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临湘投资环境引起关注 兆邦回迁部分生产线事件再调查

临湘投资环境引起关注 兆邦回迁部分生产线事件再调查

2010-12-03 来源:陶瓷资讯 责任编辑:梁淼 阅读:5115
0 250

    自从《陶瓷资讯》11月18日发表本报记者金草的《湖南兆邦陶瓷向广东转移部分生产线》一文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行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湖南临湘市政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兆邦陶瓷召开紧急会议,投资临湘市的部分陶瓷企业则争相传阅《陶瓷资讯》周刊。而行业媒体则争先转摘和跟进报道此事,《陶城报》、中国陶瓷网、华夏陶瓷网纷纷在《陶瓷资讯》周刊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报道。

  一时,关于兆邦陶瓷撤离湖南的消息在行业里面迅速传开。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得知此事后,马上撰文《有感于临湘兆邦陶瓷回迁广东》,更是让准备投资外地的陶瓷企业有了一份警惕的心:内地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1月28日,距离本报发表《湖南兆邦陶瓷向广东转移部分生产线》一文已经近10天。记者前往临湘采访时发现,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依然是兆邦迁移。

  临湘隶属岳阳,北临荆州洪湖,东临咸宁赤壁,是湖南为数不多的长江沿岸城市,有湘北门户之称。工业园位于城南乡三湾地区,于2003年8月正式开园,2006年4月26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冠名为湖南临湘工业园区。

  记者在临湘调查采访时发现,这片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区域,底下却隐藏着滚滚波涛。随着记者的进一步采访,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在好形势的掩盖之下,还存在着更大的秘密。

  10月中旬,兆邦陶瓷经过几番考虑,最后决定搬迁。

  他们把搬迁的合同都签好了,窑炉谁搬,压机谁搬已经明确在案。

  当时他们准备搬迁3条生产线4条窑炉。

  如果按照这个搬迁计划,兆邦陶瓷将直接损失1.5亿元左右。

  但是,11月18日《陶瓷资讯》周刊的一篇报道,打乱了他们的方寸。

  “这篇报道我最少酝酿了一个礼拜。”《湖南兆邦陶瓷向广东转移部分生产线》一文的作者金草透露,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为了取证这个消息,他走访了几个朋友。多番论证之后,他才动笔。

  让作者没有想到的是,报纸出来第二天,就接到了兆邦公司的电话。

  更让作者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文章一时在行业内引起极大的反响。

  10月20日,中国陶瓷网全文转载。

  10月22日,中国建材网全文转载。

  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看到之后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又在各媒体之间流动。

  11月26日,《陶城报》、《陶瓷信息》分别发表《多方传言兆邦陶瓷迁出临湘》和《有感于临湘兆邦陶瓷回迁广东》。网络媒体更是无不转发。

  一时,兆邦与临湘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成为关键字眼。

  报道出来后,企业马上召开会议,一定要追查这个消息究竟是谁透露出去的?是不是内部员工?他们不厌其烦地联系《陶瓷资讯》周刊。临湘政府知道后,立即组织工作组赶赴兆邦陶瓷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施加压力,希望企业留在临湘。

  11月28日下午,记者亲赴临湘采访时发现,园区里面有20余家企业,真正在生产的企业数量仅有五六家。其中,兆邦陶瓷,凯美陶瓷,新美陶瓷和发达陶瓷是园区仅有的四家陶瓷企业。

  记者在兆邦陶瓷门口看到,一些生产工人正下班。

  他们表示,不清楚企业是否搬迁。

  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兆邦陶瓷现在不作回应,因为他们在跟政府谈判。而记者联系兆邦陶瓷负责人,问他是否有搬迁计划时,他迟疑了一下,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附近的村民则表示,11月中旬,他们就曾经来到兆邦陶瓷的门口进行堵路。

  因为他们的土地被征收了,但是没有收到足额的土地款。他们找政府,政府说没钱,他们只好来到企业门口堵路。“堵路是经常的,一个月差不多一次,有时有两次。”

  该村民透露,他们围堵兆邦工厂这两年来,不少于20次。

  “上次我们堵了一次,结果造成几百部车动也不敢动。”该村民告诉记者,11月中旬,为了围堵,他们召集村里面的老年人,在马路的两边各放一辆摩托车,中间放一根晒衣服的竹竿,竹竿上拉起了横幅。

  知情者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来,园区的陶瓷企业,内外环境都是苦不堪言。

  “政府部门来的人太多了,差不多天天都有工作人员来。”一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内就五六家企业在生产,园区有一个主任六个副主任。每天接待这些人都是头痛的事。

  记者调查获悉,让企业生存难以为继的还有政府的承诺没有兑现以及乱收费。

  “政府部门来人太多,承诺没有兑现以及乱收费,是兆邦陶瓷转移的主要原因。”该知情者表示,兆邦陶瓷现在已经投资了最少8亿元。“他不想变成温水里的青蛙,等到水温加热的时候,想跳都跳不出来。”

  投资环境不理想?

