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坐在我们面前的黄雪芬,留着利落的短发,穿着紧身的皮装———一如刚刚骑着马,参加完盛装舞步的竞赛归来。典雅、运动,而且从容。
“英姿飒爽”,这是突然就跳出我脑海的一个形容词。在谈话中,不时有人进来请示或者签字,而黄雪芬显然就像技艺高超的钢琴师一般,旁人看来,觉得指法眼花缭乱,但她却在黑白键之间,切换自如。每一次谈话被打断之后,都能迅速地接上之前的话题,继续谈下去。这种掌控,在我看来亦是少有。
她的办公室并不大但很别致优雅,特别显眼的是她书架上的一块石头,“这是几年前的一个经销商送的,我很喜欢”。那是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上面的山水空远而灵动。“这不是我们的仿古砖喷墨产品,应该是手绘的,和我们的喷墨系列一样的漂亮。”黄雪芬笑着说,她的笑容很淡,但真挚。和她的眼神一样,直截了当,温和而坚定。
记者:我们很关心金意陶在整个战略层面做出的调整,今年有哪些大的变革?
黄雪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判断,就是今年甚至直到明年,整个市场环境都将非常的恶劣。不论是国内销售还是国际营销,都出现了诸多变数。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我们是退是稳守,还是进攻呢?我们认为,不进则退。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下面,金意陶越是要采取进攻的策略。
记者:我们感觉金意陶应该有一个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否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黄雪芬:是的,我们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三大调整。首先,在设计系统这一块,我们增加了设计二部,人员数增加3倍,旨在提升整个终端形象店的数量与质量。其次,在销售系统中,我们从原来的6个部增加到9个部,其中细分了2个全国的大区出来,在总部增加了一个特公部。在渠道部门这一块,我们新设置了一个网络销售部,专门负责电子商务这一块。
在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企业都会采取一种比较保守的做法,就是裁员、减员、减需……这样子的一种方式去做。而我们要进攻,首先就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现在增加了这些部门,从人数上来说,整个销售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所以这次调整的幅度的确很大。
除此之外,我们内部原来的营销管理这块,原来只发挥了营销内勤作用而已。今年公司把运营中心和销售中心两个合并在一起,统一管理,这样就理顺了整个流程。从终端的客户下单到制定生产计划,从生产质量监控到产品出厂,从物流配送到服务与售后,直至整个形象建设与监管,都是归由这个部门协调,这样就整合了公司的力量,确保给终端专卖店以充沛的保障支援。
记者:新设的设计二部,与设计一部有何区别?仅仅是番号的不同吗?
黄雪芬:整体的目标是一样的,不过设计二部更侧重于远期任务,比如2012年终端专卖店的标准模板的开发工作。原来金意陶的终端专卖店标准模版的研发,本着追求精品的原则,都是请外约设计师去做,我们先后请过五、六个大师级的设计师,但效果未必都很理想。
后来我们检讨这个问题,发现虽然大师的设计水平很高,但在体现终端的产品结合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能完全对接的问题———因为他们对金意陶的文化和产品并不熟悉。所以,我们设计二部的成员,都是在陶瓷行业有过多年经验的,而且设计水平比较出众的人才。
记者:相当于设计二部被重新设置了一个流程,除了做设计以外,更要到市场上去调查、研究、分析整个潮流和走向。
黄雪芬:对的。他们需要不断地去走市场,收集经销商的意见,看我们自己的每一款产品在终端的应用情况,也学习别人的专卖店的成功之处,每到年底,也就是十月份,就要出台第二年的终端标准模版。但平时的工作是一样的。
记者:那平时的工作如何分配?
黄雪芬:这两个部门之间有一个良性的竞争关系,比如说,我给你10个人的名额,你要10个人也行,8个人也行,你请高级设计师还是初级设计师,我不管你,反正工资的总额是一样的,由两个总监自己去分配,以完成工作量为考核原则。下一步,研发这一块独立出来,设计一部也可以参与竞标。谁的成品通过经销商的认可,通过销售部门的认可,奖励就给谁。
记者:相当于是内部的一个市场化运作。
黄雪芬:对。不但设计部这样做,特公部也是这个样子。
记者:特公部是怎么一个概念?
