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总投资1亿美元!又有陶企老板在海外投资建瓷砖厂

总投资1亿美元!又有陶企老板在海外投资建瓷砖厂

2025-09-10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刘思桃 阅读:2518
26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陶企加速出海,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背后,既有国内市场环境的“推力”,也有海外市场机遇的“拉力”,同时还离不开国家战略和陶企产业实力的“助力”。

近期,又有多家中国陶企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外投资建设工厂或成立合资公司等。其中,包括两家陶企同时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开拓市场。

 

福建一陶企老板在海外投资建厂

总投资1亿美元

近日消息,由中国陶企投资建设的永欣瓷砖厂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正式投产并实现首批产品出口。

据了解,该瓷砖厂是费尔干纳当地首批由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建设的陶瓷生产项目,生产的陶瓷产品主要面向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市场及周边国家供应。项目投资方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陶企——永欣(Yong Xin LLC JV),主营业务为瓷砖生产,其背后实际投资人为福建省漳州建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鸿强。

该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根据今日汇率,折合为人民币约7.13亿元),目前已投入7000万美元,已经完成了设备调试并进入销售阶段,并且已将首批瓷砖成功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价值约85万美元(根据今日汇率,折合为人民币约606万元)。

图源:lteca展览

该项目创始人苏赫巴蒂拉·米尔扎耶夫表示,工厂将在今年年内达到满产,并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深化与国际市场合作。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中资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取得新进展,也为中亚区域制造业与国际贸易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据悉,目前,该工厂拥有700名员工,预计全面投产后员工数量将增至1000人。

根据公开信息,投资人吴鸿强是福建较为知名的陶瓷企业家,其资产规模十分雄厚,在福建拥有多家企业,担任福建瑞成陶瓷有限公司、福建晋江市瑞成物流有限公司等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漳州升亿隆建材有限公司、福建磁商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股东或高管。

福建漳州建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鸿强(左四)

图源:华安县慈善总会

福建省漳州建华陶瓷有限公司仅是吴鸿强持股的企业之一。据悉,这家公司是一家家族企业,成立于2010年7月15日 ,总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大洲工业园 ,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注册资本为5580万元,主营陶瓷砖生产,分别由吴鸿强与吴思博、吴思旭、吴思棋、吴真真各持有20%的股权,吴鸿强为实际控制人,吴思旭为法定代表人。其拥有4条生产线及国际先进设备,产品覆盖国内外市场,员工超700人(截至2023年数据)。

 

佛山陶企在乌兹别克斯成立陶瓷公司

共投资7千万美元引进生产设备

8月30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建的乌兹别克斯坦皇冠陶瓷合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冠陶瓷”)开业点火仪式在费尔干纳州顺利举行,这标志着佛山陶企在中亚首条智能化陶瓷生产线正式投产。

据悉,双方特意选在乌兹别克斯坦独立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行之际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举行开业点火仪式,以此向两国辉煌历史致敬,献礼和平与发展。

该合资陶瓷公司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成果,承载着中乌两国友谊与合作的深厚底蕴。其一期投资占地300亩,共投资7000万美元,引进了中亚地区最大的一万吨型全自动化压机与宽体窑,预计年产能可达1000万平方米,可生产2米以内多种规格高端瓷砖,可实现主要原材料本地化与节能降耗技术的跨越式突破。‌

据皇冠陶瓷联合创始人向承刚透露,皇冠陶瓷已选派40余名中方技术与管理骨干,与乌方员工携手共进,将中国的现代化陶瓷工艺、技术与费尔干纳州深厚的制陶智慧相结合,通过“传帮带”模式,共同打造中亚陶瓷产业新标杆。

公开资料显示,向承刚是中国建陶行业知名的技术研发专家,从事建陶行业相关工作多年,目前是佛山多家企业的管理者,担任佛山市铭冠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佛山市铭冠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创标陶瓷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诺研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股东和高管。

 

科达又一标杆整线在印尼投产

8月29日,由科达制造旗下科达陶机承建的印尼首条大产量抛釉双层窑生产线在印尼Pegasus陶瓷成功投产。

这条全新生产线拥有KHM连续化浆球磨系统、KDM模块式连续球磨系统、SD20000大产量喷雾干燥塔、新升级KD6818XL压机、高效自循环KGG系列七层干燥器、KYG-DL高效节能双层窑、数控智能抛光线、污水处理系统、智能储砖线、在线分级包装全自动包装线等设备,集成了科达制造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可为中国在印尼陶瓷市场树立“中国智造”的新样板。

早在2002年,科达陶机便进入印尼市场,2010年以后,其在整个印尼陶瓷市场新签窑炉新线的占有率已攀升至第一位,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在印尼树立了遥遥领先的市场地位。

科达制造提到,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之一,GDP增长率常年保持在5%左右,拥有近3亿人口,市场空间广阔,加上与中国达成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成为不少中资企业出海的首选。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上文所提及的陶企,包括蒙娜丽莎、东鹏、金意陶、天安新材、大角鹿、欧文莱、帝欧、新中源、新明珠、慕瓷、罗曼企业、简一、中鹏国际、卡布奇诺、旺康集团等众多陶企,通过合资建厂、轻资产合作、设立研发中心等多种模式也进行了海外布局,覆盖意大利、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非洲地区、越南、中东、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约旦等地。此外,包括美胜陶瓷、七彩陶瓷、山美陶瓷、泗农建材、泉隆建材、联兴建材等中小微陶企与多家俄罗斯采购商达成初步合作共识,涵盖产品代理、供应链对接等领域,进一步开拓了俄罗斯市场。

 

为什么中国陶企纷纷出海或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探究中国陶企陆续开拓海外市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国内市场压力导致。近年来,在建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低迷、环保成本上升、价格战愈演愈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陶企的利润不断被蚕食,国内市场也因此而增长乏力,迫使其不得不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二是海外市场的“拉力”增强。相比之下,海外许多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及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期,对瓷砖的需求旺盛。例如,加纳政府宣布计划到2050年全国建造800万套房屋以适应人口增长,南非也发布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还有部分国家为吸引外资,会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如乌兹别克斯坦)。

这降低了陶企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此外,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政策框架和支持,降低了政治和经营风险,鼓励着国内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三是规避贸易壁垒。这是其中非常直接且重要的动力。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的关税壁垒。包括印尼、阿根廷、英国、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对中国瓷砖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或保障措施税,有些税率甚至高达百分之百以上,严重削弱了中国瓷砖的价格竞争力。

而通过在海外直接建厂生产,贴上“当地制造”的标签,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维持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这些地区设厂,往往能享受到比国内更低的土地、能源(如天然气)和劳动力成本。此外,本地化生产还能帮助当地经销商更好地贴近终端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交货周期,并节省高昂的跨境物流费用。

四是陶企自身的发展“动力”提升。除了外部环境的推拉之外,中国陶企自身实力的提升和战略眼光也是出海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工业在技术装备、生产工艺、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已具备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陶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或是简单的贴牌代工,而是致力于以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积极打造全球品牌形象,从而打造国际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全球知名度。

另一方面,通过在全球不同市场布局产能和销售网络,陶企可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应对各种风险(如政策变动、市场需求波动)的能力,实现更稳定的发展。同时,陶企还能通过出海接触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品牌实力,助力国内产业升级。

 

有业内人士认为,出海既是中国陶企当前寻求突破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国陶瓷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未来,成功出海的陶企必将是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本地化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备强大综合实力的企业。对于中国陶企而言,出海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和发展题。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