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增长提速效益提高
2006-02-14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梁园
阅读:1681
2005年,潮州市委、市政府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从潮州实际出发,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特色经济、文化经济和港口经济,增强潮州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各项主要指标增势良好。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生产总值 2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3%,实现工业增加值55.2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居全省各市第6位。陶瓷产值、产量、销售额、出口额、创新能力保持快速增长。各县区陶瓷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潮安县增长48.17%,饶平县增长56.49%,湘桥区增长35.05%,枫溪区增长23.9%。 1至11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生产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20.3%,其中陶瓷工业增加值15.81亿元,增长32.9%,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45%。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增长12%。 效益略有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新产品产值52.3亿元,增长28.5%。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销售产值250.4亿元,增长18.2%。出口交货值99.1亿元,增长15.8%。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新工艺的采用,陶瓷企业研创能力不断加强,产品花面、器型层出不穷。 对外贸易保持活跃,传统商品出口增长较快。1至11月全市海关出口总额12亿美元,增长27.4%,出口额居全省第10位,增速居全省各市第7位。其中陶瓷商品出口6.03亿美元,增长37.6%,所占比重为50.25%。亚洲仍为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5.1亿美元,增长9.1%,所占比重为42.5%。欧美市场出口形势喜人,其中,欧洲市场出口额为2.87亿元,增长68.5%。北美洲出口额为2.27亿美元,增长46.0%。 龙头企业发挥优势,区域效应明显;产品产量增多,对外贸易活跃。今年至11月份,日用陶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产品产量186885万件,累计增长13.88%;卫生陶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产品产量354.02万件,累计增长16.06%。工业陶瓷电阻瓷基体1054.6亿只,累计增长4.28%。 财税收入增势良好,县区财政收入全面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9亿元,增长19.9%。两县两区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潮安县、枫溪区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9.7%和25.6%,饶平县、湘桥区财政收入增长15.7%、13.7%。全市国税国内税收收入12.16亿元,增长21.78%,其中,工业增值税9.02亿元,增长25.13%。地税税收总收入7.69亿元,增长22.38%。 继获“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瓷都”称号之后,2005年12月,潮州市被认定为省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230家,陶瓷产品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潮州陶瓷也不断获得国内外认可,产品誉满中外。长城、伟业、松发、四通、顺祥等5家企业产品,跻身″中国名牌产品″行列,约占全国名牌总数(陶瓷类)的三分之一。基本建设增势良好,1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4.0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33亿元,增长33.89%,所占比重为69.3%。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