  湖南临湘兆邦陶瓷是广东佛山顺成陶瓷有限公司2007年在岳阳临湘投资的大型项目。

  2007年9月20日,顺成陶瓷董事长潘惠沃与临湘市市长毛知兵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这是当地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

  2008年8月18日,兆邦陶瓷开始正式投产运行。

  据兆邦陶瓷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顺成陶瓷湖南临湘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当时设计建设一条仿古砖生产线,投产一年后在2009年停产。“共10条生产线,现在已经停了3条。”兆邦陶瓷的这位负责人说。

  而与兆邦陶瓷相邻的有来自福建商人投资建设的发达陶瓷,江西商人投资建设的新美陶瓷,还有湖南汨罗商人投资建设的凯美陶瓷。

  他们有的在兆邦之前进入园区,也有的在兆邦之后。

  一知情者透露,进入园区的企业都感叹,这里的投资环境不理想。

  “这里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赣、鄂、湘三省交界处,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政府没有把这优势发挥好。物流很不发达。如果你在这里建厂,只想在本地销售,那就可以。但是如果你想在这里投资,然后在全国销售,那这里根本就行不通。”这位人士表示,物流的不通畅导致临湘陶瓷企业走不出去。

  而另一方面是集装箱不发达,给运输带来更大的难题。

  知情者透露,一些企业没有办法,只好转到长沙、武汉发货。“在临湘根本就没有货柜,而且临湘也没有发集装箱的能力。”而更让企业犯难的就是,临湘的瓷土很丰富但品位不高,一些好的瓷砂、瓷土只能舍近求远。“因为临湘的瓷土只适合做仿古砖和瓷片,你要生产其他砖,就要在其他地方购买材料。”

  记者进入临湘工业园时,坐在出租车里面感觉像是坐过山车,时高时低,工业园主干道水泥路面已经烂得不像样子了。

  出租司机告诉记者,因为这条路质量不过关,下雨天的时候山顶上经常有泥石从上而降,结果导致兆邦陶瓷的多名生产工人晚上骑车摔跤受伤,其中20多人还住过医院。

  记者在一陶瓷企业采访时得知,陶瓷企业的排水管直径一般为800mm。让企业没有想到的是,园区总的排水管也是直径为800mm。下雨天的时候,几个陶瓷企业的排水一集合,经常造成“水漫金山。”

  佛山一政府官员表示,企业在异地投资建厂,最看中的是地方的政府的软服务。这个服务做得到不到位,承诺兑不兑现是佛山陶瓷企业选择的重点。

  该官员表示,广东广西历来俗称两广,文化相近,民风相似,于是,近两年来,很多佛山的陶瓷企业向广西转移。其中不少企业转向广东偏远地区投资。

  记者在临湘采访时得知,园区的企业几乎每星期都要接待“检查”和拜访。其中较为勤快的有国税征收,国税稽查,地税征收,地税稽查。而环保、安监、工商、劳动、质监、技监、卫生防疫部门也是常客,有时上午走了一批,下午又来了一批。

  更让老板无可奈何的是,这些官员还经常安排一些亲戚到企业工作。

  “他们来了之后,干事不能胜任还不说,还整天搞出事情来,搞得公司没有人敢管,你一管,他就说他的亲戚是管这公司的,他马上给他亲戚电话。真是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粥。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但是没有这里这么严重。”

  政府承诺不兑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就像鱼离不开水。

  某专家说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是导演,企业是演员。演员演得好不好,演得行不行,政府至关重要。

  如果政府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给企业营造好环境,那么这个导演肯定够水平。企业肯定能迅速发展。如果政府不思进取乱指挥,不为企业着想天天想着上门收钱,或者来一个关门打狗,任何企业都会受不了,都会逃之夭夭,企业投资,来去应该有自由。

  临湘政府部门水平如何?

