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天工之城的商业逻辑

天工之城的商业逻辑

2010-09-19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张琳 阅读:2223
0 230

    至少有一种理由,让我在过去一周(而且还将继续)都待在宁波的慈城镇,那就是找到这座古城里一个叫“天工之城”项目的商业逻辑。这个“天工之城”项目有一个后缀:手工DIY产业基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后缀,大致了解到所谓“天工之城”的命名,应该来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这是解读这个项目的密钥。 

(一)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的江北区,据说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按照史书记载,2400年前的越王勾践时代,这里叫“句章”,1200年前的大唐时期,这里因为是慈溪县的县城,所以有了今天的慈城。传说当时把慈溪县定在慈城的县令,是一从长安遭贬下来的官员,他仿照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规划、设计了慈城镇,所以今天的我们还能在慈城的大街小巷自由穿行,而无迷路之虞。

    这个慈城出了一些人物,比如周而复、冯骥才都是这里的人。

    宁波至今还有慈溪的建制,只是县城已经迁往他处,而慈城因为距宁波市中心只有15公里,所以被划归到了江北区。当地政府最初的想法,是要把这座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县城打造成一个类似丽江这样的旅游目的地,所以在2001年,由宁波市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城开”)、江北区和慈城镇3家共同组成了宁波市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慈开”),具体负责慈城镇的旅游开发。

    这是他们最初的商业逻辑。

    在人文鼎盛的江南,类似慈城镇这样的临水依山的小城不要太多,慈开的运营很快被证明是艰难和缓慢的,慈城镇的人气远远没有计划中的鼎沸,3位股东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争执,后两家直接把责任推到了具体操盘的城开的身上,而城开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开发商,盖房子起楼他们在行,搞旅游开发可完全是门外汉。

    应该承认,慈城镇保存得这么完整,相当程度是慈开的业绩。

    在这座古城里徜徉,你会发现每一栋建筑似乎都保存着原样,有些残墙非常明显地被镶嵌在新垒的建筑物体中,这种“修旧如旧”的工艺是浙江人的强项,我在浙江的其他一些地方也领略过他们的这点厉害,其典型与代表,当然就是人称“天堂”的杭州。有一年,我在杭州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居然发现了一座宋朝的亭子,当地朋友拆烂污:有过一个文化大革命,那还有什么宋朝呀?这里原来的确有个亭子,但不是这一座,这座是前几年政府从外面乡下拆来的…… 

    咱们继续慈城。

    就在慈开的人一个脑袋两个大的时候,江北区的一位人大代表有一献策,让他们眼前一亮。

(二)

    这位人大代表是位女企业家,叫忻苹。

    忻苹是位家居产品制造商,专门生产一些类似针头线脑、绣花拖鞋这样的小商品,先是外贸,后做内销,其名下的两个品牌在国内的百货卖场都是灯火阑珊处的佳人,深得一班小女人的追捧。我后来专门去了忻苹的厂,我认为那一走马观花很有发现,起码我认为自己找到了忻苹建议把慈城镇打造成“天工之城”的商业动机。

    忻苹建议慈开向全国各地招商,广揽手工艺人来此开店摆摊。

    忻苹后来向我提供了一份名录,上面林林总总居然有12大类47项,很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可以DIY的手工工艺,比如拼布、刺绣、编织、蜡染、结绳、剪纸……当然少不了类似软陶、哈哈尼这样的陶瓷项目。按照忻苹的设想,慈城镇里的那些老房子不应该总空着,而是应该成为一个“DIY产业发展中心”、“创意设计基地”、“文化教育园地”和“DIY休闲旅游乐园”,她为这一理想,专门成立了一个天工之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有位总顾问,叫黄永松。

    这位黄永松是台湾大学的退休教授,1970年,他在台湾创办了《汉声》杂志,开始仅仅是英文版,旨在向外国人介绍、传播中国文化,后来演变成中文版后,就致力于“抢救中国的、传统的、活生生的、民间的各项技艺和民间美术以及民俗生活,建立传统中华民间文化基因库”。黄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之后,基本上就扎在大陆了。他在北京的工作室离我现在的单位很近,那里现在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文化地标。 
我这次到宁波,就是冲着这位著名的老头去的。

