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读《陶瓷产业入冬“并不是因为反倾销”》

读《陶瓷产业入冬“并不是因为反倾销”》

2011-11-08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张芙蓉 阅读:1423
230

      最近央视财经频道连续播出相关瓷砖行业的报道:自10月15日首播长篇报道《第一的背后:中国陶瓷如何坚韧起来》之后,近日(10月29日、30日)又在经济半小时及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中播出了《欧盟反倾销 加快陶瓷行业洗牌》《撤离广交会部分陶企海外找出路》《中国瓷砖备战反倾销》《陶瓷外贸调查》等专题。上星期新华社旗下的平面媒体《 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43期)又发表了《陶瓷产业入冬“并不是因为反倾销”》的署名文章,华夏陶瓷网作了转载。

      这些似乎在告诉我们中央媒体正在前所未有地关注陶瓷。且不说中央媒体最近对陶瓷的报道是否比此前更专业些,靠谱些,也不清楚被中央媒体前所未有地关注对陶瓷行业是喜还是忧,希望这种关注仅是前所未有而已,而不会成为过度关注或关注过度。

      “过度”正是《陶瓷产业入冬“并不是因为反倾销”》一文对笔者采访表述的一个忽略,《陶瓷产业入冬“并不是因为反倾销”》一文引用笔者的分析作为文章开头的导读提示,这样写到“据尹虹分析,本来应该利用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实现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但是由于当时政府救市,没有很好地利用全球金融危机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发展节奏,这也是造成现如今陶瓷产业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至少我的原话是说“由于当时政府过度救市”,显然原文的导读提示差别不小。

      在我看来金融危机有点像经济界的自然灾害,天气过热往往会出现台风,经济过热后就会出现金融危机,应该说都是不可避免,虽然都具有灾难性,但也同时具有调节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们不是因势利导,顺势调控,而是力挽狂澜,强行过度救市,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国家与省市地方政府层层加码救市,当时很多国人感觉非常不错,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出现了,结果导致投资过热,房价狂飙,严重通货膨胀,应该说“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如此经济状况”,建陶产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建陶产量在十一五期间成倍增长有多,现在在全面打压房地产的过程中,建陶产业已经正在感到冬天的寒流了。

      “过度”,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容易过度,如此喜欢过度,所谓“凡事无所不用其极”。当初救市过度,现在房地产限购(在法律层面是否站的住脚还有待商榷)是不是又过度了?为什么我们如此喜好矫枉过正,是不是房价下跌30~40%之后,我们再开始救房市?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老庄哲学,估计还是现代革命理论在经济领域的惯性与渗透,比如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或说:人定胜天。

      曾记否2008年2009年我们多次在世人面前标榜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毫不畏惧,独树一帜,一枝独秀,一副与天斗其乐无穷,乐在其中的架势。我们的领袖曾教导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经济上最过分的“过度”也是颠覆性的举措。

      在我写稿的过程中,佛山电视台记者来电话采访,问:为应对欧盟的反倾销,我们佛山有陶企准备去欧盟设厂,问秘书长如何看?我的第一反应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举措,其实央视财经的专题《撤离广交会部分陶企海外找出路》与专题《中国瓷砖备战反倾销》的报道都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回答没有具体定义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回答说:这个问题很难说,首先看设厂是个什么定义,如果是我们一般意义的设厂建厂,我觉得我们的陶企的条件还不成熟,中国在海外投资成功可借鉴的案例还很少,当年兆峰陶瓷收购了德国的全部陶瓷机械装备企业,结果没有坚持到两年就以失败而结束。欧盟具体还要看在哪个国家,是否具有成本等竞争优势。

      一般来讲,在现阶段佛山陶企去欧盟投资性质的设厂建厂,是对欧盟反倾销的过度反应,很难成功。佛山陶瓷转移尚有不少水土不服的案例,佛山陶瓷转移主力也是先省内再四川、湖南、江西再走向全国,佛山陶企就是要走向世界,第一步也应该是东南亚、西亚、俄罗斯,然后才是欧盟、南美,这种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如果仅是象征性的投资,增加一些品牌效益,顺便炒作一下也无可厚非,那也没有必要让我作出评论了。

      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上都在大力提倡维稳,就应该努力杜绝好大喜功、激进过度,循序渐进、和平和谐可能是我们社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