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办公空间位于二层,约700平方米,空间本身并不复杂,是一个长方体,与三层的展厅相连。设计师把整个空间划分为外部通道、办公室及公共区域这三个部分。由于首层用作商铺,为了保持独立性,在建筑的外部加筑了一道楼梯,作为入口通道,从停车场直接上到二楼。中间的大堂设置了前台及会客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公共区域。围绕此区域,是开放的办公室,两区域间并未做过多的间墙,而是在界面上作适当的空间提示,并保留四周的大面积窗户,解决了室内通风及采光问题。这些区域的处理,设计师没有采用迂回曲折的手法,只是进行简单的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的需要。
贯穿设计与生活的旅行
陈绍锋是艺术出身,成为室内设计师,全凭兴趣。1992年,他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去了一个国营大机构,只是不甘每日一杯茶、一张报纸虚耗光阴,不久后毅然请辞,进入深圳某大型建筑设计装饰公司,一干就是六年。积累了大量的行业实战经验的同时,陈绍锋练就了里里外外一把手的本领,随后迎来事业的新起点——创办佛山市顺德区恒美艺术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顺德是装饰设计发展较早的区域,其市场形态反而不太健康,因为国内早期的装饰设计都是少收或免收设计费、依靠施工赚钱的,受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当地人还没有意识到设计的价值,至今仍然是在材料上攀比,却不愿意出设计费,这种环境也导致优秀设计师的外流。而陈绍锋则不断锤炼自我,从高端市场入手,在顺德这个艰难的市场竖起了一面旗帜。
当然,身在顺德,并非偏安一隅,陈绍锋的视野没有尽头,从不局限于室内设计领域。他似乎对周遭的一切,都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什么都要尝试。他最大的兴趣是四处游览,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甚至经常不带目的地漫步在大街小巷、乡野阡陌或者新的商业空间。在不同的地方,记录各种景色,尝遍各色美食,体验不同的人文与自然。因此,一花一木、服装、工艺等,一切都可能是设计灵感的源泉。生活与设计相通,常有源头活水新注,陈绍锋才一直对工作保持莫大的热情。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设计师尤需多走、多看、多感悟,所以我们公司也定期组织旅行。”陈绍锋力求让公司的设计师都能在行走中感悟设计的真谛。
与同辈设计师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陈绍锋比较擅长吸收新的元素。
“同龄人的视野非常单调,而我自己喜欢与年轻人接触,听年轻人的歌,参加年轻人的活动。”陈绍锋信手拈来,都是“青春活力”的事例。
也正是因为保持一颗年轻而敏锐的心,当众多老一辈甚至同辈设计师的作品都略显老态,陈绍锋的设计仍然不会带有太多年龄的痕迹。
纯粹的空间
对于空间,陈绍锋不会刻意去追求风格,但熟悉他的人都可以看懂他的作品无论风格如何,总有一个共同点——纯粹。
很多艺术出身的设计师,喜欢做大量复杂的视觉性装饰,陈绍锋则摆脱“艺术家”的通病,用建筑的严谨,取得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平衡。他从不为了设计而设计、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反而是在完善功能与内涵之后,给空间做减法,减到不能再减。
当前的设计界还存在思想过剩的弊病,有些人总喜欢为空间中大量装饰牵附所谓的含义,反而过犹不及,是谓“矫情”。陈绍锋则永远把空间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承载适当人文因素。他始终认为设计应体现使用者个人性格、喜好及文化背景,切勿盲随潮流,他与业主讨论更多的也是需求、空间的目的与意义等。即便是要表现人文精神和文化,他也不会另外增加过多装饰,而是从整体出发,将这些元素融入原本的材料与空间当中。
在材料使用方面,陈绍锋也秉承着纯粹二字,从他的作品中可看到,玻璃就是单纯的玻璃,石材就是单纯的石材,不会选择表面太过花哨产品。
“光”与“色”的演绎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简约的空间虽然经典,但会不会略显平淡?其实不然,简约并非简单。而且,陈绍锋调度“光”与“色”的造诣之高,更为空间增添了跌宕起伏的情绪。
色彩,直接影响视觉,光影对于最终的作品效果也非常重要。陈绍锋是一位难得的对光与色研究深入的设计师。他往往能用强烈的色调对比,配合适当的灯光,加上中性色彩的巧妙运用,让简洁的线条展现丰富的层次,在平缓和谐中激发一股张力与灵性。当然,他不是单纯地考虑光或色,而是从整个空间出发,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融合各种元素,渲染更加突出的视觉效果。
对完美的追求永无止境,陈绍锋从未停止对光与色、对设计的研究,即使再忙碌也在不断地提升自我,享受设计与生活。他以上种种坚持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很多设计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将主要的经历转至管理方面,而陈绍锋一直都在管理上不是很投入,也没有急于扩大公司规模,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设计师,然后才是公司的老板,不想因为利益而放弃了梦想与职业的坚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