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动荡之际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动荡之际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2008-08-03 来源:中国陶瓷网 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小张 阅读:1647
0 250
       虽然建陶业远没有像服装、制鞋、玩具等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出现大面积的停产、关闭潮,但由于受整个市场大  环境的影响,建陶企业正经受着严酷的挑战,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自6月份以来,众多陶瓷企业受累于多重因素影响,市场销售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库存爆满,甚至出现了停窑调节的现象;而在一些新型产区,新建的车间和生产线也明显放缓了步伐,整个行业全范围显现出“冬天”的痕迹。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用“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制造业的一个现象:在价值链上,处于价值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创新和营销、服务是增值最大的,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环节。
  凭借丰富的原料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建陶行业在赢得世界生产制造中心与出口大国地位的同时,大量的生产要素聚集在“微笑曲线”最低环节,这是中国建陶业乃至中国制造业最大的软肋,也是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动荡与产业调整首当其冲的挤压对象。而素有“民营企业教父”之称的郎咸平则在本周三佛山举行的珠三角制造业破局之道上提出了“6+1”制造产业链的概念。朗咸平认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把“6+1”里面最差的“1”放在中国,而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放在了发达国家。因此,未来的产业竞争,已不是制造环节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产业链竞争时代,即 “6+1”的统一竞争时代。
  无论是“微笑曲线”还是“6+1”产业链竞争,都深刻揭露出单纯依靠制造优势环节的凄惨命运。事实上,现代中国建陶业在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早已是积疾成疴,欠账太多。而这些账,迟早是要还的,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而且是越往后、越被动、代价越大。这也是当前国家对“三高一低”产业进行大幅度调整与升级的意义所在。
  建陶行业的产业调整与结构优化已成必然之举,无可回避。只有与时俱进,主动应对,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然而,怎么样调整?怎么样优化?不同的产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老板,却是各有各的理论与行动。无论怎样,认清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尊重行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放眼未来,科学规划,摒弃跟风模仿式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遵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调整、主动应对,才能在这一轮的产业调整中求得生机,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与升级。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