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真正能够走进记忆甚至走进世界的节日,有很多生动的元素,其中“让观众一起参与、一起狂欢”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元素。如果能在充分展示陶艺节“文化经济”主题的同时,尽可能增加大家“欢乐一起玩陶泥”的环节,估计这样的陶艺节的影响、特别是市民的关注度要比目前的陶艺节要大得多。
艺术孵化基金启动,艺术陶瓷创新设计大赛,陶艺名家作品展……深秋佛山,2013中国(佛山) 陶瓷艺术节启幕,引发佛山陶艺界一场又一场狂欢。
举办此次陶艺节,据说源于陶艺大师潘柏林在今年佛山“两会”上的一则建议。对今届陶艺节的举办,业界好评如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认为,这是佛山的一项盛事,对陶艺产业“是一种促进”。官方则表示,这次活动将品牌立项、产业升级、城市升级三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整合佛山全市各类陶艺资源,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宣传佛山文化形象的品牌活动”。
作为一名市民,“旁观”陶艺界的狂欢,突然生出一个大胆设想:这样的业界狂欢,能不能演绎成全民的狂欢?一个文化的品牌,能不能衍生出一个全民欢乐的品牌呢?
南粤龙舟节,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贵州苗族的芦笙节,甚至远在西班牙的斗牛节、西红柿节……勾起这么多关于“节”的记忆,是因为这些节日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欢乐。这些欢乐不一定有什么高尚主题,但是因为这些节日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充分的互动,竞技性加上一些创造,若干刺激,使得其成为影响周边乃至影响世界的节日,本地龙舟节万人空巷有目共睹,据说异国他乡的西红柿节,每届参加狂欢的也有几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狂人!
如果用“欢乐”的视角审视我们的陶艺节,就会发现它专业的成分比较多,主题的使命非常突出,文化乃至经济的承重非同一般,但真正给市民带来欢乐带来回味的记忆并不多。
不少地方举办的“节日”遍地开花,一时盛况空前,走进老百姓记忆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大多数节日的设置,缺乏老百姓的参与和互动。市民做“看客”的节日,往往是场面热热闹闹,但是这样的“热闹”既走不出区域,也走不进市民的记忆。
真正能够走进记忆甚至走进世界的节日,有很多生动的元素,其中“让观众一起参与、一起狂欢”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以我们举办的陶艺节为例,如果能在充分展示陶艺节“文化经济”主题的同时,尽可能增加大家“欢乐一起玩陶泥”的环节,让市民有充分展示创意、个性、乃至宣泄情绪的机会,估计这样的陶艺节的影响,特别是市民的关注度要比目前的陶艺节要大得多。
不是有人断言佛山陶艺影响只能在珠三角、在两广,过不了长江,更过不了黄河吗?今年佛山陶艺在北京亮相,已经小试牛刀,卖出了单件数百万的作品。今后如果佛山陶艺能以专业推介和市民互动参与齐头并进,借“陶艺节”、“狂欢节”一起,变业界的狂欢为市民的狂欢,我看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又充满了创意想象,带有原始、原生态的“玩”陶泥陶艺的快乐文化,是完全有可能把现在属于佛山陶艺业界的狂欢,变成来自市内、省内、国内乃至世界各地人士的一场狂欢。
借助这样一次次的狂欢,佛山陶艺不要说跨过长江、黄河,乃至走向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都有可能从梦想变成现实。(作者为 《顺德视角》杂志编辑部主任)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