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一个风云的企业离不开一个风云的人物,与东鹏陶瓷这个响当当的品牌一同成长的,还有何新民的行业影响力。2012年,何新明从业的三十一年了,是他陶瓷人生第四个十年的开端。谈到过去三十年,何新明曾说:“这三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石湾一家小陶瓷厂做成了今天的大品牌。从业三十年,我从未想过转行。”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做陶瓷一定有前景”
何新明忘不了1981年,那一年他从广东轻工学校陶瓷机械专业毕业,学校一共40 名学生一起被分配到佛山市石湾镇东平陶瓷厂上班,“很多同学到厂里一看,第二天就不来了”,何新明说,几天后40个同学差不多就走掉了一半。为什么?因为那个年代的陶瓷厂还是原始的手工拉胚,一切都是最落后的手工制作,还不上什么设备,厂里的一切看上去都破败而落后。在那个年代刚刚毕业的中专生眼里,这一切跟想象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专生比现在的本科生还要“奢侈”。面对现实的考验,心高的走了,怕脏乱差的走了,三五年内,40 个同学就走得差不多了。为什么何新明却偏偏不走?为什么他就不嫌陶瓷厂落后?
“因为青少年时期经历过贫穷的磨难,让我珍惜一切走出来的机会。”他出身广东梅州的一个贫苦家庭,正应验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是,他对读书、工作的机会都倍加珍惜。书读得刻苦,读得优秀,这第一份工作当时是更珍惜。看着身边的同事一波波地离开,何新明却不曾动摇过,“为什么要走呢?我相信只有好好做,做陶瓷一定有前景”。于是,这位执着的年轻人一步步从技术员做到车间主任,再到厂长。
一场洪水唤醒一位巨人
经过不断的整合重组和发展,东平陶瓷厂逐步走向正轨。正当大家以为东鹏陶瓷已经朝着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上天却故意要磨练一下这个企业,还有企业的领导者——何新民。
车间水深一米多,厂房、机器、窑炉在水中浸泡了近10天,生产设备几近报废,恢复生产的机会趋于零,这就是1994年6月18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送给东平总厂、送给当时首次当厂长的现东鹏董事长兼总裁何新明的“礼物”。这无异于是“重新再来”,不论是对东平总厂,还是对何新明。
1996年,石湾镇政府安排何新明接管石湾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属企业———华泰陶瓷有限公司,这家和东平陶瓷厂一起后来改名为东鹏的企业,当时由于管理不善,负债8000多万现金。由于怕何新明看了之后打退堂鼓,镇政府要求他接手之前不能去厂里看,并且要求他在一个星期内“闪电接管”。何新明二话没说就将这个“烂摊子”接了下来,“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要一个创业的平台,要好好把握”。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接管后的麻烦竟并不亚于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债主们天天上门讨债,“我只能躲在车间的小阁楼(装修效果图)上办公,有半年多吧,胃病就是那个时候出来的”,何新明的话轻描淡写,却不难想象那时的艰难与窘迫。“洪水、债务,为什么都无法让你打退堂鼓?”何新明语速仍然缓慢,“我觉得人还在,就是财富,合并后300 多号人,我相信他们都是有价值的;还有,做陶瓷10 多年了,我了解陶瓷、了解行业,我对这个行业有信心,我想只要抓住机会,我们就能站起来。”
何新明到底是怎样在绝境中突围的?除了对陶瓷的锲而不舍的信仰与坚持外,关键还在于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对华泰进行“大手术”,把华泰从原来的低端定位调整为做高端产品,“虽然那时低档产品销售很火爆,但当时我就想,中低档产品现在很好卖,并不等于将来也好卖。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低档产品做的人多,市场自然也就容易饱和。”当然,“手术”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在调整定位后,公司开始慢慢地恢复了元气。
品牌与创新成就东鹏
接管华泰后,东鹏陶瓷总厂正式诞生,“东鹏”牌产品商标从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切都仿佛迎来了新生。然而,“滚雪球”式的扩张能否真正发挥资本裂变之后的巨大能量还是未知之数,在当时的中国建陶之乡佛山,曾经称雄一时的东平早已风光不再,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对手,如今对新生的东鹏而言仿若巨人,东山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将来得艰难。唯有依靠品牌才是东鹏陶瓷脱颖而出、求得生存空间的选择。东鹏的创始人再次为东鹏的命运作出了抉择。
何新明一直坚信,品牌的发展与企业的定位息息相关。而东鹏在开始的第一步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做高端企业、百年品牌。选择品牌经营,也源于居安思危的观念,在当时的建陶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由于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需求又非常巨大,建筑陶瓷的生意简直如日中天,“能生产”与“能卖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企业的品牌意识相对比较淡薄。然而,何新明发现,比建陶行业发展成熟的日常用品和家电行业,在90年代中期便已跨入了品牌竞争的历史舞台,他认为,建陶行业早晚也会如此,已经落后一截的东鹏必须先行一步。
在1997年佛山东鹏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东鹏开建陶行业之先河,不仅导入企业CI设计,聘请创意公司,而且对企业的标示体系与经营理念进行设计规划。从这一刻起,大鹏飞向太阳那一雄壮的英姿成为东鹏的标志与商标。
与此同时,东鹏也在创新上面不抑郁了。1997年,东鹏在科研开发领域毅然投入500多万元,东鹏公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00多项,填补多项行业空白。“我们要与众不同,东鹏只能依靠差异化竞争突围”,何新明认定,这是品牌定位决定的。东鹏如果想做出品牌,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只能依靠与众不同,依靠差异化产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新产品开发上走在行业的前端。在建陶企业沉醉在产品热卖的市场氛围中时,后发的东鹏却迈出了日后占尽先机的第一步。
何新明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中国建陶与欧洲建陶的竞争,最终是东西方文化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深刻而又清醒的认知,东鹏陶瓷立足石湾悠久的陶瓷文化,将传统产业与优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紧密相联,把五千年陶瓷文化与与南风古灶500年不熄的窑火作为品牌的精髓,使中国陶瓷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最终实现了东鹏陶瓷厚积薄发、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成为中国陶瓷行业的一个标杆性品牌。
名人档案
何新明,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55年出生,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佛山市优秀党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1981年,何新明毕业后被分配到佛山市石湾镇东平陶瓷厂,先后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1994年任东平厂厂长,也就是同年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1995年12月7日,接管华泰陶瓷有限公司;自1996年开始又接连接管了石湾镇几家濒临破产的陶瓷企业,厂名也正式改成了东鹏总厂;1997年,成立佛山市石湾东鹏陶瓷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佛山市石湾东鹏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成为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何新明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7年7月开始任董事长。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