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艺术品市场除中国书画、油画外,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瓷器。但是瓷器作为一个较高档的艺术品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说又充满了陷阱,当下瓷器市场被大量的赝品、假货充斥其中,使一些收藏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今天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中国古陶瓷鉴定科技鉴定专家、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所长毛晓沪老师为我们广大收藏爱好者就如何投资瓷器提一些建议。作为一般的收藏者来说,我还是建议多看少动手。因为现在跟20年前不同。20年前,我们只要读一些有关专家的论著,然后到市场去买,那时假东西是比较少的,最起码也是民国的,在80年代我们买瓷器,到自由市场上买一些古董,起码有七、八件都是不错的。现在不同了,现在要是简单的读一些书,然后照本宣科,到市场上去买,基本上成功的几率比炒彩票的几率一点都不高。真正的要搞收藏,第一确实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古董真正好的,价值高的古代艺术品,在市场上价位都是不菲的。千万不要整天想着拣漏,人家看不出来,就根据自己学到的那点知识,拣到一个大漏,明明值一百多万,您几万块钱就买到了,这种思想是最要不得的。
毛晓沪点评收藏家收藏精品
毛晓沪点评:
这是一只扁壶。一看特征非常明显,属于西夏瓷器,名称应该叫做西夏黑釉提花牡丹纹双耳扁壶。从整个工艺特征上来看,第一、它是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这种扁壶往往都是酒具,马、骆驼随身背着,像这种造型的东西在西夏、辽、金。我们也可以看到,它是受北方瓷釉影响。像邯郸地区的管泰、磁州出现的非常多。山西、河南一代,在宋代生产的也是非常多。西夏这个民族吸收了我们北方的至此工艺,创造出他们特有的造型和特有的花卉问世来,像这种扁壶过去人们不太认,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它都不了解,因为西夏被元朝给灭了,灭了之后,整个地上的文物破坏得很厉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西夏这个王朝都了解的很少,后来随着内蒙古黑水城的文物出土以后,当然这批文物在解放以前都被俄罗斯的一些考古学家掠夺走了。随着这批文物出来的很多文献,才对西夏东西有所了解。西夏黑釉提花牡丹纹双耳扁壶
毛晓沪点评:
刚才那件西夏瓷俗称为老窑瓷器,现在我手里的这件是非常典型的明清瓷器,这件应该是雍正珐琅彩人物纹盘,后面是落款,“雍正年制”四个字,这个盘子很多人问了,为什么你不说是粉彩,而说珐琅彩,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两种是比较模糊的。从我的研究来看,我认为如果从原料上讲,粉彩和珐琅彩用的是同一类原料,在古代文献上没有“珐琅彩”这个名词,只有“画珐琅”这个名词,顾名思义指的是工艺,一种画法,一种技艺,跟它对应的实际上是掐丝珐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景泰蓝,明朝时期,景泰年间,景泰蓝得到蓬勃的发展,是在铜胎上掐丝,然后是在掐丝的框里面填彩料,我们叫掐丝珐琅。画珐琅从欧洲传入,在康熙年间。釉在铜胎上直接进行绘画,所以叫“画珐琅”,用的是什么原料呢?在古文献的记载就是洋彩,为什么?因为是进口的,所以中国人有个习惯,把进口的东西都叫“洋料”。“洋彩”就是由欧洲进口的彩绘原料。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国家本土生产的原来固有的我们叫“古彩”,也可以叫做“五彩”,又有人称为“硬彩”,明朝万历嘉靖年间普遍使用的彩料,洋彩一个色彩比古彩更加丰富,有很多过去没有的颜色,它都有。
雍正珐琅彩人物纹盘
毛晓沪点评:
这件高足杯,只要我们看一下款,就一目了然了,叫“大明宣德年制”,有很多藏友看了这个高足杯,恐怕就会联想到是不是现在景德镇的仿品呢?怎么这么新呢?还这么亮?颜色还这么鲜艳。实际上这是北京一个藏友在20年前从一个收藏家手里买的,这件东西可以说除了保存的品相完好之外,它的工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我前面已经说了,鉴定瓷器就是挑毛病,你不能因为它亮、它鲜艳就判定它是赝品,我们可以从它的釉里面。你看底足这一块,款式、修法、包括胎制、修皮工艺,而且说句实际的,现在景德镇的仿品,特别是这种横釉,这个非常典型,白中泛青,这东西是宣德年间的极品,叫“宝石红”,我们有一句话叫青花为贵红釉为宝,这指的是永宣瓷器。在古代还高于我说的珐琅彩的,但是现在它卖不过珐琅彩,这就是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古代的审美观有差异的。
大明宣
德年制高足杯
毛晓沪访谈实录

人民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实战派”瓷器鉴定专家毛晓沪,毛老师来为我们讲一下瓷器造假的秘密与今后瓷器市场的走向。毛老师,现在文物鉴定界流行一种说法,在鉴定家中分两个派别,一个是“实战派”,一个是“学院派”,您能给我们简单讲一下这两个派别的一些区别以及他们的含义吗?
