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陶瓷的材料观是一个学术问题,为陶瓷未来开发研究指出了一个方向。具体说,就是功能陶瓷开发的一个方向。现在的陶瓷在防污、自洁、耐酸碱、防火、耐久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如果要在轫性、杀菌、光电等方面也有优势还是要回到材料研究的问题上来。
工业化生产陶瓷板伊始,行业内很多到处做报告的“专家”持怀疑之心,或发杂音,现在较平静了,这些行业人士应该反思一下。
关于陶瓷大板,我一开始就满腔热情的吹棒,认为是中国陶瓷界几十年来一项带有突破性的成果。中国人从做砖到做板了,从一项产品做到材料了。这些观点可查阅一下三、四年前的《陶城报》。为了中国陶瓷板材的产业化,搞标准、搞技术应用规范、搞应用建筑案例,为陶瓷板大声呼叫,我是花大力气的,而且赌对了。
近几年,中国建陶业的风向指标性课题都与陶瓷板的问世有关,只可惜国内一些吃陶瓷饭的、到处做报告的人对此论点都很麻木。试认真想想,这两年的中国建陶做了些什么:1、传统砖、洁具照做,并且做得越来越好;2、瓷板、陶板在大建筑上被国内外建筑界应用了;3、废渣的应用使陶瓷厂固体废弃物零排放有希望了;4、数字化喷墨技术飞速普及等等。所有这些,陶瓷板的开发都起着引领、导向的作用。
中国陶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与保证,就是要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开发板材是一办法。瓷质板厚度薄至3—6毫米,节约很多原料;轻质板厚度12—20毫米,利用了大量的发弃物。
陶瓷板材的开发还带来另一个天地,就是极大地扩大了陶瓷应用领域,开拓了新市场。事例已经说明,陶瓷板在幕墙、隧道、地铁等工程中不能说完全替代传统用的玻璃、石材,但建筑师们已经认同它的应用。
中国建筑陶瓷要超过西方的突破口就在板材。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