    结果我意外地发现了忻苹及其团队。

    忻苹显然属于那种不仅有想法、而且有行动力的女人,她在自己的设想得到慈开的认同的第一时间,马上联系上了黄永松教授,并且聘黄先生为“天工之城”的总顾问,这个顾问可不是虚的,据黄先生自己说,自2008年项目启动到现在,他已经来慈城镇20多次了,在慈城镇的一处道观里,黄先生甚至布置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 

(三) 

    去年10月24日,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召开。

    ICOGRADA,中文意思“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963年,是由世界各国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创意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等方面专门协会组成的国际性非政府、非政治性组织,也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专业国际组织。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自1964年首次在瑞士苏黎世举办以来,已成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22届,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平面设计的范畴。它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吸引力的设计领域交流大会,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 

    在去年的这届在北京召开的盛会上,黄永松做了名为《居良善上:从手工艺开始》的演讲。黄先生在演讲中说了3个故事。

    故事一:1976年,一个受IBM公司文化基金资助的美国小伙跑到台湾,学习当地的一种制伞技术并撰写研究报告,这个美国年轻人告诉黄永松:IBM虽是高科技企业,却最注重手工艺,所以派专家学者把美国的手工艺全部调查清楚,现在要走出美国本土,记录全人类的手工艺技术。

    故事二:1981年,在德国的慕尼黑,一位当地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黄永松说:德国的工业为什么这么好?就是因为德国注重手工艺。一个民族,只要手工艺好,它的手工业就会好;手工业好,轻工业就会好;轻工业好,重工业就会好;重工业好,精密工业就会好……黄永松说,这话于他如醍醐灌顶。 

    故事三:2002年,汉声杂志在台北筹办一个蜡染展,其中的一件展品来自贵州黔东南的一个瑶寨,那是一位102岁的老祖母在90岁的时候用一种几近失传的工艺“竹刀木蜡”绘制的背扇,这位老人在送出这一工艺品的时候,坚持要剪一个角以“把灵魂留下来”。

    3个故事说完,据说黄先生热泪盈眶。 

    他说:我们的工业一直以OEM的方式在给西方人打工,赚取最微薄的利润,忍受最严重的污染,就是因为我们缺乏那位老奶奶那样的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与珍惜,导致手工艺基础在中国的缺失,工业技术得不到积累与传承,中国人普遍没有手艺精神的熏陶与养成,所以不仅精密工业得不到发展,更没有自己的创新与创意,自己的品牌。 

(四) 

    忻苹说:黄先生同意做我们的总顾问是因为认同我们的理念。据说她跑去找黄永松时,只问黄先生一句话就让老教授欣然前往,她问黄永松:你这些年采了那么多花,现在想不想结一个大大的果呀? 
这真是一种冰雪聪明的投其所好。 

    在黄永松的计划中,天工之城将“立足慈城古县城独特的历史资源,联结社区良质永续发展为基础,学习那些在现代大工业的蓬勃景象中被日渐边缘化的大巧之艺,寻找创意丰沛的源头”。黄先生认为,宁波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却无设计能力,长期代工,造成宁波制造业无法升级,其产业优势必将渐渐失去。 

    用工业设计提升宁波制造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

    据说天工之城想邀请各项民间传统手工艺师,为他们成立手工艺私塾和学堂,建立手工博物馆,让传统手工艺师在获得自身修行精进的同时,凸现手工文化的生机,吸引现代设计者前来投入、选择参与,能够承先启后、温故知新,培养出强大的创意设计能力,为手工艺以及相关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垂直整合序列。

    我对此的理解,就是把传统工艺生产要素化,让它们最终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商品。

    例如忻苹的“蓝印花系列”,就是把南通的一种蓝印花布变成一种设计元素,广泛运用到各种家居小包装、小饰品上,甚至包括一些相册、笔记本和镜框这样的小玩意上——忻苹承认,这个系列的产品会很受市场追捧。(作者:黄茂军)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