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唯祖:未来中国陶瓷市场必定是大企业大财团掌控的天下
2005-12-15
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2772
在我国建筑卫生陶瓷2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一批创建只有6、7年的华东台资企业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以长远的战略规划、高端的市场定位、强烈的品牌意识、严格的企业管理、优异的产品质量后来居上,成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当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的广东陶企,一直以来都对华东陶企充满了敬佩之情。面对全球经济一体的市场格局,华东陶企和广东陶企两者之间如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面对国际市场,是我国陶瓷业做大做强的有益探索。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台资企业苏州罗马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唯祖先生。
记:请您谈谈华东陶瓷企业与广东陶瓷企业之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他们各自是如何应对市场的?
黄:我觉得华东和广东的陶企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竞争对手和游戏规则,没有太大的差别。我想华东陶企跟广东陶企的差异主要是在他的成长背景,因为广东陶企的原料本身很丰富,大部分企业都是从私有制,没有历史包袱,每个人都想积极去创业,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就比较灵活。而华东的陶企,以台资企业居多,有着延续过去成功经验的发展模式,有一套成熟或定型的管理制度。
华东的企业,更多地是站在一个投资的角度来看市场,认为国内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可以做长久的,加上过去的一些历史经验,就使企业沿着一个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迈近,对市场的敏感度没有广东企业强,变化速度也慢一些。而广东陶企在思路上就比较灵活,由此导致了投资、决策、市场定位、发展思路和组织架构等方面的不同,其它我觉得没有什么地方不同。
记:华东的陶企讲究先做质,再做量,先练好内功、做好质再慢慢向量上扩展;而广东的企业却大都先做量再反过来做质,这两种理解,您认为有没有它的道理?
黄:这是有一个前提的,不管是华东还是广东,做质还是做量,这都需要一个很大的市场来支持,以及如何改善条件,如何不断去扩充产量和行销通路,这都需要很大的投资。华东陶企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资金这方面,假如华东地区的陶企给他充分的资金,也像广东一样地方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我想也可以做量。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80%是中低端的,虽然市场很大,但华东陶企只能先从质这个优势上去下手,而且这个优势还不会长久。中低端市场并不是华东的企业不想做,而是投资环境、资金、市场等因素决定了你只能做高端市场,而广东的只要注入资金,买地、建厂、技术、管理、通路、市场很快就配套起来了,华东企业就没有那么方便,所以做企业我想大家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你的背景问题。
记:广东现在正在掀起新一轮陶瓷建设高潮,您怎么看这种扩建现象?
黄:这么单一的一个市场,很多人都会想要进来的,尤其是广东,因为有地缘和环境优势,大家就朝量这方面去发展,因为只要产品出来,经销商就会拿钱来买,所以造成广东企业形成一种只要把生产做大,就能做起来的思维;另外一个方面是这里每个乡镇都在发展企业,看到这个行业给当地带来那么大的税收,这些税收使政府官员觉得一定要去发展陶瓷企业,石湾和南庄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各地也和佛山一样正在扩建,利用一切机会吸引投资,甚至把招商引资当作一个绩效来评估,由此带来国家的税收、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政府官员的高升;此外,这当中有人觉得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已经控制不住了,企业将来是不是归自己也不知道,而眼前这一块是最重要的,假如能够利用政府的资源进行扩张,自己能够得到某种利益,那何乐而不为呢?在这种情况下,又加上国人不服输,你能够做,我也能够做,大家都跟着领头羊走,所以这几个因素造成中国的陶企一定是越做越大。
记:近年来,广东陶瓷企业大都在走国际化,您能谈一下国内陶瓷业与国外陶瓷业的发展背景有什么不同?未来的发展格局会是什么样呢?
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同是汉族文化,大都讲一种语言、生活习惯也差不多。不像欧洲,北欧与南欧、东欧跟西欧,整个面积还不到中国大陆的2/3,可是这里面拥有的民族、宗教、语言、生活习惯就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他们的工业较发达,但在陶瓷行业经过慢慢的整合,也只有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陶瓷工业比较突出,这个跨度达50年;中国才短短的20年,就已经是一个全世界商家都很羡慕的市场,只要进入到一点,就可以扩散到全国,所以大家都想要进来,这就是大部分外资企业进来的原因。可是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不是你10年20年就可以走完的,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就我们罗马来华东而言,绝不是因为看别人来建厂,看这个行业景气,就进来了,而是有一个长期规划的,要做30年40年甚至更长远。
一些发达国家虽然限制陶瓷制造业,但却全面进入陶瓷流通业。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流通渠道和网络对陶瓷终端市场进行控制,而且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我认为将来陶瓷行业的发展走势会分为两块:制造业在国内,而且是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族群优势和地方背景的,企业会逐渐扩大;物流业则是国内财团和国际财团争夺的焦点。这两块都需要政府支持、财团支持,所以国内一定要有大财团,才能发展起来。中国是一个单一的市场,单一的市场是最容易养成大企业的一个环境,像美国的制造业全部只有前面10家能够活好,那么中国大陆也一定会变成这样的,所以这个行业最终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够活。
记:据业内人士介绍,意大利的陶企不喜欢中国同行参观,这是为什么?他们是不是害怕中国陶企抢占其市场?
黄:意大利的陶瓷机械制造能力很强,但是在出口方面与日本不同,日本是只把已经淘汰或非核心的部分卖给别人,好的自己保留。意大利就不一样,国内有好的设备国外也卖,纯粹是站在销售的角度来卖机器的。可是意大利人也很矛盾,多卖一台机器就代表多一个竞争对手,这就是意大利许多企业都不愿中国人来参观的原因。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今天中国的陶瓷业发展太快了,陶机制造业一日千里,使意大利失去了原有绝对优势,因此就有意无意阻碍中国了陶企模仿和学习它,进行技术封锁。
近几年,中国瓷砖以非常低的价位进入国际市场,又使他们害怕中国国内瓷砖来抢占他们的市场,他自己的寿命就会越来越短,所以就有了惊觉心理。中国有些方面连意大利也赶不上,尤其在抛光砖方面,中国有很多优势,譬如原料资源、能源、劳动力等方面,都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不能相比的。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未来的世界陶瓷市场,中国产品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消彼长,意大利不喜欢中国陶企参观和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自然不足为奇。
记: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大企业、大财团之间的竞争,而中国的陶瓷企业相对而言还很小,如何整合陶瓷企业并形成自己的旗舰组织呢?
黄:这就如两种不同的人,要成为夫妻,要结婚就要谈恋爱,就要有激情,可是这两个企业由于是利益的结合,一定会有冲突的。合并成大型集团虽然是一种趋势,但却有企业实力、文化、驾驭能力等诸多障碍。最重要的是谁能有组织架构,谁能让两个或更多企业结合在一起,或者说谁能够建立一个这样的组织,吸引另外几个企业过来,心甘情愿地跟你在一起,使一个组织融合在一起,不然,你就无法合并。很明显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瓷砖业以前号称500到600家,而现在的大型集团不超过15个,西班牙也是这种情形。所以未来中国陶瓷市场必定是大企业、大财团掌控的天下。
一个好的企业有计划的经营,是对一个民族的贡献,国内的条件太好了:有最优良的瓷土,拥有一个最大的人口,国民收入从1000元到1万元之间,这是发展建材业最好的时候,是一个企业变成一个大型集团的最佳机遇。然后它会成为一个超国际的国际型企业或集团,因为光国内这个市场你做大也就变成国际型了,所以这个阶段绝对不是量跟质和价格这个因素决定的,而最重要的是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去把这个企业做强做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