毛晓沪:
实际上说两个派也不完全。有的人还把专家分成六类。当然也有分成两类的。实际上古陶瓷鉴定跟它的市场是息息相关的。真正的鉴定家从历史上来看,实际上都是从市场上摸爬滚打最后出来的真正的“实战派”鉴定家。比如老一辈的鉴定家孙瀛州先生、耿宝昌先生,解放以后他们虽然到了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博物院仍然从事古代陶器的鉴定和研究工作,但是最初他们都是从琉璃厂出来的,在琉璃厂开古玩店或者做学徒,学有所成后从地那里出来。
人民网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高古瓷,还有元、明、清这两类瓷器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常见的,我还想再向您请教一下,瓷器大致的类别。请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毛晓沪:
在古陶瓷这一块,可以说分两类。一类我们称作老窑瓷器,一类和它相对应的就是明清瓷器。所谓“明清瓷器”实际上不仅仅是明、清,包括元代景德镇窑生产的各种瓷器。老窑瓷器就是唐、宋之前生产的瓷器,同时也包括元朝除景德镇之外的其他窑口的瓷器,为什么这么划分呢?实际上一个跟历史有关系,一个跟陶瓷的审美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元朝是一个分水岭。现在人们审美观实际上是受到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陶瓷审美艺术的影响比较多。对唐、宋时期的老窑审美艺术,往往现代人由于历史的久远而不太了解,之所以这么分,实际上是他们陶瓷艺术的风格有一个决然不同的区别。
人民网
就像明、清瓷里面,元青花价格比较高,像清瓷粉彩类的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让您再介绍一下,您觉得在瓷器整体类别里面都有哪几项比较珍贵,市场价格比较高?
毛晓沪:
实际上各类瓷器,只要是代表那个时代的技术、艺术的、顶峰的一种表现的东西都应该很珍贵,你说的这个珍贵可能是以市场的价格为标准,并不一定是以历史意义、文化、社会背景这方面为标准的。现在来讲,明、清瓷器在市场上非常热销,为什么?因为明清瓷器首先工艺要比古代更前进了。随着人们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制作水平不断的发展,越做越好,所以明、清瓷器非常漂亮,首先它有一个华丽的外表,红的、绿的等等,非常漂亮,而且又有各种纹饰。而老窑瓷器比较素雅,没有鲜艳的外表,作为初入世的人,特别是当代的收藏家,受这些明、清瓷器的审美意识的影响是非常重的,所以首先一入世就被这些有华丽外表的瓷器所重视,比如老窑瓷器现在市场价位远远比历史上的价位差得很远,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质都有关系。所以现在有人说,玩老窑瓷器玩的是文化,玩明、清瓷器玩的是工艺。
人民网
近几年收藏家炒作的特别乱。我们的收藏者也就跟风,认为元青花会以后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是我觉得这个市场不是很客观,我想就您这些年的经验,给我们谈一谈,今后瓷器市场大致的走向。
毛晓沪:
至于瓷器市场大致的走向,当然我有我的看法,但不一定对,因为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代表我个人的一种观点。现在明、清瓷器的价位普遍都比较高。少则几十万,动则上千万,或数千万,就像您刚才说的元青花,前两年的“鬼谷子下山”卖到两亿多人民币,这个价位在我们看来就已经是天价了。它有没有升值潜力呢?实际上也不能说它没有升值潜力了。之所以它能炒到那个价格,跟市场的需求有关系,而且因为一个瓷器的价位高低,不是由一种因素影响的,它有市场因素影响,这点很重要的,同时还有存市品的多少,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再有一个它代表不代表那个时期最先进的工艺水平。这些都是影响它的价格因素,同时现在还有一点影响它的价格因素就是它的出处,因为现在假东西特别多,有很多东西来历不明,没有历史记载的,就像我们一些书画,如果这张画是书里记载的,它的价位就被认可,价格就非常高;如果没有,尽管是名人的,但是偶尔出来的,市场就会对它信心不足。尽管是真的,也未必能卖出很好的价钱,市场对瓷器价位的影响是非常高的。
人民网
您刚才讲,一些造假者想尽办法做假,您是做过古瓷高仿的,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您能给我们提供一下高仿品的特点,以及鉴别古瓷辨伪的关键窍门。有哪几项是比较关键的?
