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从竹枝词看清代 佛山的产业污染

从竹枝词看清代 佛山的产业污染

2012-08-03 来源:《佛山日报》 责任编辑:严张 阅读:2483
0 230

    明清时期的佛山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镇”之一,佛山能入选“四大镇”,凭借的是发达的手工业。当时佛山的手工业有二百二十多行,其中冶铁业最为发达,是明清佛山最重要的产业,在佛山经济崛起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那时的佛山镇还不懂得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理,在冶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从清代《竹枝词》里我们可以窥见冶铁业对当时环境的污染。

    冶铁业初兴的时候,佛山的自然环境还是很好的,清人冯雨田的《佛山竹枝词》可以作证:“炼铁孤村缕缕烟,桃花春水绿榕天。”最初的冶铁活动只是个别村庄的行为,所谓“孤村铸炼”。这是佛山冶铁业走向兴旺的起步标志,具有纪念意义,是这座古镇的景观之一。

    那时孤村铸炼的缕缕青烟,绝不会让人们联想到环境污染,因为伴随着缕缕青烟升起的,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希望。冶铁业也确实不负众望,逐渐兴旺,以致于全镇大部分居民都参与其中,“居民大率以铁冶为业”,从最初的“孤村铸炼”,进入全民“大炼钢铁”时代。竹枝词对当时的盛况有形象的描述,清人梅璇枢的《汾江竹枝词》云:“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何若龙步其韵曰:“铸犁烟杂铸锅烟,达旦烟光四望悬”。强烈的致富动机让全镇居民不分昼夜地狂热冶炼,单调而嘈杂的打铁声彻底淹没了夏日的蝉鸣和春夜的蛙唱,日夜不停地轰炸着人们的听觉神经,噪声污染是可想而知的。不仅如此,长年累月的“红光夜烛天”,对气候的影响也很明显。佛山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四乡,“气候于邑中为独热,以冶肆多也。炒铁之炉数十,铸铁之炉百余,昼夜烹炼,火光烛天,四面薰蒸,虽寒亦燠。”同时水质也被污染,变得燥热起来,长期饮用,易成积热。“铸锅者先范土为模,锅成弃之,日模泥。居人取以培地筑墙,并洽渠井,土经金火,燥性不灭,渗引及泉,泉失其冽,饮之食之,易成温结。”

    说起清代佛山发达冶铁业,人们最喜欢引用的是清人陈昌坪《佛山竹枝词》的前两句:“春风走马满街红,打铁炉过接打铜。”“春风”、“满街红”之类的字眼,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山冶铁业的“红火”。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接下来的两句是“颇爱塔坡留胜地,卖花翁对卖炭翁”,就明白陈昌坪不是在赞美冶铁业的发达,而是在浩叹冶铁之风盛行的佛山,很难觅到一个幽静的休闲处所。“春风走马满街红”一句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但两者意境又是那么不同。孟郊的诗句不仅抒发了诗人快意的心情,也形象地说明长安城内交通十分通畅,所以才能“马蹄疾”,才能在一日之内看尽长安花。而在陈昌坪的竹枝词里,佛山街道的两旁绵延着无数的打铁铺,街道之狭窄只能“走马”而不可能“跑马”。在“满街红”的环境里,“春风”也变成了“热浪”,不会再让人有“得意”的舒畅。所以他才会“颇爱塔坡留胜地,卖花翁对卖茶翁”。他庆幸在塔坡还保留着一方休闲的胜地,那里没有打铁的噪声和热浪,还能看到卖花和卖茶的老翁,让因嘈杂而绷紧的神经得到片刻松弛。人们常引用这首竹枝词的前两句来赞美明清佛山冶铁业的兴盛,那是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本心啊。

    上述几首清代竹枝词告诉我们,明清时代的佛山“宜工”、“宜商”却不“宜居”。从明清走来的今日佛山,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了“宜工”和“宜商”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注意到工商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协调的问题,正在着力打造“宜居佛山”。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型”企业纷纷搬离或关停,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环境友好型”产业迅速崛起,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今日的佛山人显得更加富有智慧,一个宜工宜商又宜居的新佛山已崭露头角,引人瞩目。应该有一些新时代的《竹枝词》来歌颂佛山环保的进步。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