  在百度上,输入临湘工业园,第一条就是百科词条:

  “园区实行四个一站式服务,入园企业享受所得税免三减二、筹建期市级行政规划费全免、用水、用电价格全优、服务全程代办、管理全封闭等特殊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开园至今,共完成建设投入5000万元,协议征地2文章来自于华夏陶瓷网000余亩。开园来,共签约项目18个,总协议投资16.2亿元,其中投资规模5千万以上的项目2家,亿元以上的项目4家。”

  在词条的后面是,“规划区域有限,发展空间无限,工业园区将秉承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培育一流企业的建园理念,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致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为广大有识之士提供施展才华广阔空间。”

  乍看起来,这个园区还不错。但是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兆邦陶瓷买了1500亩地,到目前为止,只拿到600亩的土地证;新美陶瓷买了580亩地,只拿到100亩地的土地证。还有两家陶瓷企业(发达陶瓷和凯美陶瓷)其中发达陶瓷投产两年多,一亩土地证都没有拿到。”该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在企业入园时就说,买地盖厂之后,就给土地证,但是现在,土地证究竟什么时候发给企业,依然是个未知数。

  因为没有土地证,陶瓷企业没有办法融资。

  据调查,兆邦陶瓷在临湘投资8亿元,在当地银行只贷了8000万,仅十分之一。而新美陶瓷投资2.5亿元,只贷了3000万。

  让企业感觉政府不守承诺的还有一个就是税收政策承诺政府没有兑现。

  一企业老总表示,企业进驻临湘时,市政府还下发了文件,表示这些企业享有优惠措施。但是时至今日,不但没有享受优惠,还经常要被宰。

  “我们进来的时候,已经跟政府谈好了并且签订了合同,国地税收按照125万元每条生产线来计算。但是税务部门不认可这个合同,现在实际征收变成了近300万。”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在产的生产线,兆邦陶瓷有7条,新美陶瓷、发达陶瓷、凯美陶瓷各1条。今年园区的税收任务近4000多万,而园区内四分之三的企业都停产两年以上,如果基本上都摊在这10条生产线上的话,每条生产线近400万。这还不包括各种其它部门的收费。

  职能部门乱收费?

  2010年4月,临湘市政府下发了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让园区内仅有的四家陶瓷企业有苦难言。

  记者在临湘公众信息网看到,2010年2月9日下发的一份名为《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税集中征管的通告》。

  通告中表示,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税费征收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湖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4月1日起对全市境内开采和加工的矿产品的相关税费实行集中征收。

  征收对象包括全市境内开采、加工或者销售铅锌矿(含铅锌矿尾砂)、钾钠长石、萤石、高岭土、花岗岩、石灰石、白云石、河沙等矿产品的企业和其他经营者。

  让企业怨声载道的就是这份《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税集中征管的通告》。

  “相邻的其他地方都没有这么搞,就只有临湘这里有。”一企业工作人员表示,矿产资源税按照法律可以征收,但是职能部门不知道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结果所有原材料都有收税。更让企业感到荒唐的是,企业从外地购买的原材料,如果没有矿产资源税票,也要在他们那里交纳矿产资源税。

  一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当地产的原料按照每吨7-8元计算,而外地运来的则按每吨3元计算。“一条生产线一年要6万吨,每吨按照8元计算的话,一年就是48万元。如果兆邦陶瓷开足10条生产线,一年就要交480万的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税属于财政局收,不算税收任务。

  “就这一条,压得这里的四家陶企喘不过气来。”该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贯彻《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税集中征管的通告》精神。全市共抽调近100名工作人员,在原料产区与园区之间的所有主干道上设立了15至20个收费点。一个卡三班倒,不交矿产税的,扣车扣人,搞得我们的生产成本直接上升。

  当时在工业园区还设立了两个收费点,准备在这里伏击其它后收费点的漏网之鱼,后来我们集体反映如此这样会给客户造成不良印象才取消。”

  记者调查得知,政府开征矿产资源税,实属无奈。

  “前几年引进的企业都没有开工,他们拿了土地证,拿了银行的融资,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只建了一个空壳工厂,就跑了。而这产生的费用全靠政府自己去化解。”知情人告诉记者,那些不开工的企业,很多都是0元拿到土地证。