毛晓沪:
窍门有没有,有,但是不能绝对化,如果绝对化们可能就要出问题了。比如原来我看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写的文章里面,说粉彩瓷表面有一种光泽,就是它表面对光线有散热作用,像油沫一样在水里面,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五颜六色的光芒。有些专家认为有这个蛤蜊光的就有上百年以上,读者就记住了这一点。只要见到这样的,就买。有一回有一位收藏家,带了好多东西到我那里去,我看到全部是景德镇新仿的,他抓住这一点,其他地方都不考证,我就看有没有蛤蜊光,造假者利用学者专家的这种说法,你不是说一百年吗?他就想办法做出来,做出来之后就能在市场上走俏了。所以千万在我们鉴定过程中不能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一定要全面、综合地去分析。
人民网
瓷器造假的手法都有哪些?请您给我们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毛晓沪:
不同窑口的瓷器,不同品种的瓷器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是古代的方法,现在要仿也要按照古代的方法去做。所以现在不能泛泛的去谈。比如现在的瓷器制造(造假)有两个方法。第一按照古代的样子做出来,它的胎制、釉制、造型等仿出来。另外还要表现它的历史深沉,这样它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做旧。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做旧往往就是简单的做一下就是为了出口,显得古老一些。比如北京的陶瓷厂就曾经采用汽油把沥青溶解了,用溶解的水在瓷器上刷,然后再把它擦干净,这样显得表面比较陈旧,但是这种方法都很简单,这并达不到能够让专家都看走了眼的程度。现在随着造假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的招数层出不穷,而且还要根据他做的情况,有的是要仿出口瓷器,怎么在上面做土锈。要想把一件瓷器做得逼真的话,往往要有丰富的对珍品旧貌的研究,这样才可能把赝品做的很像,正是这样很多造假者对瓷器研究得很深入,他做出来的瓷器,猛一看,确实很好。比如瓷器表面第一步往往是消光,新消出来的瓷器在古玩行里有一句俗话叫贼光,看着非常的亮。一般老的瓷器,特别是使用过的瓷器,表面可能有各种磨损,而且光泽也不那么咄咄逼人,他就要把它的光给消下来,消光有很多方法,比如用算腐蚀,还有打磨,这属于物理消光。另外还有其他的,把它用土包起来,用低温回窑。同时还有往釉子里面加消光剂。你知道咱们建筑瓷里面就分光亮、亚光的、无光的,实际上就是釉子里加了消光剂了,他就是利用这种科技,使它的光线变的暗淡了,就正好和旧的瓷器光泽一样了,不那么亮了吗,这都是造假的手法。
毛晓沪为热心网友点评藏品
人民网
书画收藏频道您好!谢谢指点,我是江苏省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我将自己提出有关藏品问题的照片发给你们,请查收。谢谢!
一件瓷笔洗:笔洗从支钉烧法,开片、器型,像宋汝窑的瓷器;从釉色看又有耀州窑特征。器高3.0厘米;底径11.0厘米,裹足满釉,支
钉烧法。(底部有如芝麻细小挣钉)器口外缘有一圈凸突的旋纹,釉色微浅黄中闪绿。全器釉面有不规整的细长纹开片,釉内有大小
气泡,釉层较薄,釉面温润柔和,光泽感不强,胎体较厚,胎为香灰色。内底部印有:马、狮子、仙鹤、宝相花等图案。中心部位有
一圈凸出的珍珠状。飞马奔腾,雄狮咆哮,给人的感觉非常生动。器型规整,釉感如玉。不知是什么年代的瓷器,什么窑出品?第二件瓷器:瓜棱扁形体瓶,形体规整,瓶身精细。口、足微侈,呈葵花形。口径大于足径,底足内深度与外深度基本相同;瓶表面有
如冰裂大开片;造型优美,富丽华贵。器物非常完好无损。
器高16.5厘米,口径6.5×5.5厘米,足径6.4×6.0厘米。通体施粉青釉,釉厚温润。乍看胎壁很厚,是否是多次施釉、釉层肥厚所致
?釉质晶莹润澈,有很强的玉质感。用放大镜照看,可见釉内有细小均匀气泡,恰似泡沫状浮于釉内,瓶口缘部釉较淡薄。微露胎骨的
紫色。距圈足底1毫米无釉呈黑色,为典型“紫口铁足”的特征。不知本人形容是否正确?请专家给予签定年代及出自那个窑的瓷器。毛晓沪点评图一:

这件东西是一件现代工艺仿品,首先釉子是仿临汝窑那种青瓷釉,但是胎是注浆工艺,用模子翻铸出来的,这里头纹饰类似于青铜镜的纹饰,仿汝窑支钉,胎质又非常白,,釉薄的地方胎很白,是注浆出来的。这是什么地方仿的呢?这是河南地区禹州、临汝一代造假的人做的。
毛晓沪点评图二:

这也是注浆工艺做出来的,胎质不对,采用多元配方,这两点就把它pass了,这是现代仿品。
作者:沪谈瓷器造假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