不会太多的插手下面的人负责的事情,但是我们会非常支持下面的人的事情,会给予一些引导,并让他们对结果负责,这样呢,很多人发挥的空间就有了,积极性也会很高。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明珠的生产理念是“下工序就是顾客”,请问怎么理解?
简润桐:这是从我们生产管理方面来说的,就是将每一环节都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规范起来,上一个部门交给下一个部门的东西都必须是合格的,就好像下一个部门是上一个部门的顾客一样。比如,我们的原料部门交上来的原料,标准都是一致的都保证了绝对合格,这就避免了到时候在窑炉烧成环节要靠人为的感觉来调控温度,今天这个比例是这样的,明天不一样了,那就要靠有经验的窑炉师傅来调整温度,出错的可能就大了。但我们每天都一样,即使是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也能操作窑炉的环节,从而不仅降低了出错率,也让公司依赖人不会太严重。
将来,一切以标准来规范,也会成为行业的一个最终趋势。
记者:在佛山乃至在中国,陶瓷行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经过19年的发展,新明珠一直稳健发展,且发展迅猛,您觉得秘诀在哪里?
简润桐:一是创新,二是人才,三是严格的管理,这三点在前面我们都有提到过。这里我再对管理这方面做一点补充。新明珠对客户的注重程度是出了名的,对产品在市场上的反馈是非常快速的。在产品的赔付率方面我们要求是千分之一的赔付率,那么这个要求是怎么去推行的呢?主要表现在与生产厂长和生产主任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上。赔付款项的50%是直接从厂长和生产主任或者经理的口袋里罚扣的,这样一来,生产厂长和生产主任对于产品的质量关就会严之又严。一旦终端市场上反映有投诉,往往是厂长和生产主任马上赶去处理,也因此,新明珠的终端市场信息反馈往往非常快,产品质量很过硬。
此外,我们在管理上一切以数据为标准,包括我们损耗的砖的数量都能具体到多少块,碎了或者坏了的砖,我们都专门堆放在一个地方,并进行数据统计,这点在很多企业是很难做到这样详细和具体的。看数据说话,一方面让管理更严格,另一方面让决策更有依据。
记者:近年来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环保问题,今年4月份,新明珠荣获“中国生态建材产业创新模式———建筑陶瓷行业节能发展模式”奖,请问在环保节能方面新明珠的产品都有哪些具体的方向?可否谈谈?
简润桐:我就主要从产品方面来谈吧,具体来说可以有四点。
首先是用低价值的原料来作出高档次的产品。比如我们的仿石系列产品,款款都是仿造名贵的石材,名贵的石材一是开采难,二是储藏量有限,开采一些就少一些。但我们仿石系列就不一样了,能做出和真石材几乎一样的成品,价格则便宜许多。与此同时,我们据发色情况来依料设计出高档次的相应仿石产品。
其次,我们走薄砖的路线。我们将砖做薄2~3毫米,比如,做出厚度是7~8毫米,砖的强度和其他特性都不变,但节省了原料。并且,我们将这种薄砖首先在自己的房产公司下面的房子里推广,慢慢让市场接受。
第三,变废为砖。比如我们生产的透水砖,是使用了抛光砖的废料,透水砖的吸水效果非常好,用于铺贴在广场上就很合适了。
第四,我们正在研发轻质砖,大概的使用方向可以用于挂墙,吸音效果很好,具有环保作用。
记者: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个长期目标和中期短期目标,能否透露新明珠当前的战略方向和年内的目标?
简润桐:战略方向,我们很早就提出过的,力争实现房地产业务和陶瓷主业的“双百亿”目标。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年增长25%。(记者/潘春花)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