黄雪芬:金意陶的商学院,大家都知道,是做整个公司的内部培训。而特公部侧重于对营销系统、对全国的代理商提供的培训,不涉及公司内部的培训。除此之外,就是对于三类经销商提供支援,如市场好但是做得不好的代理商、新进来的代理商、刚刚入门的代理商进行项目的承包。
比如说某个销区做得不好,但是这个市场非常兴盛,那么代理商可以提出邀约,特公部去提供支援,从公司的组织,到人员的培训,去带着他们装修展厅、做小区、家装的营销,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去运行。
我们的特公部也有两个组,一个总监带一个组,每个组四、五个人,代理商指定要哪个就哪个去,也是内部竞争,做到项目就有提成。
记者:看来你们这套系统,更加注重对于经销商的点对点扶持,也在流程上更加精细化了。
黄雪芬:对,经销商更需要厂家带着他们去实战,而不仅仅是宣讲理论。我们组织架构的调整,就是把原来的运营和销售合并,更走近终端,更接近终端。关键是整个服务更往终端移,服务管理更扁平化,渠道更加细分化。如何在今年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完成公司的目标?就要开更多的客户,管理更加扁平,要把原来的大区分得更细一点。
今年的目标之一是倍速増加客户,把三线四线城市,还有对一些没有开发好的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这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何乾董事长提出,金意陶要三年达到千店,按计划,我们在今年和明年要增加差不多400个店。
记者:但由于经销商也正经历新老交替的时期,而且由于铺租成本的上升,如今要新增经销商应该要比往年困难很多。
黄雪芬:难度会大很多,门槛也会高很多,经销商要投入的资金、人力各方面成本都要大很多。这个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了。但是不能因为困难我们就不去发展,增加代理商和增加门店,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个途径。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加大了对于网购、联盟、工程等其他渠道的力度,必须全线发力。特别是工程这一块,很多大城市的精装修房的比例是越来越高了,所以这块我们的人手也有所增加。可以说,各个销售渠道,我们能够想到的都增加了人手。
记者:春节之前,我们看到,你们新推出了非常多的产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你们远不止是仿古砖了,产品方面,你们也是全线发力啊。
黄雪芬:是,今年我们整个产品体系也调整挺大。现在我们的整个体系称为产品大学,下面分为仿古、木纹、瓷尚三个学院,把木纹也单独从仿古中提了出来。瓷尚学院包含了所有的高亮光类的产品,木纹学院就是木纹砖,仿古学院就是仿古的、哑光的,还有就是抛晶系列,镀金镀银的也进到了仿古学院里面去。三大学院之下,共计有十大系列产品。
对于产品的研发和梳理,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这样成体系推出来后,代理商对我们的产品一致看好。在去年年底的代理商会议上,代理商纷纷表示本文来自于华夏陶瓷网,今年的产品感觉好,有卖点。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不论是仿古、木纹,还是瓷尚学院,在终端都可以独立作一个专卖店,因为我们现在产品线很丰富,很宽泛。比如说,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可以三大系列全部上。而店面不大的,比如说300平方米,根据市场的境况,他们可以单选一个学院的产品做专卖。以这样的思路来划分,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去终端推动。
记者:相当于你们把产品进行了精细化和分拆。
黄雪芬:对。既有组合,又有分拆。组合起来是一个无敌舰队,拆出来是一个机动小队。比如说,木纹砖是我们今年要重点去推的一个系列,就会把木纹砖单独开出来,在全国开50个专卖店,专卖店跟专卖区的模式结合去推我们的木纹砖。比如说在上海、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一个城市建材卖场起码二十多个,我们就会从中拿出一些店来,专门做木纹,结合大店的专区来进行推广。
记者:对于木纹砖的前途,大家认识不一,很多人认为陶瓷的主流还是仿石。我们观察到,金意陶逐步加重了对于木纹砖的重视程度,你们是如何做出这个市场判断的?
黄雪芬:强势去推木纹砖,并不是跟其他陶瓷产品竞争,而是去抢木地板的份额。我们对于木地板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而且我家人也有在做木地板的。在北方,目前地热正在普及,而木地板在干燥加热之后,会开裂、变形。而南方的潮湿地方,木地板也容易生虫、生白蚁,遇潮也会变形。那么,我们就专攻木地板无法覆盖的地方,如厨房、卫生间、阳台、户外等,包括在推广地热的地方。我们在模拟间的引导已经做出了效果,原本要买木地板的一对比,自然就看出优点,觉得非常好,想都不会想就用了。木地板在全国销售额一年有多少?只要能够拿下小小的一部分份额都已经足够喂饱我们了。
记者:中国人对于木头是有种特别的偏好。
黄雪芬:是啊,比如装修别墅户外这些地方,很多人都喜欢木的质感,往往不惜工本,去买那些珍贵的老木,可用在户外,两三年之后一样是出现问题的。但是木纹砖的耐用性强多啦,用20年都没问题,木地板行吗?此外,实木的资源越来越少,木砖代替一部分实木的话,对于生态环保也有积极的作用。
记者:喷墨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木纹砖的仿真程度有了飞跃,市场推广也才具备了可行性。
黄雪芬:其实我们前期也做了一些木纹,不过,数量少,也没有现在的仿真度高,也没有用喷墨的手段来做,卖得也还可以,特别是出口这一块。现在我们的产品线更长,花色更丰富,质感提升得更好。综合来说,品质、质感、档次往上提了,花式品种也多了,就形成了一个规模的驱动。
记者:除了木纹砖以外,还有哪些新的产品?
