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不久前结束的唐山中国陶瓷产业外贸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就目前我国在外贸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近段时间,受美债、欧债等国际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陶瓷卫浴业的出口贸易增速放缓,个别产区已经提前“入冬”。据悉,8月份我国外贸继续疲软,未扭转下滑态势。有关人士称,外贸低速增长倒逼外贸结构变化,倒逼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陶瓷卫浴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比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具杀伤力。而遇到的困难,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发展的不足。比如受国际债务危机影响导致需求下降,国内陶卫业依赖度较高的国际市场消化不良,国内陶卫业立马感冒。比如受房地产业阴晴同步影响,国内陶卫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比如陶卫产品创新短板明显,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产能巨大,在国内外市场双重萎缩的挤压下,导致库存高启,企业资金链紧张,一度危及到了生存。比如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年来我国陶卫产品的质量、服务等进步明显,但细化程度仍不够,品质百分百仍不足。比如企业综合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力短缺的软肋日益突出,令陶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也为陶卫企业的持续发展平添了阻力。比如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污染型的用工环境、强体力的劳动强度、节能减排的重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消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比如品牌的缺失,让陶卫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而生产成本上涨及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已在无形中迫使陶卫企业只有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才有出路。外贸出口,更如是。
面对外贸出口的压力,陶卫企业出于本能或更多是生产成本的考虑,转型的重点倾向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寻找原来没有进入的新兴市场,比如研发创新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高价格营销,带动高收益回报。日前,国务院下发了促进外贸稳增长意见,提出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支持企业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出口,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等。具体到陶卫企业,笔者以为:
一是注重研发创新,除了自主创新,陶卫业别无选择。转型升级,首先从产品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入手,这是所有转型升级(包括外贸转型升级)的基础。而且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等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陶卫企业占胜对手的唯一武器就是自己的产品,创新的、有文化特色的产品。
二是从顾客角度考虑产品质量,践行质量标准。不管是国家标准,还是国际标准,只是它们的产品准入标准,离消费者的需求标准都尚有差距,人性化的产品研发设计,更要体现人性化的消费者需求标准。不是达到标准要求,产品就是完善的,不是满足标准的产品质量,就是消费者满意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至上标准。
三是产品结构优化,向薄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更是产业政策导向和产品研发创新方向。一方面改变陶卫行业管理水平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负荷重、节能减排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推进建筑陶瓷薄型化、卫生陶瓷轻量化技术和装备应用研究,在产品结构简化、优化的前提下,推进机械化、自动化进步,减少对人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稳定产品质量。
四是推进卫生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技术及装备、节能窑炉及综合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在提升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基础上,大踏步推进陶卫业节能减排,确保能耗限额标准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不仅是增强企业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改变行业、企业社会形象和认知度的需要。
五是树立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一个力措就是建设自主品牌,并推向国际市场,运用国际化的营销理念,让自主品牌成为企业获利、成长、壮大的强大引擎,逐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过渡。
其实,外贸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阶段,它是企业与产品竞争实力的一个缩影,也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关键因素还在于陶卫企业不要好高骛远,不能心存侥幸,不怕山高路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推进。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外贸的压力和困惑,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途径,陶卫企业应抢抓机遇,奋力推进企业的转型、外贸的升级。或许外贸困境的扭转,一是靠行动的执著、执行的笃行,一是靠先下手为强的机遇特性。在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较量中,谁抢先一步,或许谁就能成就明天的霸主。因为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更是快人一步,抢人一拍,所谓“快鱼吃慢鱼”。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