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创新成本高拖了日用瓷后腿

创新成本高拖了日用瓷后腿

2006-11-18 来源:消费日报 责任编辑:欧阳柯 阅读:2043
0 200
      日用瓷廉价,生意难做;工艺瓷附加值高,遍地开花。随着陶瓷市场变化,许多工业设计师"摇身"变成工艺美术师 

  11月1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金边文化中心,由江西省景德镇市精艺陶瓷有限公司主办的景德镇陶瓷展销会悄然开幕。展架上精品琳琅满目,但业内人士仔细一看发现,绝大多数展品都是“好看不能用的”工艺品,日用陶瓷不知隐身何处。 

  而就在金边举行陶瓷展销会前几天,11月8日至15日,广东清远第二次迎来景德镇陶瓷展,确切地说,主要是工艺陶瓷的展览。展览者言辞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明如镜等景德镇陶瓷的特点,展品也大多为海内外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之作。然而,日用陶瓷的身影还是难以寻觅。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无论是在我国城市的大小宾馆饭店,还是在大街小巷,再也难以看到景德镇陶瓷餐具的身影。记者近日从北京街头几个卖瓷器的推车小贩处得知,他们所卖的廉价工艺陶瓷倒是来自景德镇。而在大中超市的货架上,质地精良的日用陶瓷,也鲜有来自曾经名噪海内外的陶瓷产地景德镇。 

  一位在景德镇多年从事陶瓷生意的陶瓷商店老板告诉记者,如今在景德镇,天价工艺陶瓷到处都是,而价廉物美的瓷碗、瓷杯难寻。即便能买到,质量、款式也未必有几十年前的好。 

  难道是不登大雅之堂,或是没有市场,导致日用陶瓷被景德镇逐渐抛弃?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史教授欧阳世彬认为,现在大肆宣扬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如炒得沸沸扬扬的“珠山八友”,其实并不妥当。景德镇的出名,不是因为哪个派系的技艺,而是因为它大量日用陶瓷的生产。古代的景德镇,向宫廷进献的也是日用瓷,并非工艺陶瓷。而工艺美术陶瓷绘画这一部分,是后来逐渐从日用陶瓷中分离并发展的。 

  欧阳世彬认为,发展工艺美术陶瓷无可厚非,但并不能以牺牲日用瓷为代价。很多业内人士也对景德镇日用瓷的衰退表示担忧。“如果不是日用瓷的发展,就没有景德镇的辉煌。”他们认为,目前景德镇缺的不是工艺美术大师,而是能支撑行业发展的工业设计大师。 

  根据计算,以景德镇现有的国家级工美大师的规模,每年仅能为景德镇创造不超过1亿元的收益,但一位日用陶瓷工业设计师,平均每年能得到5000万元的订单。 

  令业内扼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始成为瓷画家、瓷雕家,却不愿花点心思设计几只可以使用的陶瓷碗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据介绍,创新需要一定的先期投入,生产工艺需要重新制版。由于成本巨大,企业不敢承担风险,宁愿一直用老的模版。而原来的设计师因为一直无用武之地,也纷纷转为工艺美术家。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舒慧学介绍,一位名家的手绘花瓶价格可以高达数万元,甚至十数万元,即使是一个茶杯,也要千余元。可日用瓷的设计费用却非常微薄,致使现在常用的日用瓷,如碗、盘、杯仍沿用明代正德年间的造型,千年不变。由于设计的落伍,致使有“瓷都”之称的中国,许多企业成了国外著名品牌的“加工厂”。 

  在我国唯一的陶瓷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业设计教育也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该学院教授钟莲生指出,现代陶瓷主要分为陶瓷设计、陶瓷绘画和现代陶瓷三大板块,对于景德镇而言,陶瓷设计的发展空间原本极大。而目前的情况是,业内很多人士本末倒置,跳过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去追求各种陶艺风潮。 

  记者联系景德镇几家陶瓷公司后得知,工艺陶瓷仍然是各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虽然也有日用陶瓷,但公司打出来的旗号无一不是“陶瓷工艺品”。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日用瓷的工艺、材质可以与世界一流瓷器媲美,但设计水平却远远落后,自主品牌也乏善可陈。有专家表示,日用瓷与艺术瓷并非水火不容,应该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共赢的支点。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