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创新需要感性,更需耐得寂寞

创新需要感性,更需耐得寂寞

2013-01-18 来源:《陶城报》 责任编辑: 阅读:1104
0 0

    在科学创新及学术研究领域,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由极少数人创造的。他们的工作方式就是孤独地思索,也会偏好某项艺术。越是接近真理,就越是不容易被常人所理解。只有在孤独时,头脑才真正清醒,才能心无杂念地做事情。虽然痛苦,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充实的。

    不知是天生感性的性格决定,还是因为小时候学画画的原因,我从小就非常仰慕唱歌、表演、绘画的艺术家。中学看了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教师的形象真是太伟大了;看了《火红的年代》,工人师傅的拼搏精神感动我,以至于几次见到老艺术家于洋都很激动,我把他当成了他影片中的角色人物了。我觉得好的艺术作品会让自己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乃至影响人的一生,它远不是现实中获得物质需求时所得到的短暂满足感。好的艺术家需要具备极高的天赋,创作的过程一定是艰辛的,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我还会在网上浏览好的绘画、摄影及文艺节目,还不时的被感动甚至流泪。虽然我大学学的是理工专业,但觉得有些艺术爱好、对做好科技创新及建立团队文化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或许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性格有些感性及理想主义情怀,不太现实。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好静,有时间的话喜欢独处。喜欢在一种完全放松、自由、谁也不认识你的环境中,不设前提、没有太多的计划、去闲逛、去旅行、去随便看看。脑子里杂乱的思绪说不定在哪里受到些启发,有了灵感和新的创意,那就收获大了。当然,我更多的创意是安静地躺在床上思考完成的。夜深人静,那时精力最集中,无杂念,尤其是对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非常有效。特别是一些前人没做过,也不知有无答案的课题的思考,或许要持续好些年,有时进入思考的状态较难。以前有一个自己提出的课题花了五、六年时间才幸运地找到了答案,这对多数人可能不太适合,除非你痴迷你的研究和兴趣,享受这个过程,愿意远离人群,并耐得住寂寞,不在意结果是否存在和能否被找到答案,否则将是很痛苦的。

    记得六、七年前,在华南理工大学做了一次关于科学思维与方法的讲座,其中谈到如何去发现事物(如新材料)的偶然性,并将偶然性变为必然性的案例。那次讲座是华工讲座中少有的爆棚。会后老师问我你如何进入到那种思维的境地,我说可能你要习惯孤独与寂寞,因为很可能别人不理解你、不睬你,你只是在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较真。

    我们上大学的时侯,同学之间时常就某个问题议论、较真、不服输,争得脸红脖子粗,等到有人劝阻才消停得下来。近十多年来,我太想遇见不服输的牛人了,我想他定会有他牛的理由,有与别人不同之处,这就可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可是太难了,见不着、找不到,或许是当下人变得现实了,不着调的事少人愿意费神了。

    哈佛最令人称赞的一点是它乐意包容各种奇思异想者的传统。爱因斯坦是一位孤独的物理学家,但他依然认为探索自然奥秘是人类最美妙的事情。

    科技创新需要感性、需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对现状的挑战和批判需要勇气、需要智慧和需要付出很多,也需要社会对他们的理解与包容。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