  “园区现在最少欠款3到4个亿。”该知情人士一笔一笔给记者算:县级市建省级工业园区,一般都要有5亿元才能启动。但是临湘好大喜功,还不到1亿元就启动。结果欠了一屁股债。“这里原先是高低不平的山地,就平土地这块,工程量就很大。按7000亩来算,每亩平整费用3万元,这里就是2亿多。园区的公路、绿化、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设备,也要1亿元左右。而老百姓的征地款以及办证的费用,按3万元一亩算,也是2个多亿。”

  该人士表示,政府的胃口大,肠道小,吃了消化不了,财政能力有限,结果造成乱收费。

  据知情者透露,职能部门在查兆邦陶瓷的时候,把兆邦陶瓷2009年的账本也翻了出来,他们要兆邦陶瓷交2009年的矿产资源税270万元。“去年根本就没有收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税是今年4月份才开始启动征收的。政府为何会如此,他也百般不得其解。”

  向企业借钱不想还?

  “政府不像服务性政府。”一知情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该知情者透露,某企业进入园区时,政府提出借款,用来修路,建水站、建变电站等费用,而这笔金额却高达4000多万元。“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会这么干的,只有临湘会这样。”

  据记者调查,该款项系2007-2009年借给政府,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还款。

  “一开始的时候说借一两年,两年过后,政府又说在税收里面扣减,但是税收也没有扣减,现在都不知道政府什么时候还钱。”

  与兆邦陶瓷受到相同待遇的发达陶瓷也是如此。

  发达陶瓷进入园区就交纳了合同土地款,后来政府表示要去省国土厅给发达陶瓷办证,手头上又没有钱,只好向发达陶瓷借款,一共借了200来万元。

  知情者透露,得到的结果让发达陶瓷颇为愤怒:政府已经挪用了该笔款项,到今天也没有办来土地证。

  “有可能是给了工程队也有可能是给了当地老百姓。因为平整土地工程款和土地款,政府都没有交清,他们又经常闹,政府只好先把从发达陶瓷借来的办证款挪为他用。”

  坊间传闻已久,临湘市的书记要调走,更是让企业的忐忑不安。

  “现在我们都很后悔来到这里投资。”一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招商引资太急功近利,让他很痛苦。“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记者手记:

  企业出师不利纷纷班师回朝?

  自从2006年以来,佛山陶瓷企业面对政府的强硬政策,纷纷在全国各地投资建厂。

  他们有的去高安,有的去景德镇,有的去湖南,有的去湖北,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从2007年至2009年,各地政府部门更是隔三差五来佛山进行招商引资。

  然后,只要深入观察这个行业就会发现,自从2009年开始,陶瓷行业出现一股“回流”。他们纷纷选择在恩平,在广西投资建厂。去内地投资建设的逐渐少了起来。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在《有感于临湘兆邦陶瓷回迁广东》写道:“近年来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不少政府的建陶产业招商,到访过不少新兴建陶产区,对不少地区的软环境真是不敢恭维,不少佛山陶企在外省被当地政府甚至‘平民’搞得焦头烂额,时有听说。

  文章中写道,“前几天在‘城乡十大品牌颁奖典礼’大会上,与一位政府招商干部聊起落户他们那里的佛山陶企,对方说‘别人背井离乡在当地一落户,不少政府职能部门就把他们当村民对待了’,村民是个什么概念?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眼里估计不是儿子就是孙子。”

  “听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就是儿子、孙子也要先将其抚养长大成人,不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这也是我关于“临湘兆邦陶瓷回迁广东”的有感。谁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兴建陶产区,就看谁能够将儿子孙子抚养长大。”

  这确实值得行业深思,也值得当地招商引资部门好好反思。

  根据临湘市招商局接受《陶城报》采访的说法来看,政府的思路已经出现了问题。“兆邦进入临湘时,政府也投入了很高的综合成本,如土地等,在企业投产后,必定要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造福当地。”

  当然,企业有社会责任,也有企业义务。但是,一个企业要在一个地方扎稳脚跟,少则六年,多则十年八年。兆邦陶瓷在临湘才二三年而已,政府就已经想着收获,这不能不让人感觉政府太急功近利。更为搞笑的是,口上说优惠政策一大堆,但是对于陶瓷原材料的管理,对于矿产资源税的征收,却让企业颇为难堪,因为陶瓷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给企业的成本带来了压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只有政府具有长远眼光,具有开阔的思维,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给企业带来福音。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