黄雪芬:在世界各大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仿木砖已经在国外大行其道,在中国会稍微慢点,我们结合了中国的一些特点改进吧。像你们进来看到的抛晶砖也是今年推出的一个新系列,因为终端喜欢这一类东西。今年的产品,我们从研发到空间利用,一直到终端推荐,是一整套一系列地去做。
记者:我觉得金意陶从产品到企业的思路上,都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纯粹的仿古砖品牌,也不再把自己定义为仿古砖企业。
黄雪芬:其实,现在抛光砖企业已经在增加亚光类的产品,半抛的、全抛的,仿古类的都有了。而原本做仿古类的企业也应市场的需求,往不抛、半抛、全抛另一个方向去发展。有实力的厂家,都会往综合品牌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谁都希望消费者在自己的店里面,一站式搞定。
记者:我注意到,金意陶也推出了薄板和负离子砖,它们是一个概念性的试探产品还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黄雪芬:在年前研发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在和一个企业谈合作,做薄板,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最终确定,所以在整个筹划和组织这一块,就没有考虑到这两块。但目前薄板的合作事宜已经确定,相关的推广也将展开。而负离子砖现在的确处于研发阶段,整体的规划和安排还没有出来。
记者:据说金意陶还有自己的配套公司?
黄雪芬:我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包括生产和配件设计,一整套体系结合得都很密切。我们的产品设计部,不单负责开发产品,还有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发,这个研发过程也将配件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考虑进去。
配件公司,我们从前年年底就开始筹划,去年已经做得很成功了。金意陶所有的配件全是自己生产的,现在还有能力对外接单。无论是两次烧、水刀切割、人工雕刻,包括抛晶部分,都是配件公司自己做的。
记者:金意陶今年全线出击,投入肯定非常巨大,会不会在资金方面有压力?
黄雪芬:资金这一块,我们是没有问题的,金意陶的资金流一向很健康。以我们多年的积累和赢利能力,这些投入都在可控范围以内。比如说,在我们的三水基地还新投资了一条生产线,日产一万平方米以上的,专门的木纹线。但这条线设计得非常棒,生产出来后,一出窑就自动切割,避免了以前二次加工中常见的破损大、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这种投入,很快就有回报。此外,去年十二月份,我们注资了另外一个企业,解决了供求缺口的问题,也节约了现金投入。
记者:金意陶一直是个比较高端的品牌,以前发展受制于产能,现在解决了产能的问题,可有个现象,高端个性往往与大规模生产不能兼容,您是怎么看未来的品牌定位的?
黄雪芬:这点其实也是一个矛盾。但每个企业都想规模越来越大吧?企业的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行业总是在不断洗牌,生存下来是第一位的。当然,我们希望一直定位于中高端。从今年推的新产品来说,我们是向高打的,不是往低走。整体来讲,我的想法是把整个产品类别从低到高,所有梯度要全部做满,但公司的架构是往上拔高。今年的产品价格预算,整体比去年每平方米多了10—15块钱的收入。如果我们能够完全实现的话,这笔增收也是很可观的。
记者:去年的非诚勿扰做得非常热闹,实效如何?
黄雪芬:整个活动的内容,应该说形式更高端化,明星更多,公司从人力的支持上更大。去年非诚勿扰总共做了52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品牌的公众认知度及销售提升比较快,但在后期,由于很多代理商经验不是很丰富,加上公司人手不足,前期安排不是很充分,所以我们还是有许多提升空间。
记者:那么今年会做什么样的调整?
黄雪芬:今年的规划是在80场左右。原本何总要求我们做到100场,但是考虑到确保质量的原则,有所调整。在省级城市,我们还会推出一个明星名宴的活动作为补充。因为明星效应,在省级城市不如三级四级市场轰动,那么我们就会请一些世界级的设计师到场,然后邀约当地最出名的几十个设计师一起,进行小规模的沟通、研讨,然后就是夜宴,进行深度精确推广。
整体来说,今年我们会更注重非诚勿扰的实效。既重视品牌的提升,也重视我们客户的销售的收入和拓展。在人手这一块,公司巿场品牌部配置得更充足,但更着重去培训代理商业务员,强化他们的全程投入。提前一个月指导,对落地的整个活动过程,从前方的宣传广告,到跑小区、跑家装、公关、接单等各个细节,都做得更实在到位一点,那么我们的经销商的收获会更实在。
其实,重点就在软件这一块。潜力就从别人不知道的这些架构中挖掘出来。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